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奋斗在新明朝 > 分节阅读 244

分节阅读 2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便听梆子一响,李太守在皂班衙役的前呼后拥下迈出大门,神容威严不可直视。

正堂官迎出大门相待,这算是极重的礼遇了。生员们不敢造次,齐齐施礼,口中皆道:“老父台在上,晚生有礼了”

李太守礼节虽周到,但扫视几眼秀才们后,面色却陡然一沉,高声呵斥道:“你等不去读书就学、揣摩圣人至理,却在此聚众喧哗,鼓臊衙前,意欲何为国家养士,徒耗米银,不是叫你等白日闲游的”

领头秀才毫无惧色,上前一步道:“请老父台暂息雷霆,听晚生细禀。古人云,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所虑。天子南巡,为国为民,老父台为迎驾事,大兴园林土木,装饰街巷琳琅,满城百姓骚然,钱财民力虚耗,欲使今上为桀纣乎”

李太守怒道:“生员不去用心读书,安得如此多事议论大政是非,岂该是尔等所为”

又有生员出列,抗辩道:“今老父台有过,若无谏言,满城默然,乃扬州无士也”

闻言李太守苦笑几声,“本想人君威仪不可或缺,奉迎天子不可草率。但劳民伤财,陷君上于桀纣,是吾之过也幸得诸君献言,如此便裁省其事,罢斥苑囿。”

前来进谏的秀才们不由得轻声欢呼。用言论影响到了权力运作,对于自负一肚子道理的读书人而言,总是令人兴奋的。一时间,这些秀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成就感几乎涨满胸中。

若天下的官员包括圣上都如李大人这般就好了有书生当场赞道:“论语中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老父台诚有古人之风”

光明磊落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有了大家都看见,有错就改大家都敬仰,李大人就是古人那样的君子啊。

李佑连忙摇手道:“愧不敢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你等士人。本官与诸君共勉之”

良好互动后,李佑回了衙门里,满足了议政论政愿望的秀才们也渐渐散去。随后同知署又出了告示,全城所有修建暂缓。

围观的民众纷纷叹道,李青天当真虚怀若谷,礼贤下士,闻过即改,真乃我扬州的福气啊。

县学里庞教谕得知消息后松了口气。那些秀才都是他指使去的,但为了逼真,并没有告知他们李大人一定会纳谏的真相,所以一直在担心出意外。

在李大人左右陪伴的本地人胡师爷瞠目结舌,他当初给江知县当幕僚时,从来没见过如此行事,真是大长见识,昨天叫庞教谕过来原来为此。他不由得问道:“不建行宫了”

李佑胸有成竹道:“怎么不建不然天子驾到后何以安居不过要改改样子,叫人挑不出理。”

第五集 牧守江北 第394章 高处不胜寒

金百万这几日不在扬州城中,他去了仪真县办事。这仪真县紧邻江都县西南方向,仪真港与江都县的瓜洲港并称为扬州府的两大江港,但功用侧重各有不同。

两淮官盐若想从水路运往湖广、江西、应天府等地销售,必须要在仪真重新称重打包,并经过盐务官员的检验,才能装载船只运往别处。

所以说仪真县是盐业运销环节的一个重要枢纽,金百万这个大盐商时常去仪真县并不奇怪。

这日,金员外从仪真回到扬州城家中,才进了宅门,便听内管家禀报道:“前两日,曾经在家中住过的圆容法师忽然登门,应了那两万两悬赏。夫人便见了见他,甚有密谋。”

金百万跌足惊道:“蠢妇无知我只道她自己胡闹一阵子便消停了,劝过李佑不要计较,谁知竟会如此那圆容和尚岂有好居心真是引狼入室”

他与李佑的那些勾当,特别是保送女儿金素娘入宫的事情,都是很敏感的事情。为了避免横生枝节引起变故,所以一直很保密,从没有向第三者透露过,就连他妻子谢夫人也是不知情。

上个月,金素娘在几位可靠老家人的陪伴下,跟着选秀钦差吴公公走了。谢夫人也只道是去京城碰运气,如果不遂就回来,并不晓得李佑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

如果她知道不但大女儿落入了李佑的魔掌,小女儿的未来也在李佑一念之间,恐怕绝不敢在李佑这里造次了。

在内宅见了夫人,金百万忍不住埋怨道:“你和那圆容”

提起此事谢夫人便气息不平,“听说圆容法师已经被李佑派了几个衙役送回虚江县了。”

原来已经被女婿将后患干净利落的处理了,金百万面色稍缓。并郑重警告道:“那就好,如果你不想给我金家招来祸事,今后不许再对李佑有所不敬”

“只怕别人要笑话女儿给人做妾。再说宝儿如今正是绮年玉貌,有点恩宠又怎样,那是最靠不住的,多少美人颜色老去后,无名无分的晚景凄凉宝儿又无子可依。”谢夫人不服气,仍想念叨。

金百万懒得在为此事费口舌,他抓起茶杯狠狠砸在地上,瓷片碎了一地。又喝骂道:“蠢妇你想让金家变为这个茶杯么在此之前,我先休了你”

发完脾气,金百万忽然想起什么道:“李佑只送走了圆容和尚,再无其他动作这不可能,他不是如此肯善罢甘休的人,必然有些别的动作。”

话音刚落,便听到下人进来禀报道:“舅老爷来了。”

金家所称的舅老爷,当然指的是谢夫人的兄弟。谢夫人共有三个弟弟,金百万发达后提挈他们做生意,如今每个人倒也都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分别主营木材、油、和茶。

今天登门的这个是二弟谢延和,入屋见礼后,便对姐夫抱怨道:“最近甚是不妙,我兄弟三家都被那县衙指定为铺户,专奉迎驾事,连日来折本不少,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所谓铺户,就好比是“政府定点采购商”,在别的时空或许是肥缺,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苦差事。商家被指定为铺户,就像平民百姓被征发徭役一样,绝对要想方设法逃避的。

衙门向铺户采办物品,称之为和买。从制度上,和买应该是平价购买,官府不占商家的便宜,商家也不赚官府的钱。

但实际中,和买能给半价,商家就该谢天谢地了,一文钱不给,那也不要奇怪。至于给全价,那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级别的存在。因而铺户这种差事,谁摊上谁倒霉,商家宁可向衙门另行贿赂只为免掉铺户之事。

当然,也有商家和衙门采办人员联手虚开价格牟利的事,但是很少很少。有这种势力的商家少,有这种动力的衙门胥吏更少可以去做半价拿货牟利又没风险的事,又为何要冒着被查处的危险与商家联手谋骗官府库银

这个时候,扬州城的县衙或者应该叫同知分署,突然将谢家三兄弟全部指定为铺户买办,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明摆着就是要故意修理谢家,若更残酷一点的话,谢家直到破产才能了结。

金百万听完谢延和抱怨,对妻子冷笑道:“你看看,祸及家门了罢,不要以为李佑顾虑长辈名义便奈何不了你,他有的是法子。也罢,只当破财免灾了,先忍着去。等到那李佑消了气再去说项,左右总不会真把你们逼到绝路,损失几个银子又算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