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奋斗在新明朝 > 分节阅读 28

分节阅读 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想好说辞。”

李佑顿时反应过来了,哪个上司也不愿意属下是个怨望激愤的人啊。用演义小说家言,陈知县算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你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陈知县会作何感想

谁能想到,李佑李典史真的只是为了挣十五两银子白居易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啊。

闲话少说,却说这赵良礼果然是个有信用的人,让所有花船都移走了,从北关移到了西关外。恰好祭台也建完,李佑便指挥书吏衙役们依照惯例摆设祭品法器之类的,购买了大量香烛食物,只用了一天就准备完毕。

然后李佑就来到陈知县官房,禀报道:“祭祀事宜准备完毕,请大老爷示下何日祭天。”

陈知县当即答复道:“后日无事便可。”

李佑看陈知县表情没有什么特异的,看来大老爷还不知道那首诗。便要转身出官房,忽又听陈知县拍案道:“你最近也忒不务正业了命你处理祈雨事宜,你每日里都在作甚没办得几件事情罢要是教外人看了我县笑话,饶不了你”

李佑连忙道:“属下最近家务事情多,耽搁了些。”他说的是实话,婚事也是家事,搞得李佑这段时间焦头烂额的。至于上花船,那是工作应酬。

陈知县斥道:“婚事自有父母高堂做主你且安心差事,整日胡乱想些什么,东一事西一事的,无心公务倒有心去纳妾不要偷懒懈怠”

“大老爷责怪的是,属下近日分心太多,今后定会收敛心思做事,绝无他想。”李佑低头认罪道。这陈知县怎么晓得他的婚事

被大老爷训了一顿,李佑出来叹道,最近这几日乱了套,还是先专心办公罢,不去想婚事了,祈雨的事务除了祭天其他还没有着落呢,难怪大老爷发了火。不过被骂倒无所谓,别诛心问起那金粉东南十五州的怨气就好。

天不遂人愿,李佑不去想,刘巡检却又找上门来了,似乎是搞定了李佑作官的事情。

第一集 初来乍到 第51章 天上掉下一个官位

只见那刘巡检闯进公房道:“真是巧了,原来贤婿居然也在县衙里啊,本官有好消息告诉你。”

直接从贤侄升格成贤婿了

对于刘巡检,李佑已经麻木了,见礼让座不提。

那刘大人喝了口茶道:“贤婿这茶还是这样差,如今都是一家人了,不该见外,去我那里拿些。”

你爱怎么说怎么说罢,李佑也懒得说话,低头不语。

刘巡检并不以为意,自说自道:“本官年纪过半百,身体日衰,巡检司这辛苦事渐渐力不从心,早想归家休养。按本朝制度,我这巡检乃是世袭罔替的,怎奈子息不茂,小妾生的幼儿年方七岁,暂时无法袭替。所以本官想了个法子,让你来作十年的巡检。”

当九品的巡检李佑惊得猛然抬头道:“这怎么可能”

刘巡检呵呵一笑,“你似乎不知道本朝有借职这一制度么”

李佑当然不清楚

话说这大明朝,自甲申大乱之后,军制大变,分成了精锐募军和地方乡军两个系统。地方乡军中低级武官任职依然采取甲申之前的老传统,那就是武官袭替制度,包括巡检,按照父死子替、兄终弟及的顺位规矩继承职位。

但有特殊情况就是,如果父亲去世或者年纪大了无法再任职,而儿子年纪尚幼也无法担当职务。那么这时,有一种借职制度。允许从兄弟和子侄等亲戚中选人来暂代职务,便叫借职,待到真正的继承人成年后,借职的人再把职位还给正牌继承人。

刘巡检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正妻只生了女儿,但小妾却在他四十多岁时候生了个儿子,今年才七岁。于是刘巡检想着让女婿来借职担任十年巡检,十年后再把职位还给已经成年的自家儿子。

还真能去做官啊李佑乍听此事忽惊忽喜,差点一冲动就抱着刘巡检大腿叫声好岳父,他女儿就是个猪也认了。

不过他马上就冷静下来了,又想起些问题。李佑问道:“听刘大人这一说,借职的都是兄弟或者侄子,女婿是外姓子辈,只属于两可之间,兵部能准”

刘巡检答道:“当然能准,本官教卢尚书准了就是。”又看李佑不太相信,又傲然道:“本官年轻时是做过卢家的打手,不,是护院。后从军立了大功,承蒙卢尚书关照才有这个巡检官位。这几日便去见了老主人,求得他准了。”

李佑平息了心里的激动,迅速考量起此事,权衡一番倒是有利有弊的。利处就不说了,作官的好处谁都晓得。但作这个巡检弊处也不少:

一是,不能当一辈子,只能作十来年,过了十年还是平民,再好的前途也是一场空,给别人铺路。

二是,这年头文贵武贱,虽然甲申之后武官地位有所提升,见了文官不必磕头,礼仪上可以分庭相抗。但在当权的文官和士子眼中,武官尤其是低级武官哪里算得上官员。

三是,自从穿越以来,自己筚路褴褛、磕磕绊绊的好容易创出一点文才名头,有那么一点点声望了,能被文人士子们稍微看的入眼一些,不至于见了面就拂袖而去。现在转身就去作了小军头,那之前的风流名士形象还能不能保住之前的苦心难道要都白费了

最后,打了几次交道,从哪里能看出刘巡检是如此诚恳厚道的人他没有别的亲族子弟么敢平白送外人一个官做。

想到这里,李佑谦虚的躬身推辞道:“在下才浅德薄,难当重任,还请刘大人从宗族子弟之中另择贤良之人罢。”

刘巡检赞道:“不愧是本官看重的人,此时尚能沉心静思啊。”然后猛得一拍桌案说:“事已至此,今日你我岳婿自当交心我明白对你说了罢,我不敢让自家子侄辈来借职,他们都是我刘家一族的人。十年后,只怕出现刘备借荆州的故事这样借职不还、糊里糊涂赖下去的事情,我朝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李佑恍然大悟,原来刘巡检有这个顾虑。若借职给他这个外姓,十年后想耍赖,还有刘家宗族来出面斗争,他也实在不姓刘,根本保不住这个兵部名册上的刘姓世袭职位。但若是刘巡检借给了本家子弟,出现耍赖不还事情,只要那借职的人经营得当,只怕还真敢赖了官位去。

刘巡检说的口渴,灌了两口劣茶道:“本来我还担心你这小吏太文弱,招了婿干不动武职闹出笑话,正在犹豫着。恰好那日见你在北丘寺打山门,也是好生猛敢,才晓得你不是没有血气之勇啊,就此放了心。”

揍了和尚的最大后果终于显现了,难怪那日刘巡检高度评价了李典史殴打和尚的行为也难怪佛家因果报应学说如此流行

眼看刘大人和他的好女婿谈的其乐融融时,风云突变,刘巡检突然翻脸张嘴骂李佑道:“说一千道一万,本官差点忘了,你这混账当真不为人子”

李佑正一边敷衍刘巡检,一边盘算得与失,冷不丁听这一句,糊涂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前日夜晚,你在花船上的事情传的满城皆知,我岂有不知道的道理”刘巡检面带恼色责道:“我警告过你,小小年纪不要狂嫖滥淫,你当耳旁风了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