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楚汉争鼎 > 分节阅读 288

分节阅读 2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毕书摇了摇手,却也没有多做解释。

虞子期收好兵符,肃然道:“上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命。”

由于毕书的冷酷、无情,诸将私底下对他的确是不无诟病,但是这一仗打下来,大家也没什么话说了,人家连韩信都打败了,你还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毕书又从怀里取出一只锦囊递向晋襄,说道:“晋襄将军,这个给你。”

晋襄冲毕书揖了一揖,当下上前接过,然后便想当场打开,却被毕书制止了:“晋襄将军且慢打开。”

晋襄望着毕书,有些不解。

毕书淡淡一笑,接着说道:“子期将军的大军尚可休整两日再行攻打彭城,晋襄将军你的虎贲军却不能了,因为英布已经逃往相县泗水郡郡治,你必须即刻追击,务必将英布擒斩于相县,然后,将军再打开锦囊不迟。”

晋襄收好锦囊,双手啪地抱拳,应道:“喏”

分派好了诸事,子车师忍不住询问道:“上将军,你欲何往”

“我么”毕书淡淡一笑,低声说道:“我得昼夜兼程去南阳,配合大王跟汉王刘邦再下一盘灭国大棋,呵呵。”

淮南战场终于打破了僵局,南阳战场却仍然处于对峙之中。

天狼军和骁骑军早在半个月前就赶到了南阳,但是楚军在兵力上仍旧处于劣势,不过刘邦出于某种考虑并没有向楚军发起强攻,战事便暂时沉寂了下来,不过双方都清楚,沉寂只是暂时的,大战随时都可能爆发。

项庄的王帐里,百里贤正跟武涉对弈。

当然,以武涉的棋力是断然下不过百里贤的,所以百里贤让了他二子。

武涉是两天前刚到的南阳,这次出使南越非常顺利,原本就对中原没什么野望的赵佗欣然接受了项庄的善意,并表示,只要楚国能够一统中原,他就会向楚国称臣纳贡,当然项庄也清楚,让赵佗称臣或许可以,纳贡却是想也别想。

所以,南越国的问题始终是要解决的,但不是现在。

棋局才刚刚开始,因而下得很是轻松,武涉一边落子一边问项庄道:“大王,燕赵韩国那边为什么至今没有动静当初不是约好了四家同时举兵,燕赵配合上将军伐齐,韩国则出兵抄截关中,阻断汉军后路的吗”

“燕赵韩国”项庄摆了摆手,道:“指望不上。”

百里贤一边应子,一边也说道:“韩王韩信有勇无谋,燕王藏荼薄情寡义,当初齐军大举攻伐赵国,眼看邯郸都保不住了,他们都不肯出兵相救,现在天下大势未定,他们又怎么可能出兵助我大楚伐齐击汉”

“至于赵王张敖。”顿了顿,百里贤又道:“不过一竖子,懦弱无能且寡断,军国大事皆操纵于贯高、赵午之手,他又能做得了什么主”

武涉便很有些担心,望着项庄忧心忡忡地道:“燕赵两国若不出兵,上将军便需要独力面对韩信、英布的联军,压力怕是不小哪,还有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也不知道会不会对上将军的心境产生不好的影响”

武涉虽然刚回来,却也听说了谣言之事。

项庄的脸色便有些阴沉,他何尝不担心淮南的战事

南阳战场已经陷入了僵局,而且是真正的僵局,除非出现什么变故,否则无论是汉军还是楚军,都很难打破僵局,此时,刘邦、项庄就只能寄消于别的战线,毫不夸张地说,淮南战场的结果将会直接决定楚汉争霸的走势

淮南战场若是楚军胜出,则不仅齐淮联军要完蛋,汉军也将大势去矣。

反过来讲,淮南战场若是齐淮联军胜了,那么楚国的江东老巢就将暴露在韩信、英布的兵锋之下,项庄面对五十万汉军的强大压力,进进不得,退退不走,结局也就只有败亡一途了,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灭国大棋

百里贤明显看出了项庄心中的担忧,当下转移话题道:“来,跋之,咱们下棋,今天不讨论军事。”

第435章 大势已去

夜深人静,项庄却是睡意全无,正在大帐里来回踱步。

此时此刻,项庄深切地感受到了通讯不便给他带来的困扰,毕书的二十万大军正和韩信、英布的二十五万联军在淮南生死决战,可他这边却得不到一点的消息,既便是乌木崖,也无法及时将淮南的消息传递过来。

有时候,项庄忍不住的想,要是能有电报该有多好

不过项庄也就是想想,就凭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要想造出电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造火药或许还有可能,不过项庄的化学真的没读好,他早就已经忘记火药的具体成分是啥,至于配方,那就更加不清楚了。

帐外隐隐可以听到叮叮当当的刀剑撞击声,项庄便有些烦躁。

不用出帐去看,项庄就知道肯定又是项治这兔崽子在缠着呼延切磋,项治这小子几乎就是个武痴,脑子里除了追求更高强的武艺之外,就再没有别的念头了,这倒也好,至少对王位不会构成威胁,也就不会跟项政骨肉相残了。

踱了半天步,项庄又站到了靠北的屏风前,望着地图发呆。

淮南战场的局势尚不明朗,可在南阳战场,楚军其实已经落了下风。

自从上次大战吃了亏之后,刘邦就派了大量的斥候游骑,加强了对战场附近方圆百里地域的控制,此后,楚军游骑与汉军游骑爆发了数百次的绞杀,楚军都再没占着什么便宜。直到蒙殛的骁骑军到来,局面才稍有改观。

说到底。江东还是不适合发展骑兵。

这个跟国力、跟国君的决心和魄力无关,完全是环境所决定的。

首先。江东没有大面积的草场。养马困难。十万匹军马已经是极限了关中虽然同样没有大面积的草场,但与关中相邻的陇西、河西、九原都有大片大片的草场,而且四周游牧的胡人跟汉国关系良好,汉军几乎拥有取之不尽的军马。

其次,楚国周边的蛮族都没有骑兵。楚军骑兵很难找到练兵的机会,而汉国却与强大的匈奴相邻,汉军骑兵几乎是在与匈奴的血战中成长起来的,论战斗经验,楚军骑兵远远无法跟汉军骑兵相媲美。

一开始。楚军骑兵还能仗着改良后的蒙古马以及锋利的环首刀压制汉军骑兵,所以在游骑的绞杀中占据了上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逐渐适应了楚军的优势之后,很快便摸索出了有效的反制战术,楚军游骑就渐渐落入了下风。

楚国的六万多骑兵,也就骁骑军能够稳稳压过汉军骑兵一头。

骁骑军有大秦铁骑的老底子在,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再加上项庄引进阿拉伯马,改良了蒙古马种,更是让骁骑军如虎添翼,尤其是骁骑军中的两千重骑兵,无论是冲击力,战斗经验还是训练都明显要优于汉军的重骑兵。

不过,骁骑军再强大也只有两万骑兵,在特定的时候,两万骁骑军或许可以一锤定音、决定一场大战的胜负,可在绝大多数时候,骁骑军在面对十几万汉军骑兵外加胡人骑兵时,同样只能够疲于奔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