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逍遥医圣 > 分节阅读 260

分节阅读 2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管在哪里都是修炼的一种,心性、人生、家庭、事业等等,修炼的得当自然能够有所成,我也只是其中一份子而已,谈不上神仙之说。”

“倒是先生似乎有心事来此,老夫就直言不讳了,人这一生有很多事放不下,姑且不论好与坏,只是这一个专字,不知多少人钻进去不得出。”

“先生年纪虽浅但是天赋异禀,随不是我道家中人,却有着一颗道心,敢问先生何为道”

老人说到这里微笑着,陈玉峰只觉得老人目光如炬,似乎能看透自己的内心一般。

稳了稳心神陈玉峰回答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道。”

“好,年轻人能有此理解,已实属不易,我再问你,既然知道道乃万物之根源,那又何来的道”

陈玉峰说:“道乃天成,自上古传说。混沌初开便有了道,万物皆为道。”

老人闻言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先生所说的道只是字面上理解的道,何谓混沌何谓上古何谓天成都是人心所想,人之不知就说成是道人之所知也说成是道。其实道就在心中。”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道,若非要给道下个定义的话,就一个字,心。人心生万物人心长万物人心求万物人心治万物。”

“老先生晚辈有一点不明,既然人心如此厉害,为何不能把人心看破呢为什么我等俗人不能修道”

陈玉峰问完老人沉思状,片刻后老人说道:“人乃万物之灵生七窍通百脉最是灵动,若一味的追求治人心。反而不得人心,勿把人心做人心,自在逍遥得自心。”

老人此言一出竟然闭目沉思良久未发一言。

陈玉峰也没有打搅老人冥思,自顾自的坐着品尝香茶。

良久老人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微笑着说道:“小友虽然年少,但是道心雄厚老夫险些道心不稳惭愧惭愧。”

“我观小友心事重重,胸间似有杀戮之气,老夫自大说一句,人间事本非常仇恨疾苦皆虚妄。两袖清风云中走随波逐流又何妨,莫问此去向何方路路前条道中藏。”

“小友老夫的话,不知你可听懂,我看小友也是心情中人。虽然道在胸中藏,但是没人引领也是枉然。今日老夫就指点你一番,好助你成就一番事业。”

“小友进来时应该看到此处的场景。并非外界所说那样,你想找的人也不在此处,那人本不该如此,也是被魔心笼罩才会做出那等糊涂事。”

“既然大错已酿成,小友何不给她一个改过的机会,我虽然不涉足尘世,但是世间事无非名利二字,小友切记名利最害人,莫要太过留言以后自当有一番作为。”

“老先生多谢教诲,听您一席话晚辈茅舍顿开,我观先生屋外都是草药,想必先生也是医道圣手,晚辈刚好也在医道,先生能否教导一番晚辈好聆听大道。”

陈玉峰说着站起来,竖起中指和食指单掌朝前,对着老人躬身一礼,这是一个标准的敬礼姿势,老人浅笑着点了点头,看向陈玉峰的眼神中满是欣慰。

陈玉峰从木屋走出来时,金成中父女已经在木屋外站了一会,看到陈玉峰出来金正敏关切的看着他。

金成中的眼神中满是期待,看来他们都很想知道,陈玉峰在木屋里到底说了些什么。

陈玉峰走过去对他们点了点头说:“金先生金小姐我们先回去,回去再告诉两位好吗”

陈玉峰说完对着木屋深深的鞠躬,然后三人一起跟在童子身后,朝山洞外面走去,等三人站在最后一道门前时,童子拿出一个小木盒递给陈玉峰,说是老人让他拿来的,让他回家再看。

陈玉峰接过木盒装进背包里,谢过了童子后,转身走了出去。

在车上,陈玉峰拿出了木盒,这是一个檀木的长方形木盒,散发着阵阵的檀木香味,木盒的盖子中间镶嵌着一块圆形琥珀,琥珀中一只萤火虫尾部还在闪闪发光十分神奇。

只是从外表看的话,这个檀木盒的价值也不低,但是老人既然把檀木盒送给自己,肯定有他的寓意,绝对不是钱的问题。

刚才在山洞里陈玉峰向老人讨教医术时,老人对陈玉峰说了一番很有深意的话。

“中华医术博大精深,自上古黄帝时有名医俞咐开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青囊,等等名医医学典籍数不胜数,为什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中医却没有新的发展呢”

“在远古时期人类没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一样可以看穿人的腑脏,准确的判断病情,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在古时候人的寿命,反而比科技昌明的现代要长寿呢古时候的中医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为什么现代反而还不如古时候呢这些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话句话来说,假如我们再回到古时候,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畅谈无阻呢老夫送小友一言:须知身前身后事,莫问肾关脾水时,要医能治需谨记,四章总论无虚名。”

老人的话乍一听起来杂乱无章,其实仔细回想时其中蕴含着很多道理,陈玉峰在车上,静静的品味着老人话里的意思。

陈玉峰沉思了片刻,感觉对老人话里的意思,又多了一层理解,但是还是感觉不太通透。

陈玉峰决定回去以后再慢慢的想,有些东西就是这样,从表面上看和深刻的理解,完全是两码事,不经过反复思考很难看出端倪来,就好像读反复多遍的读和一带而过的读,感受绝对不一样。

陈玉峰收回思绪轻轻的打开手中的檀木盒,盒中是一块红布垫底,在红布上放着一本古,第一页上写着古医经论四个大字,翻开泛黄的页一行行古文引入眼帘。

陈玉峰随手翻阅了几章,这本古医经论上的内容,多数说的是古往今来的医学精华内容,后面还有许多病例的详解,算是很好的一部医学经典。

这本很多地方对于中医的观点阐述,不管是角度还是医治的方法,都另辟蹊径自成一家,虽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是从上的内容来看,此应该不是一人所,是积各代名医心得融合一体而成。

陈玉峰虽然不知道老人的名讳,也不知道此处究竟是何人所建,在何时就有这个地方,但是从老人那里陈玉峰获益匪浅。

此刻的陈玉峰真的感觉到,自己在进行着蜕变,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以前的许多想法此刻看起来都不成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