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4(1 / 2)
没有用,因为他们国内的一家大的三菱汽车制造厂已经开始关闭了,一个是z国增长最迅速的企业,一个是r本汽车界唯一亏损的汽车厂商,说的这么清楚,大家应该明白吧”
在李易身后,唐朝汽车的销售呈现一种恐怖的近乎45度角的斜坡上升,而三菱汽车恰恰相反,呈现一种坠落式的下滑,两者的比较不言而喻,看来李易即使不说,大家也该明白。
本来大家认为,唐朝跟三菱汽车对决有些早了,现在看来,唐朝即使赢了,是不是有些胜之不武。这也是李易跟乔慕白他们商量好的,既然胜利是迟早的,那就打出气势,打的对方没有还手之力,绝对不留后患。
“再看看他们的上层和我们的上层做个对比,他们是上市公司,而我们不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东西全部掌握在我们手上,而他们呢出现危机后,旗下的很多汽车品牌都被别人占有,而我们则是完全的自主品牌,别人休想染指。他们的领导阶层抓的抓,捕的捕。身下一些老弱病残,而我们则是年轻富有朝气。再看看财务方面,不断的向国外财团借款,本身的偿还能力又低,看看我们,没有外债,而且利润率呈现倍数增长,本身的底子也厚。不是说不能借款,我们唐朝也又借款的时候,但是看看现在的情况,三菱的手里刚刚又了些钱,立刻像是黑洞一样被消灭,捕都来不及”
场下的记者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国人就是这样,只要没有外债,盈利情况又好,那就是一个完美的公司,本来李易不懈这种“土包子”似的的言语,但是看在“z国特殊国情”的分上,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最终不得已,才暴露了出来。而余众记者那种兴奋的表情相反,那位来自r本的记者,脸色苍白,本来一直比较风光的他,合适受到如此的打击,一项在z国市场上有着良好汽车销售记录的r本汽车界,合适出了三菱这么一个败类,他真的不得而知。而李易说的有头有脸,数据成列的都很清楚,摆名就是告诉他,你们三菱只是个老“菜鸟”,我们唐朝根本就不惧怕,有种放马过来。
“好了,既然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那我们就应该紧接着下一个话题,关于我们的唐朝汽车自主品牌。”
李易既然已经明志完成,而且简单的叙述出,立刻开始了下一个话题。众记者立刻知道,李易肯定又有什么动作了。根据以往的经历,李易以这样的话题开头,肯定又是又什么大事情,否则他才不会在上面浪费口水呢
“我们唐朝科技从成立到现在只有区区四年左右的时光,还不到很多公司成立时间零头的一半。但是迄今为止,我想没有一个国内的公司再小瞧我们了吧至于国外的么,有些情况非我们能够知道的,所以我们暂时不提。”
说道这里,大家嘻嘻哈哈起来,刚才略微的凝重气氛被李易打散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我们唐朝科技这块招牌打造成为国内的第一品牌,至于世界上的排名么我们现在还不奢求,只要进入前百位就可以了,不过从前一段时间的报道来看,我们唐朝科技的牌子已经排进了前六十名,而且正不断的向前挺进着,所以我们的目标算是暂时达到了。”
唐朝科技自从首次再动画方面爆发以后,接二连三的展现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商场上近乎无往不利,迄今还没有失败的记录。说他是国内第一品牌确实不违过。特别是唐朝的新型材料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和大家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已经无法分割,也真正的让国外那些人眼红的看见,什么叫做十三亿人的消费市场。仅仅是家庭的日常用品这一块,唐朝科技所盈利的情况就被有心人计算出来,至少年盈利20亿金,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停的向上增长。原来被禁止为对外销售的战略物资新型材料,被李易这改头换面的方法,弄的家家户户都有些战略物品,大到房屋建材,小到桌椅板凳。处处有着唐朝的印记。
所以李易这回首次再国内表露出争取第一的“野心”,反而没有多少人惊讶毕竟以成了囊中之物么,什么时候想要的话,志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行,多余的事情都没有。
而李易既然能这么说,怕是拿了这个“第一”以后,别人就是想抢也抢不了吧那目标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第一了,怕是要真正的打造一个属于国人的品牌,“百年老店”一类的企业吧果然,李易再下面的话中已经开始透露出这个意思。
“第一不是说拿就拿的,但是想反对的人应该不多。别看我们建成的时间短,但是毕竟势力雄厚么人家韩国的大宇公司不也只用了区区3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韩国的第三大财团,仅次于三星和现代,可惜的是,1998年大宇公司居然被人家瓜分了,成为别人盘中餐。但是我们唐朝绝对不会出现当年大宇一样的情景,本来如日中天,却一下子跌落谷底,永不超升。”
“李先生,我对你们唐朝确实看好,可是你们要想跟当年的大宇相提并论,是不是有些早了,在大宇最繁华的时候,你们唐朝还比不上他吧”
没想到在李易说话的过程中,居然又站起以为记者,有些蔑视的问道,众人大惊。
“请问你是韩国的记者么”
那人点了点头,李易微笑一下,继续说道。
“我们和大宇最繁华的时候不能相提并论,为什么我有些奇怪,其实大宇一直以来,给人都是一种冒进,底子还没有站稳,就开始像另一方面发展。我们唐朝虽然发展的速度甚至快过大宇,但是我们的科技先进,资金雄厚,在每一快领域上都是有了称雄的气势之后,次慢慢隐退下来,接着干另一件工作,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和你们的大宇相提并论呢”
那位记者脸色有些发红,对于唐朝这些年的崛起,韩国人没有可能不知道的。他们那种民族的骄傲,使他们不甘于被一个他们一直嘲笑的国家“小企业”超过,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想象的,仅仅不到两年的功夫,唐朝科技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已经够他们慢慢消化的,幸好两国的文化外交不错,否则那种令人眼红的结果实在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