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美食掌门人 > 分节阅读 321

分节阅读 3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趁着众人的心思都在美食上的功夫,悄悄将心神沉到自己的空间里,连接上正在空中的云朵里懒洋洋地监控着整个空间的敖伍。

将刚刚自己整理过的有关鸭油酥烧饼、什锦菜包,麻油素干丝还有鸡丝儿浇面的大致料理手法与配料传递了过去,并要求对方尽快推演出效果最好的配方来。

要说制作这四道上了秦淮八绝榜的点心小吃,其实算来算去也不外乎面粉、鸡肉、黄豆等几样主材和一些调味料,以目前空间里的库存储备,不但品种齐全而且数量也是绰绰有余。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只不过是秦晓伟心中堵了一口气罢了。

毕竟眼瞅着明明有如此正宗的美食,可普通大众却无缘一尝不说,平日里还要为那些假冒伪劣的产品买单,真是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正好,之前沈星婷也想着给迷迭香增加点新项目,两个凑巧之下,这秦晓伟就把主意打到了在海内外都素有名声的秦淮小吃上。

就在桌上的点心小吃被消灭过半的时候,随着一阵上楼梯的声音,只见几个服务员又端着托盘从楼下走了上来。

一边接过托盘上的东西,李昆昊一边介绍道:“这是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还有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以及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呵呵秦淮八绝齐活了。”

看着这刚刚才空了一半结果又被摆满的一桌,安吉尔与克里斯汀娃那叫一个高兴,连忙挨着个儿的品尝了起来。

而挥手打发掉服务员的李昆昊,则一边享受着这对儿姐妹花的秀色可餐,一边继续尽职尽责地充当起伙计这个角色。

从排名上来说,这第一绝正是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别看这两样小吃点心与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麻油素干丝有些重复,但味道却完全不一样。

就拿黄桥烧饼来说,这种烧饼其实并不是金陵本地的小吃,而是地处泰兴、靖江、如皋、海安、姜堰五地中心,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的千年古镇黄桥。

根据随园食单所记载,烧饼是 “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肪和面炙之”。

而黄桥烧饼在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之后,成为一种半干式面点,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

并在花色品种上不断改进,已从一般的 “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

这种黄桥烧饼刚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再配上口味不同的馅料,真可谓是形色香味俱佳,令人食之回味无穷。

至于开洋干丝,从前金陵这边的茶馆小吃来说,这第一道总是会先吃干丝。

清人在望江南词中有“茶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之句,可见金陵干丝早已闻名。当年夫子庙地区的茶馆,家家都有煮干丝。

而永和园的干丝原以“烫”而闻名,实则煮、泡、烫结合,其目的是去黄桨味。“烫干丝”的干子都是豆腐店特制的大白干,二寸半见方,厚不到一寸。

干子要求嫩而不破,干而不老。先用刀批成36至42片,其薄如纸,再切成丝,细如头发,能穿针。远不是外面那些用千张丝的冒牌货所以相提并论的。

据说想成为永和园的学徒,上得第一课便是刀工,刀工实习就是批干丝。经过训练,较好的学徒也只能批32至36片,由此可见,碗中不起眼的干丝,制作之精细,用料要求之高,都是十分讲究的。

而这道开洋干丝除了干丝之外,最关键的就是用原汁鸡汤煮制,选用最上乘的湖米也就是开洋煮透,洒上细如头发的嫩黄生姜丝,淋上小磨麻油,香气诱人,可口开胃,实为金陵干丝一绝。

正文 第371章 秦淮八绝3

第371章 秦淮八绝3

一边听着李昆昊对于桌上秦淮八绝的介绍,秦晓伟一边细细地品尝着面前的美食。

每一分来自视觉、嗅觉还有最最关键的味觉反应,他都丝毫没有遗漏地通过心灵之间的联系,传递到了空间中的敖五那里。

而在这八绝的小吃与点心中,最让这家伙喜欢的则是蒋有记送来的风味独特得牛肉锅贴。

虽然这种已经归类的早点范围内的小吃,在市面上已经十分的普及,大街小巷几乎哪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即便是秦晓伟也不得不承认得是,不管是品相还是口感,还是烹饪手法或者用料,人家这根本不对外卖的牛肉锅贴才算得上是正宗。

至于外面的那些,不管是用注水牛肉又甚至是用其它肉类和牛肉粉剂代替牛肉的锅贴,从各方面都没办法与之相提并论。

按照李昆昊的说法,这蒋有记始于二十年代,所做的牛肉锅贴风味独特,讲究馅子切得好、拌得好、佐料配得好、包得好、煎得好。

再加上选用的上好黄牛肉,肉质结实,牛肉原味极其香浓。而与普通饺子不同的是,狭长且带有弧度的形似弯月,色泽金黄,吃在嘴里外脆内嫩,很有口感。

这样的选料与精细的手工,让这道大街小吃从而能够跻身在当年的秦淮八绝之一,不得不说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除开牛肉锅贴,同样是来自蒋有记的牛肉记也是别局一格。

与品味偏重的牛肉锅贴不同,这道牛肉汤却是清汤。用牛大骨与胸肉、腿肉、腱子肉一起慢慢敖成乳白色的汤汁。

再将丝毫不加任何香料煮好的牛肉片成薄片,吃得时候将牛肉放进原汤之中涮上几涮,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上各种调料。

那浓缩了黄牛肉精华的浓汤,喝在口中香而不腻、浓而不烈,那种由舌尖扩散开来的清爽鲜香,配上牛肉锅贴却最是相得益彰、妙不可言。

而对于安馨来说,这满满一桌的小吃点心虽然都很诱人,但最最喜欢的却是六凤居的豆腐涝和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

这豆腐涝俗称也叫豆腐脑或者豆腐花,按金陵这边的话来说又会被戏称为“都不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