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奋斗在新明朝 > 分节阅读 346

分节阅读 3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民意如此,民情沸然,你还胆敢狡辩”

见这位年轻大人好像很够意思的样子,周围百姓更加卖力的喧哗鼓臊,声音沸反盈天,估计能震出几里地去。如果距离再近点,唾沫几乎就淹没黄公公了。

这简直就是黔驴技穷开始撒泼打滚了黄公公心里嘲笑了李大人几句,忽然又担心自己被那些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撕成碎片。抱着矛盾心思咬轻声斥道:“李佑你无凭无据,煽动民众围攻中官,我要进宫向陛下弹劾你”

李佑皱眉道:“什么无凭无据你自己画押供认,转眼就忘了”

黄公公气极反笑,“白纸黑字,你也敢颠倒乾坤么”

“高掌柜供称你逼迫他签了订购存煤的合约,并强迫他帮你联络其余煤铺。你签名画押承认高掌柜的供述确实无误如今还敢后悔么”

黄公公脑中像是响了一声炸雷,整个人都懵了,这李佑堂堂的正五品文官,居然在问案时如此卑鄙无耻的使诈

黄公公的惯性思维认为高掌柜供出的就是如何囤积居奇的过程,这点细节足以让高掌柜交待过关,对于其它事情,高掌柜自己都不知道,也说不出什么。以上都是事先商议过的口供,他签名画押承认的是以上事实

但黄公公根本没想到高掌柜居然捏造事实并反咬诬陷他更可恨的是,他自己陷入当局者迷,而李佑又有意识的加以诱导,所以他才痛快的签名画押,承认高掌柜供述都是事实,但这个事实与他所想的事实不完全是一回事

外人都说太监不是好东西,这他娘的全是不明真相气血涌荡在心头下不去,黄公公双眼欲裂,把风度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狂性大发的上前一步,劈手抓住李佑的官袍衣领,尖厉的骂道:“你这狗官,骗子小人奸贼”

黄公公骂李大人骂得狠,但周边百姓骂黄公公骂的更难听,没法子一一细表。既然有人代劳,李佑也就风度翩翩的不回骂了。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53章 你祸事快上门

随即有护卫按住了黄公公,并隔开了他与李大人,将黄公公拖到了几步外。李佑好整以暇的理好衣领,冷声道:“本官并没有用刑,也没有任何强迫,你自己主动签名画押招认,如今后悔了也怪不得别人。”

黄庸咬牙切齿道:“假的就是假的”

你若心中无鬼,真正做到了问心无愧,又怎么会上这个当李佑无所谓道:“你在宫里也做了这么些年了,还不清楚真真假假本来就不是那么重要吗无论真假虚实,有人愿意相信就行了。看看周围这些民意,你还不知道你就是错的吗”

黄公公像被浇了一桶冷水,他很知道李佑所言是对的。就像他企图打着为君分忧尽忠职守的旗号,囤积煤炭牟取暴利一样,别人知道这是假的,但也得当成真的,并且没人敢说这是假的,包括李佑在内。若说这是假的,就等于是说皇宫冬季不需要煤炭似的。

而现在李佑不过是以同样的道理,另辟蹊径制造点罪名,换了个花样还给他了而已。就凭今天这些状况,只怕别人都会认为他和高掌柜的供认是真的。

李大人见黄公公略微安静了下来,再次仿佛漫不经意的问道:“你的干爹是谁”

李大人这次问话,得到的还是沉默。

惜薪司黄公公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出李佑的居心那李佑貌似不想把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化解掉,相反,他将事情挑大的心思昭然若揭,特别是他现在正占了上风,只怕此时心中已经有了预案,只等着自己开口。

无论如何,这些话不该由自己嘴里出来,否则难免又被李佑拿去歪曲了,黄公公吃一堑长一智,小心谨慎的想道。

李佑大度的又给了黄公公几个呼吸时间,便叹道:“不想说就算了,人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寻人打听怎么也能打听出跟脚。”

随后李大人对西城兵马司姜指挥吩咐道:“天寒地冻,官军在外辛苦,是不是该让众官军都先入屋暖暖身子这里煤多,不怕没得烧火。”

这是今日要收摊了么黄公公不知为何,产生了不用再直面李大人的轻松感,虽然他那被诈去的假把柄还在李大人手里,但他就是想早早逃离此地,不愿和李大人再站在同一片天空下了。

李佑微笑的目送黄公公迈步转身,没有半点阻拦之意。

黄公公才走了一步,便踟蹰不前,脚步再也迈不动了,好像前面是龙潭虎穴。他目测周围有至少上百名百姓聚在这里,人人都是能拉煤的壮劳力,经过方才李大人有意无意的煽动,此刻他们情绪很激动,神色很不善,举动很蠢蠢,全靠李佑带来的手下拦在外围。

如果撤了阻拦,那后果黄公公不寒而栗。

与官员比起来,太监没人权啊,若有人继续恶意煽动,难保民众不会愤激到集体失控爆发,真把他群殴打死,找谁说理也救不回小命了。皇上也不可能为了他一个人,就砍一百多百姓为他报仇,他还没那分量。再说李佑肯定要添油加醋为民众开脱,将他贬成罪有应得。

他愤然转身对李佑道:“李大人担负京师治平之责,欲坐视民众围殴中官不管不顾乎”

难逃余之一握也,李佑第三次问道:“你的干爹是谁”

黄公公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脱,无可奈何答道:“咱家自入宫起,便拜在内官监谭掌印门下。”

李佑虽然对宫中并不熟悉,但对内官监掌印太监谭公公还是有所耳闻的。毕竟内官监在宫中二十四衙门里,也是排在前几位的大衙门,内官监掌印太监地位不低。

这谭公公年纪不小了,如今宫中是以“三恩”为代表的中生代当家,谭公公是硕果仅存的几位老太监之一。

说起这个,李大人却想起一桩往事。去年在泗州守祖陵时,在大堤上一个月苦日子里穷极无聊,与祖陵神宫监的海公公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倒听起海公公隐隐约约提到一些宫中的尘封旧事。

据说十年前先皇驾崩、今上登基,在新旧交替的几个月时间里,宫中发生了“大灾变”。

许多在当时权势赫赫、气焰熏天的大太监在那场大灾变里纷纷陨落,连那权柄滔天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也被逼罢去掌印,单身出京去了南京养老,并不得离开南京半步。插一句嘴,海公公也是在那时被赶到祖陵当守陵太监的。

自此之后,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全部罢设,仅保留了文书房维持公文运转,中官势力急剧衰落,而且是青黄不接。直到今年太后归政前重开司礼监,才挽住了颓势,但仍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若非那场大灾变让上一代老太监们损失惨重,就凭目前“三恩”这三四十的年纪,排资论辈起来,怎么可能将司礼监前三个交椅全部占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