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宇宙游子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水准。

于是商人成了新贵族,他们更重视生活素质,要求名画家为他们作画,希望享受优雅的诗歌、音乐盛宴。但是封建制度是为贵族设计的,生活享受是封建贵族的禁脔。贵族或能容许商人趾高气扬,却禁止他们分享禁脔。

斗争的结果,连宗教也卷入了,商人为所欲为,甚至可以购买赎罪券,有了钱便可在天堂中继续享受。于是天主教分裂出了新教,梵蒂冈的力量式微,贵族节节败退。法国大革命后,贵族全面崩溃,掀开了西方重商主义的新页,奠定了物质文明的基础。

重商主义只是泛称,直到大卫里加度的经济论与亚当史密斯的资本论问世后,资本主义才逐渐成形。在利欲的前导下,工业与资本成为两把尖刀,立竿见影的物质效应即刻席卷天下,整个欧洲都投入了这场战役。

本主义是进取的,透过航海的扩张,开始了全球人民的浩劫。非洲人变成了劳动力的奴隶,亚洲人则成为待宰的牲畜。最后连欧洲人自己都成为急待解放的族群,藉着民主自由的口号,暂时宣泄了人性的压力,同时也失落了人类的心灵。

资本集中了,生产蓬勃了,但是享受者只是极少数最顶层的资本家。能量失衡,分配就不均,分配不均,人因不平而鸣。第一个鸣声来自共产主义,很快就在俄国站住了脚跟。甫进入二十世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两个阵营的角力,成为世纪风暴的动力。

由于全球资源的分配早就在工业先进国的掌握中,共产主义的革命思想只能诱使落后贫穷的国家遵从奉行。然而马克思所未及见的,是二十世纪正好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真正的资源是知识,而非地底蓄藏的煤矿。

资本主义的信徒先一步释放了知识能,劳力生产的结构迅速改变,资本的性质不再局限于“资金”。另一方面,共产主义却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及精力,仍未能将人性需求物质的本质克服,徒然为反对而反对,最后迷失在自我斗争的漩涡中。

于是,接近世纪的末期,资本阵营在修正后稳定了,以经济自由、政治民主为号召,全力追求生产消费的成长。共产世界则刚刚相反,他们追求的是公正平等,但因违反人性的私欲,故必须紧缩严控,强调意识型态的斗争。不幸,物欲的需求有如泄地的水银,随着与知识共同成长的传播媒体,简直是无孔不入。终于,共产主义也面临改变的压力,不幸却找不到新的方向,唯一可行的,正是敌人辎重车所遗留下来的轨辙。

中国当然不能自免于这场风暴,不幸的是,在中华文化的薰陶下,完美代表了停滞。中国被称为睡狮,要摇醒睡狮并不困难,难在如何让醒后的猛兽尚能维持灵慧的头脑。更不幸,在醒后第一口囫囵下肚的,不是急需的养分,反而是时代的排泄物。中国就此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怪兽,一直摇摇晃晃,没有办法站稳。

在天地人三才结构中,如果把“地”修正为物质,则天地人的关系更能符合人生真实。物质文明本为人生真实的一部分,只是在知识尚未普及之前,人不可能有普遍的智慧,没有智慧,人就会迷失在物欲的醉乡中,不能回归本体。

物极必反,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兴起所谓的“五四运动”,为了救国强种,决定全面向西方靠拢,彻底扬弃中华文化的根本。一批知识份子在一知半解下,贸然引进了“科学”、“民主”,采用“白话文”,心甘情愿地骑上了世纪彗星的尾巴。

在每个人都有不同解读的情况下,在上者个个自以为是民族救星。中国人民却饱受了三十多年的内乱及外患。最后,共产党以二万人起家,在几个月内蚕食鲸吞,把国民政府的数百万大军逼到台湾。

自四○年代后,中国表面上是安定了,只是仍未找到应行的方向,仍然摇摇摆摆。水清无鱼,自七○年代起,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发现,意识型态是无止境的战场,不如放在一边,转以国家力量为优先,因而进入改革开放阶段。

而台湾自六○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脚步,走的是西方半开放式自由经济路线,以及政党式民主政治。在美国的协助下,地小人稠的宝岛以一种来料加工的生存方式,凭着人民的刻苦耐劳,省吃俭用,二十载含辛茹苦,终于博得了衣食父母的信赖,由当初的“被猎食”者一举迈入“掠食兽”的阵营,而被戏称为一条“小龙”。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国力稳定了,就注目于国家领土完整的历史使命。首先于一九九七年完成了香港回归的大业。那是百年前大英帝国强迫中国人吸食鸦片,中国反抗无力,赔款割地所遗留的伤痕。紧接着又于一九九九年从葡萄牙手里收回澳门,自后便将全部精力放在台湾问题上。

