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6(1 / 2)
曾国藩,咸丰皇帝在撒手之前还下旨去了曾国藩两江总督的头衔,令其戴罪立功。
当时江南危急,左宗棠被俘,石达开攻四川遇阻,转攻湖南,清廷旋又令曾国藩为湖南巡抚,领湘军守卫湖南这片江南仅存的地方。
在遭到湘军主力以后,石达开也没有选择硬打,这从来都不是他的风格,在占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福建一部分以后,仅从地盘上来说,石达开已经成为和天京太平天国、华夏平起平坐地势力。
事实上由于最早和华夏接触,和华夏又有说不清道不明地关系,石达开在占领地区实行的政策和华夏多有相似,但是没有华夏那种技术和资金输入,发展得并不快,加上作战地需要,地方负担也比较重。
但是和清朝统治的地方相比,石达开的政策就相对开明,加上与华夏之间的经济交往,地方上一些矿藏得以开采,民间经济也比较活跃,整个形势还算不错。
不过与三年前相比,在云南昆明落脚以后,石达开麾下的不少将领也和李秀成等人一样开始享受富足的生活,军队的战斗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降,这也是石达开进军四川遇上淮军就不顺的缘故,在很多将领看来,独领西南四省,加上广东、福建的一半,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不过,石达开顿兵不前,并不意味着曾国藩的日子就好过,在失去江西以后,湖南实际上已经处于三面包围之中,西方是石达开的主力,南方两广的石镇吉也拥有十几万人马,手上还有两个火枪营,至于东边就更不好过,南昌有李世贤十几万人,安吉是华夏军第三师的八千人,不过这八千人比那十几万还要让曾国藩头疼。
虽然华夏军并没有主动向湖南发起进攻,但是李世贤在像李秀成一样开始在南昌兴建侍王府的时候,却没有放弃对两湖的攻略,因为李世贤也知道,有武昌这把利剑挂在头上,他要享受安逸的荣华富贵是不可能的。李秀成在回苏州之前就和他分析过局势,南昌直面武昌,要想稳住江西,就必然要打下武昌,最好还要打下湖南,然后据长江而却清军,则安枕无忧。
当然,李世贤也知道自己虽然有十几万军队,但是要独力击败湘军占领湖南的话并不可能,所以他很聪明地和华夏军与石达开联络,让他们牵制湘军,李世贤攻打武昌。
虽然李世贤比较无能,在胡林翼、官文的抵抗下没能一战下武昌,但是曾国藩的日子却很不好过,于是再度派出赵烈文来见叶枫。
赵烈文此来却也不是结盟,而是希望华夏能和当初宣言里说的那样,能够和湘军和平共处。
“此一时彼一时,惠甫以为如今的湘军还能是当初的湘军吗”叶枫微笑着摇了摇头。
赵烈文目光一闪,毫不犹豫地反问道:“叶大人不是说,希望大家能团结吗然则也是以势取人”
叶枫哈哈大笑:“惠甫误会了,惠甫既然也认为今日的湘军已不是当初的湘军,论地方只限于湖南一隅,论兵力不过区区数万,那么我告诉惠甫,只要你们肯结盟,依然还是未来的华夏联邦之一。”
“是否结盟,我家大人还需取得手下诸将的认同,我家大人以为,既然大家对于未来有共识,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避免发生冲突”赵烈文道。
“也罢,不过石达开、李世贤都是华夏的盟友,只要湘军愿意和平,我华夏也保证绝对不主动发起进攻。”叶枫道。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11 和平
更新时间:2009223 13:47:34 本章字数:3109
江西、皖南战役结束已有半年,赵烈文这次来一是受形势所迫,华夏如今已经坐大,谁都不能忽视东南沿海的战略价值,在华夏、石达开和李世贤的三面逼迫下,湖南确实已经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
以往湘军作战勇猛,湘军的将领都抱着沙场建功立业,湘军的士兵都抱着荣华富贵这样的想法,虽然他们在和李世贤、石达开的作战中还是互有胜负,并且能凭借独特的围困和守寨战术占据优势,但是在面对装备精良的华夏军时,往往手足无措,鲍超的吉字营号称湘军最强,近万人的军队,甚至面对华夏军两个营一千人都兵败如山倒,被两个旅不到四千人包围围歼,其他湘军将领想到这个就感到寒心,宁愿和十倍于己的太平军作战,也不愿和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华夏军的碰上。
以往,湘军和太平军作战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不同的战场上互有攻守,除了战略要地,也很难将阵线守得固若金汤,有时也不管地方的陷落,只顾双方打得热闹。
如今反清的几方军队就在湖南外面,湘军再不能如同往常那般打到那里是哪里,只好发挥自己的特长,扎牢营寨,全线防守,好在华夏和石镇吉虽然也时常有些动作,却没有全力进攻,石达开对四川尚不甘心,李世贤一心要打武昌,湘军的日子倒也不是过不下去。
湖广熟、天下足,这里所谓的湖广说的其实就是两湖,湖北和湖南。大家都盯着湖南,不过也都知道湘军不好对付,毕竟是战场上打出来地军队,这才让湘军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叶枫倒是想彻底解决湖南的问题,只不过原本做试探进攻的江北进展顺利,几乎可以拿下两淮的盐场和扬州膏腴之地,海州的意外又让战事规模不得不扩大,要有别的军事行动,也只能等待十个国防师整编完成以后。
所以叶枫决定还是再给曾国藩一次机会,向湖南发出了善意的消息。其中包括释放湘军的高级将领鲍超等人,赵烈文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再次来到杭州和叶枫谈判。
“如果叶大人所说的盟友能保证不主动进攻,湘军自然也不会找他们麻烦,”赵烈文道,战事一再失败对曾国藩地打击很大,加上叶枫的不断挑逗,心怀天下的曾国藩也不得不考虑这条道路是不是适合中国,至少通过赵烈文眼中看到的华夏。是一个安定、富足并且异常强大的势力,不过对曾国藩来说,他和赵烈文一样不认同叶枫的某些政策,譬如思想开放、公开辩论,对到处都充斥着的铜臭也不以为然。当然也不是全然排斥就是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并不愿意马上就加入华夏联盟,而且在曾、赵看来,湘军虽然遭到暂时大挫败,但是这种挫败以前也有过,甚至当初曾国藩就差点因此自杀,可以说湘军就是在屡败屡战中成长起来的,败到现在。打到现在。曾国藩也已经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