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楚汉争鼎 > 分节阅读 22

分节阅读 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武涉终究只是个辩士,战术谋略实在非他所长,当下被尉缭说得哑口无言。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守在旁边的高初忽然说道:“可是军师,联军也有可能分兵。”

尉缭不禁向高初投以赞赏的眼神,旋即又说道:“不是可能,而是必然,联军必然会分兵进山,否则它就会始终处于追不上,打不着的被动挨打境地。”

高初点了点头,又道:“如果联军真的派小部队分兵进山,则我军的地形之利就将不复存在,那时,我军又该怎么办”

尉缭不语,眼神却投向了项庄。

“怎么办好办”项庄淡淡地道:“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尉缭闻言顿时两眼一亮,说道:“这话说得精妙”

项庄不觉有些有汗颜,这话可不是他说的,而是后世建奴首领努尔哈赤说的,尽管前世的项庄对建奴王朝没好感,却也必须承认,努尔哈赤是个军事天才,大明帝国的十万大军被其不到两万八旗兵所击破,便是铁的明证。

如今,项庄不过是借鉴萨尔浒之战的战术而已

当然,大别山之战的凶险程度要远远超过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建奴两万八旗兵只需面对十万明军,而大别山之战,五千楚军却要面对五十万联军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又岂是凶险俩字所能尽说不过,还是那句话,楚军已经没有退路,退则必死,往前冲或者还能杀出一条活路

黑暗中,尉缭忽又叹了口气,说道:“上将军,你可曾想过,当你集中兵力击破其中一路精兵之后,又如何摆脱其余各路精兵的围追堵截呢”说此一顿,尉缭又道:“假如老朽没有料错的话,联军各路精兵之间的距离必定不会相去太远,你动其一路,则其余各路必然会蜂拥而至,前堵后追,层层截杀。”

“那也没什么。”项庄淡淡地道:“分兵上山便是”

“分兵上山”尉缭神情微动,又道:“分兵之后,又如何再次集结”

项庄顿时默然,这的确是个问题,需知这可是在古代,根本就没有什么便捷有效的通讯手段,一旦分了兵,再想完成集结可就难了,尤其是在大别山这样的原始森林里,分兵后再想重新集结,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究竟要怎样才能实现快速而有效的集结呢

遥望远处,莽莽群山与浩瀚星空几乎融为了一体。

俯瞰山下,隐隐可见星星点点的火光,那是楚军的营火。

楚军已在山下建起了大寨,既屯兵,又屯民,从寿春撤离时,项庄也把城内以及城外救起的孩子还有育龄妇女都带走了,全加起来大约有五千多人,虽然这些妇孺会加重楚军的负担,但这么做完全是值得的。

因为,要不了几年这些孩子就会长大,就会成为兵源。

至于那几千育龄妇女,却能给楚军生育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兵源

第32章 锐不可当

望着星星点点的营火,项庄忽然心头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几乎是同时,尉缭也转头望向了项庄,快七十岁的老头了,眼神却还是那样的犀利,显然,这老头也想到了什么。

项庄微笑道:“军师可是有了应对之策”

尉缭微微一笑,不答反问道:“上将军似乎也有了良策”

项庄忽然想起了诸葛亮跟周瑜之间的典故,当下心头一动,说道:“军师,你我各将胸中之策写于木简上,然后再看,如何”

尉缭微笑点头道:“就依上将军,呵呵。”

当下项庄命高初找来了两块木简,两人便擎出短刀各在木简上刻好,再并举凑到火把前一看,只见两块木简上刻的却是一样俩字烽火,项庄和尉缭便同时抚掌大笑起来,此情此景,两人不免心生惺惺相惜之感。

次日,汉军大营。

刘邦击鼓聚将,召集了韩信、彭越、英布、张耳、韩王韩信、吴芮等各路诸侯,以及刘贾、卢绾、郦商、靳歙、傅宽、陈平、张良、夏侯婴、李左车、叔孙通等文臣武将,由张良给各路诸侯及各营大将分派军务。

大帐正中已经摆开一道屏风,屏风上挂了一幅地图。

这幅地图是张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请教了不少熟悉附近地形的将领士卒,又安排善于绘画的门客连夜绘制的关于大别山的山川河洛图。

待众人围拢,张良才指着地图说道:“诸位请看,这便是大别山,项楚残部依为地利的大别山,现如今,项楚残部已经下了战书,要在山中与我王决战我王悲天悯人,不愿天下百姓久受战火涂毒,因此决定应战”

“大王仁义”各路诸侯纷纷拱手作揖。

刘邦挥了挥手,制止众人喧哗,又示意张良继续。

张良点了点头,又道:“诸位各自回营之后,当立即分派军卒,以三千人为一营,各设将校,逐次进山。”

为什么是三千人,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楚军残部约五千人,各路精兵要想拥有比楚军更强的机动性,兵力就得比楚军还少,可要是兵力太少,楚军只需一次突击就能将其击溃,那又不行,张良、陈平跟刘邦再三讨论之后,最终将各路精兵的兵力定为三千

刘邦又特意叮嘱道:“进山之后各营便各自寻找山口要隘下寨,且记,各营之间的距离不要相隔太远,最多不能超过十五里一旦发现敌军,则即刻吹号示警,敌军如果逃跑,则衔尾疾追,敌军如果返身攻击,则就地固守待援”

韩信、彭越、英布、张耳、韩王韩信等各路诸侯纷纷应诺,旋即领命去了。

不到半个时辰,各军大营里便响起了绵绵不息的号角声,旋即一队队的甲兵、轻兵、死士便逐次开出军营,稍稍集结之后,便沿着山中小道开进了茫茫大山。

夜色如墨,五千楚军正静静地潜伏在山谷之中。

这里距离深山中的楚军大寨已经很远,少说也有两百多里。

楚军之所以将战场选在这里,自然是为了保证大寨的安全。

山中寒冷,楚军将士大多只着单衣,尽管都冷得簌簌发抖、牙齿打颤,却绝没有一个人敢生火取暖

半山腰,项庄正带着少量亲兵登高远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