面对中国的回归呼吁,多年交恶的骨肉,必然不免尴尬的感受。首先是大陆已经扬弃了正统的中华文化,其次台湾经过几十年的西化,早已用“利”取代了“义”,以“私”替换了“公”。国家民族观念荡然无存,上焉者以钱赚钱;中等人以能力赚钱;无能无力者或偷或抢,人人金钱至上有了钱就效法犹太人,四海为家。

因此一听到回归,台湾内部立时分裂成三个集团,认为赚的钱还不够多,享受得还太少,力求保持现状的占大多数。而怀抱理想、要求独立成为开国元老的,或者是响应回归,认祖归宗的,则平分了剩余的一小半。

对已经屈辱了数百年的中国人来说,孰可忍孰不可忍拖下去是有负子孙,让台湾独立则相当于亡国绝种于是中国订定了策略,第一步是全面封锁台湾的国际发展空间,双方各投下近百亿美金的凯子外交。实际上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投机性慈善行为,但在一九九九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双方遂私下协议熄火。

其次是以商围政,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台湾的企业到大陆设厂。当时正值台湾工业转型期,劳力、市场、资金都呈现出失衡的状况,移师大陆,正好解决双方的需求。但是台湾当局在媚日派的主导下,喊出了“戒急用忍”的口号,导致双方关系倒退。甚至祭出了各种“南向政策”、“西进政策”、“两国论”总之,只要能摆脱大陆的影响,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这也是一种人性的反应,所谓“邻居交恶靠拳头,夫妻反目用刀口。”大人斗气,子女受气。在大陆,很少人把台湾当一回事;但在台湾,“妾身未卜”,人人心知肚明,独立毫无可能,投降又非所愿。于是产生了一种逃避心理,将人们疯狂地驱向股票市场、赌场,只求麻醉于一时。再若能大捞一笔,就随时准备到外国做寓公。

中国对台的最后一个策略,是改变美国人庇护台湾的态度,先以战争威胁,再以和谈号召。美国基于庞大的商机,终于逼迫台湾走上了谈判桌。一九九八年,一场历史性阶段任务的“辜汪会议”,落下了中国人悲剧命运的大幕。但是,中国的统一大业则尚须等到二○○二年才露出曙光。

楚平生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是忠君爱国的标准信徒,当台湾政府喊出南下、西进时,他义无反顾地,把大儿子楚一功送到印尼经营木材;二儿子楚二名派赴泰国做食品加工;三儿子楚三利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负责进出口,四儿子楚四禄则到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去生产五金器材。

料不到一九九八年,东南亚泡沫经济崩盘,除了四禄还在苦苦撑持外,一功遇到反华暴动,家被烧了,木材开采权被收回;二名完全破产,血本无归;三利又遇到总理马哈地与副手安华交恶,外汇全面管制,事业陷入危机。

楚平生镇守台湾,真是如坐针毡,一日三惊。更糟的是,他的股票跌停,最后终于周转不灵,宣告破产。

破产不过是一种经济制度的游戏规则,却不为台湾的黑道所认同。楚平生的一个工厂有点债务纠纷,破产后黑道上门,认定楚平生赖债。几经谈判,楚平生实在没有能力偿还。最后黑道派人到菲律宾将四禄绑架了,以撕票告终。

为了逃避黑道的追杀,楚平生只身遁往海南,在英州镇开了一家小吃店,隐姓埋名,苟颜偷生。历经时代的变革,现在的楚平生已经是九十高龄的人瑞了,藉着长生手术,他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仍是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

几十年来他一直独居,唯一的兴趣是钓鱼。一有空,他就到“天涯海角”附近海钓。说也奇怪,左右邻居从来没有见过他钓回一条鱼来。

他店里有个叫史成威的伙计,还有三个生化人帮忙。由于他待史成威如同己出,史也感戴于心,总希望有所回报。

有一天,他在“天涯海角”附近的一处乱石岗边钓鱼,被史成威看到了,史便买了一条活鱼,穿上潜水衣,潜到水里,打算把鱼挂到楚平生的钓钩上。

那日岗上钓客不多,等史成威找到楚平生的浮标,再循线找寻鱼钩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钓竿上没有鱼钩,线的末端只是一块小石头。

史成威决定开个玩笑,便把鱼系在线上。谁知楚平生一任浮标沉到水底,仍然静静地坐在那里。

史成威耗不下去了,他游近楚平生,劈头便问:“老板,您在钓鱼吗”

楚平生由回忆中转回,一见是史成威,说:“喔是你你在潜水”

“老板,您的浮标沉下去了。”

楚平生看了一看,说:“让它沉吧,不要管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