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大宋八百年 > 分节阅读 67

分节阅读 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之上已经吵成了一片,可是北伐军仍然不紧不慢的处理着自己的事情,最忙的两名少将一个是卢峻,他一向都这么忙,他是技术少将,几乎管理着所有与技术靠边的事,这年头的技术人员个个都是全才,卢峻更是天文地理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而另一个就是林子善,行政少将要抓起行政管理来,五星、八星两城已经稳固,现在重点的照顾目标就是八百里秦川,按着孙阳的意思,这一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必须要成为北伐军最重要的粮产地,各级县镇的管理,忙得林子善恨不得把一个人砍成两半来使用,现在北伐军最缺的就是管理型的人才,所以才会提出行政管理三成交给大宋管理。

孙阳是想造成即成的事实,反正陕西是我们打下来的,白交还回去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哪天还会被你们给丢的,所以行政方面可以让你们掺和一下,至少在孙阳看来,这个时代还没有哪个地方的管理能力能比得上大宋。

孙阳在大都装着孙子,大洒银钱,直到把八车银钱全部洒光之后,才开始返回陕西,剩下的事情,也只有一半看天意,一半靠运气了。

同时,陕西正式挂牌成立了西北自治区,名义上是大宋的西北自治区,但是却不挂宋旗,挂的旗子就是一面面暗红色的铁血大旗,使得整个陕西的战争氛围很浓,但是战争的脚步却停了下来。

在陕西,重点发展着四项支柱产业,一是纺织业,二是钢铁业,三是农业,四是盐田业,由于北伐军开放了通商,所以使得与北地的蒙古人关系得到了改善,所以可以绕行进入青海,在这个随地就可以抓起几把盐的重要盐产区,北伐军建起了自己的盐田产业,当然,要与这个地方的蒙古人打好关系,而孙阳带回来的一大堆牌牌就起到了很大的好处。

大宋军方虽然不太能打仗,但是物资充沛,就是有钱有物资,大量的粮食被转运到进了西北自治区,使得自治区的粮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再加上与色目人的交易,特别是粮食交易的优惠政策,更是让大量的粮食流进了自治区内部。

原本被蒙古人折腾得满目苍痍的陕西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而孙阳不会笨到直接把粮食下发到陕西境内的人口手上,而是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修路,一边发展,一边使用剩余的劳动力进行修路,拼命的修路。

自治区要凭少数的军队守住若大的陕西,仅靠骑兵是不够的,重装步兵,后勤部队也必须要快起来,所以道路就变得极为重要。

八星城提供大量的水泥,直接做成半尺厚,十米宽的水泥路,水泥路使得可以车量的速度变得快起来,可以使用车辆最快速度的将重装步兵调运到任何一处,虽然坚硬的水泥路会对马蹄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是钉上铁马掌之后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正文 130 渐兴

大宋方面虽然对成立自治区这种新玩意很有抵触情绪,可是原本这就是他们丢掉的地方,北伐军凭实力抢回来的,现在人家又声明这是大宋的一部分,倒也让大宋的面子上好看了一些,虽然这地方不收税,但是物资交易方面却不差事,至少不用大宋向外掏钱,只要意思一下,每年支付十万贯的军费就可以了,简直便宜到天上去了。

虽然大宋方面一直都没有承认自治区,可是却也没有反对,相当于默认了,而蒙元那头的争斗也随着老皇帝脱花木的归天,进入了一个新的混乱期,太子继位,结果没到两月就离奇暴毙,新皇登基,又是一番争斗,再加上孙阳大洒银钱,使得朝堂之上的一些官员有意识的忽略北伐军新成立的自治区的影响,让自治区十分幸运的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但是平稳也意味着忙碌,特别是孙阳,忙得更是脚打后脑勺。

对于所有人来说,西北自治区可是一个新玩意,虽然最终还是有一部分大宋方面的精英人才进入自治区的行政管理阶层,但是以陕西为主的西北自治区,在某种意义上仍然相当于独成一国,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西北自治区如果完全照搬大宋模式的话,倒还轻省一些,可问题是,在孙阳的主导之下,西北完全就是另外一种制度与模式。

刚刚稳定下来,就是兴教育,这一点让大宋方面都赞不绝口,一座座的学堂修建起来,一大帮闲着没事的读书人进入自治区自愿当老师,甚至还带来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来,但是这些读书人教了一阵子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了。

因为自治区的教育竟然不是那种专为科举制度而设的科目,这种全民式的教育,只是一种识字、读书式的教育,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多的内涵,只要让普通的居民识字两千就算合格,然后再转入其它的学堂。

比如学习数学管理,学习各种工业科目,甚至学习农业生产等等,似乎在整个自治区,都放弃了科举制。

自治区确实放弃了科举制,转而进入能力测试制度,进行专科学习与管理,学数学的管财政工商,学工科的管工厂,学农业的管农业,虽然仅仅是个开始,却已经看出了这种苗头。

孙阳努力的将行政管理划分成一个个细致的小部门,大家各管一摊,相互配合,放弃了全才培养,转而进入一个配合管理进代,这种转变,让全才培养的大宋官员很不适应。

在渭南农业区,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本年度的粮食大丰富,眼看着秋收在既,新的工厂成立,意味着自治区的另一项支柱产业的兴起。

造纸厂终于兴建了起来,使用农作物的桔杆、荒草等做为原料进行纸张的生产,但是造纸业的污染严重,会影响农业生产,但是孙阳还是努力的降低着这种污染程度,比如兴建一个个的沉淀池,里面种上水澡,用自然之力来清理水污染。

孙阳虽然掌管着军队,但是在行政方面,工业一项上几乎就是在他在挑着,而卢峻负责的就是具体的研究与管理,在工业方面,孙阳一向舍得花钱,从纺织、钢铁这两项工业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只要一建就是超级大厂房,形成密集劳动产业。

而造纸厂设在渭南,无疑就是其中见效最快的一项,因为靠着文风甚重,纸张消耗极快的大宋嘛,一叠叠的白纸只要一出厂,就立刻会被远来的宋朝商人们抢购一空,甚至订单都拉到了三年以后去了。

虽然自治区出产的纸张比较硬,也微显厚重,不像柳宣或是竹宣那些轻薄雅致,可是却胜在产量够大,价格足够便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