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大发明 > 分节阅读 207

分节阅读 2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开发的土地以及抛荒的农田在这个时代还有很多,譬如新占据的江北,沿着黄海就是大片大片的滩涂,虽然说滩涂保护很重要,但是滩涂以外还有很多盐碱地,完全可以开发成农田,叶枫记得清末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就是在南通那边种植棉花的。

而眼下对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化肥的使用,虽然叶枫也知道化肥使用的弊端,但是化肥对于农业增收以及田土的连续耕作非常重要,至于更加合理的有机肥只能抓紧时间研究发展,眼下还只能兴建化肥厂,推广化肥的使用。

不过说到粮食这个问题,叶枫就不能不想起一个重要的国策,那就是人口,据估算,眼下全国人口数就已经超过四亿,显然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数字是非常可怕的,叶枫虽然不会实行计划生育,但是也要稳定人口的增长趋势,不然一旦战乱结束,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人口必然会爆炸似的增长。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28 女性

更新时间:2009228 23:17:26 本章字数:3198

包令不会料到叶枫会想起这么远的事情,两人的会商一直非常顺利,叶枫对放宽国外投资做出了承诺,包令也暗示不会支持华夏的反对势力,当然英国人私底下还会不会和李鸿章接触,叶枫也不打算深究。

除了投资这一块,包令还希望华夏能够增加纺织品的进口,印度纺织业的发展继续倾销的市场,虽然华夏对口岸的开放非常自由,但这些纺织品要销售到内地去并不容易,英国人认为以华夏的人口可以消费的纺织品总量应该更大,他们希望这一块可以弥补美国南北战争带来的损失。

“华夏奉行的是市场经济政策,也就是说由市场调节供需,我们在口岸从不限制英国商品的进入,而且可以在内陆自由贩卖,但是印度的纺织品运到中国来,并没有多大的成本优势,所以市场表现有限,我想这应该是商家的事情,我们只是给双方创造最好的条件就是了,公使阁下以为呢”叶枫抛出了“市场”的观点,西方人现在还不能认识到国内的一些商业规则,所以在丧失技术领先优势,不能靠成本打压的时候,英国人会发现和中国人做生意会很难,好在他们现在还有着先发优势,国内进口需求依然很大。

包令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贵国的一些情况我们很难理解,不过大英帝国的纺织品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我想贵国的人民应该多使用才对。”

“这个我们说了都不算,要那些百姓肯花钱买才行。其实公使阁下也应该知道,中国地百姓多是务农为生,男耕女织,自然有很多人不需要购买,我想等这些人都放弃了家庭纺织,贵国的纺织品销售量才能有很大的提高。”叶枫道。

包令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总督大人这说法倒是新鲜,不过确实有些道理,不知大人对此可以对策”

“对策也有。就是让这些人脱离农业,你也看到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开矿山、造路、办工厂,就是要打破他们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而发展商品经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不过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女性还是很少出来工作,留在家中无事,自然还是要做些家庭手工业,我考虑也要让女人都进工厂干活才是,”叶枫笑了笑。和包令说起打破传统经济模式地办法。在后者听来,倒是耳目一新。

包令本来是想提出关税减免,但是却被叶枫给转换了话题,谈起了经济学,让包令听得兴趣盎然。

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欧洲也已经很成熟,似乎马克思已经在撰写他的资本论,不过包令本来不过是个商人。自然研究不多。叶枫随便从农业经济地自给自足,地主的保守等方面说了些看法。就让包令似乎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对叶枫提出来地新政更充满希望,这些新政只要能成功,华夏的消费能力必然会大大增加。

“所以对经济而言,情况都是一样的,我需要在华夏修建联通的铁路网,发展航运,修缮道路桥梁,这样商品才能更加方便的流通;我还需要建造更多的电厂,提供大量的电能,这样大家对灯具、电器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另外就会需要更多的煤;还有其它很多事情,我非常欢迎英国地商人能够前来投资,”叶枫微微笑道。

包令听了叶枫地话很心动,因为按照这个计划,华夏存在着大把大把的投资机会,无论是铁路、航运还是电站,都是有利可图的,他笑呵呵地说道:“我一定会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那就好,我相信他们不仅可以从项目中获取大量的投资收益,而且还将带动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叶枫继续鼓吹他地杠杆理论。

叶枫向包令承诺,一定会尽快开放外商投资,首先开放地可能就是这些基础建设,不过他也向包令介绍了华夏的情况,劳动力很丰富,但是人才不够,英国人如果想在这方面投资地话,最好是带着英国的工程师一起过来,不然投资下去也很难将东西造好。

对外开放就是各取所需的过程,叶枫始终觉得这个时代的技术壁垒并不是很高,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迅速赶上去,譬如纺织产品,叶枫并不认为英国人可以将华夏作为倾销的对象,国内的纺织在经过发展以后,说不定就会将印度弄成原料产地,将英美变成倾销对象。

对于纺织业,叶枫一直都不是非常重视,他关注比较多的是重工业,以及技术前沿的产业,不过纺织业的工业化和丝织基本是同步的,通过引进机械和技术,最早在福建建了一个机械化的纺织厂,后来华夏福建机器厂也能自己生产蒸汽纺纱机和织布机,在纺织比较发达的上海,如今也有好几家纺织厂,不过规模都不大,和印度过来的洋货相比,在成本上并不占据优势,不过在销售上优势很大,暂时发展得都不错。

叶枫现在对女工这个问题很关注,这就相当于中国的一半人口,可以让中国的劳动力多出一倍来,当然在现实中妇女都是参加劳动的,但是这个劳动不涉及工厂,最多也就是做富人家的丫鬟杂役,叶枫希望她们能解放出来。

回到杭州以后,叶枫就将内阁宰相王韬、户部尚书徐荣村、文教部尚书冯桂芬、产业部尚书沈葆桢等人给召集起来开会,提出了人口和妇女的问题。

由于现在已经彻底和清廷决裂,所以在众人的要求之下,以及叶枫本人也希望保留一些传统,所以华夏的机构设置和职官名称都开始复古,比如王韬就喜欢叫自己宰相,六部的首脑也喜欢称尚书,徐荣村更是将财政部改回了户部,不过对于冯桂芬、沈葆桢等人来说,文教部和礼部、产业部和工部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叶枫暂时还不同意他们更换部门的名字。

叶枫提出让妇女参加劳动的建议立刻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有出洋背景的王韬、徐荣村和冯桂芬,都极不赞同。

“此举太过惊世骇俗,有伤风化,亦与礼教不合,窃以为万万不可,”冯桂芬俨然是新经学宗师,他的态度基本上代表了王韬等人的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