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8(1 / 2)
猛然一震,脱口而出:“你们想搞空天飞机你们已经搞出了空天飞机”
说到最后,他一下从沙发里站了起来,定定地看着萧强,满脸都是震惊之色。
空天飞机啊,全球主要强国都在搞这个项目,但取得实际成绩的,只有美国。就是中国,也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地层面,许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只存在一个草图。
萧强的一贯表现,从来是不打无把握之仗。
他既然说要搞这个项目,多半就是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才会跑来向自己露底。目的是获得认可,希望支持他继续搞下去。
可是,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这个研究地
而且,很可能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周主任双手背在身后,在办公室里快速踱着步,心里激动万分。
空天飞机,中国想要这个东西,想得要命
有了空天飞机,小卫星算什么。别说小卫星,就是大卫星,想发射多少,都没有问题还有,空间探测、空间站建立
他停在窗口,望着天空发呆。
登月工程,有了空天发动机,登月工程成功的可能性,大了不止一倍
更重要的,有了空天飞机,有了近地空间轨道穿梭轰炸机,中国再也不怕其他国家的武力讹诈,可以获得长久的和平发展时间。时间,这就是中国最需要的
以现在的发展步伐,只要有二十年,中国将再也不怕其他任何国家的武力威胁
他霍然一个转身,以从所没有的严峻神情,盯着萧强,一字一顿说道:“明天,我将组织一个调查团,亲自到你们公司来考察空天飞机的事情,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这是绝密”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 爱信不信
更新时间:200898 19:56:36 本章字数:8469
零零二年一月五日,寰宇公司总部大楼。
多功能会议室里,一百多号人其聚于此所带来的热量,让整个房间里热气腾腾,一点也感觉不到外面的寒冷。
在会议室里蒸腾的热气作用下,外面玻璃窗上的冰棱开始慢慢融化,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道痕迹。
应周主任的要求,寰宇公司派出所有安保队员,封闭了会议室所在的上下两层楼。除了与会研究人员,不允许其他任何人通行。
周主任带来的专家团,不光是国防科工委的人,还有中科院、空间研究院等几个航天部门的人。
这中间,还包括国家秘密成立的空天飞机研究小组。
国家对空天飞机渴求以极,早在九八年,就悄悄成立了这个研发部门,专项进行空天飞机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研发工作。在国内,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有这么个研究小组存在。包括这些研究人员的家属,都只知道他们的丈夫妻子去参加了一个绝密研究,但去了哪里,是研究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他们都不清楚。
实际上,他们一直就在北京,就在国家综合研究基地,距离他们的亲人,相距不到二十公里
利用寰宇公司提供的超级计算机接口,国家空天飞机项目组作了很多的研究。情报部门从国外费尽心机搞回来的情报,国外其他研究单位的最新材料、发动机、加工技术地进展,也第一时间送到他们手上。希望能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不过,他们的研究进度,就和当初萧强的非洲基地一样,进展并不顺利。
机身设计、气动布局、导航系统、维生系统等等这些一般的航空航天难题,凭着国内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很容易就能拿出稳妥的方案。
然而,最关键的动力系统,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空天飞机,需要从地面。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在高空要想超音速喷气机一样快速,以冲上几万米的高空,最后,还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吸力,进入外太空。
如此复杂地飞行过程,即便是不懂行的外人。也知道,不是一套动力系统就可以解决的。
像普通飞机那样起飞,就需要涡轮发动机,让飞机可以从零,加速到三马赫以下。要高超音速上到几万米,又需要冲压发动机,将时速提高到二十五马赫。最后,在脱离大气层的时候。还需要火箭发动机,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飞行至少上百公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小组呕心沥血,还是进步缓慢。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还是承认,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最好的做法就是像美国人一样。放弃地面起飞地思路,用大型运输机将空天飞机带到高空,从高空发射。直接用火箭把速度提到四马赫以上,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
可行是可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必然降低了空天飞机的运载重量。
其实用性,将大打折扣
昨天接到通知,让他们到寰宇公司开一个方案论证会,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是一愣:难道国家同时将这个项目,交给了国家空天飞机项目小组,和寰宇公司,以展开竞争
寰宇公司不是搞电子的么,他们难道也能研制出航天飞行器
有这个想法的,并不只是国家空天飞机项目组,航天部门的专家们,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寰宇公司就是一个电子科技公司,电子产品,国内没有哪个部门能超过他们。但说到飞行器、航空航天,寰宇公司就是一个门外汉。
空天飞机
他们能拿出一个民航支线客机,就相当了不起了
航天口地人大多相互认识,毕竟作为尖端科技的结晶,真正出色的航天人,数量总归有限。就是没有见过面,也大多听过对方地名字,知道他的研究是什么方向。
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国家空天飞机项目组,里面有很多老熟人,都是前几年就不知去向的,突然一下出现在这里,而且单独坐在一起,和他们分开。许多人就猜出来,他们一定是承接了一个绝密工程项目。因此,只有少数几个人大声向他们打着招呼,其他人只是含笑,朝他们点点头。
寰宇公司的人也在议论纷纷。
这次参与会议的,基本上是以从非洲基地调回来地一批研究人员为主,而且清一色都是中国人。科学家都散漫惯了,相互讨论着最近的课题、技术难点,以及即将开始的样机制作检测。
以中间地会议桌为界线,寰宇公司的研究人员,和来参加技术鉴定的航天部门专家团,分为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