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1 / 2)
个华工护卫前往大陆,寻找与石达开接触的机会,至于福建方向的李世贤,叶枫对这个人并不了解,隐隐有些预感
之战最终的发展,可能和此人很有些关系。
来自英、美、法等国的商人在鸡笼停留了几天,他们发现这个地方的建设速度有些不可思议,港口正在修建更多的码头和泊位,从码头通往厂区的道路正在拓宽,新拉出来的路胚铺设的是水泥路面,同时兴建的还有厂房和居住楼,大多采用砖石水泥结构,本地的水泥厂产量一再提升,供应还是有些紧张。
对于商人来说,他们追逐的是利益,如果不是自身实力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他们也会在靠近原料产地和市场的地方办工厂。
以前没有这么做,一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贸易商,搞实业相对麻烦些,他们也未必有这个实力,而且国内的产品也能满足出口。
其次殖民地的条件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当地的政策、风俗对于洋人办厂也比较排斥,在中国更是绝不允许。
最后,本国政府对于海外办厂的政策也有所限制,当然只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产业方面,比如军火、机器制造等。
对于这些远东冒险的商人来说,他们需要赚钱,而不会考虑在中国办一家纺织厂,是不是会影响英国的纺织业,大多数商人无此自觉,所以后来的洋务企业,包括机器厂和兵工厂,都曾有洋人的帮助。
当然,在需要的时候,这些洋人都会倾向于保护本国的利益,而作为他们的代表,各国的公使和官员,则会更多考虑本国的政策和利益。
鸡笼的情况让他们很吃惊,这些人或多或少受到本国公使的委托,前来打探消息,他们交流后发现,叶枫身上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有精致的证书摆在面前,开始还是有些怀疑,不过华尔在投奔叶枫之前,已经很夸张地描述了叶枫在美国的势力,来自旧金山的一位大胡子船长也能证明华尔所说的话是真实的,再看看叶枫在鸡笼的大手笔,那种漂亮的紫色染料,甚至是年初才出现在市场上的新产品,也就相信了叶枫的身份。
在看到鸡笼的情况以后,他们对这里的产品很感兴趣,事实上也都知道,同样的产品,从鸡笼进货肯定要比从欧洲、美洲进货成本更低,他们很担心叶枫的工厂会抢走自己的生意。
叶枫告诉他们,鸡笼将成为东亚的自由港,对所有的商人,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还是法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商人,全部一视同仁,他也希望就此和各国公使达成协议。
所有在鸡笼从事贸易、生产经营或者生活的人,都必须遵守鸡笼的法律,目前已经公布的包括合同法、税法、贸易法和劳工法,民法和商法的总则,更多法律正在完善当中。
至于大家担心的价格问题,叶枫认为亚洲的市场非常庞大,他在鸡笼的工厂规模有限,而且只有肥皂、火柴、染料等几种产品供应市场,影响不大。他也保证绝不低价倾销,如果大家愿意,可以成立有关的工商联合会,以后的贸易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聪明的商人对鸡笼将建成自由港这个消息并不感到太过兴奋,他们认为一个脱离中国大陆的岛屿,市场潜力非常有限,如果说自由港的话,香港就是,但它并不能带来巨大的市场,他们抱怨在中国进行贸易困难重重。
叶枫则毫不客气地指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如本地的商人,本地的贸易只能交给本地人,让他们将货物卖到内陆其它地方,所以像鸡笼这样的自由港,是绝对需要的。
叶枫希望商人们将这个消息带回上海,联系各国的外交官员,大家一起来商讨鸡笼自由港的建设和在中国的商品贸易,并希望以自己的多重身份,调解目前发生在各国与清朝之间的条约纠纷。
送走这些商人,叶枫又得到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筹备和施工,菲尔德铺设的太平洋海底电缆美国到夏威夷段已经正式开通,非常成功,夏威夷到台湾的电缆,已经铺设到台湾东部海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在鸡笼上岸。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27 激烈冲突
更新时间:20081119 15:42:32 本章字数:3230
于叶枫和诺贝尔实验室的加入,海底电缆技术比历史加迅速,最主要是采纳了开尔文的传输理论,并且不计成本投入,一次性铺设快慢两条线。
在太平洋海底电缆的走向上,叶枫和菲尔德曾经出现过一些纷争,菲尔德认为,从美国直接用电缆连通日本,再连接中国,这样的线路似乎最短,也最经济。
叶枫的想法却是经夏威夷群岛,连接台湾,他的理由是无论日本还是清朝,都很难让他们接受电报,他真正的想法是不想让日本人从中获益,凭借美国的炮舰和日本人的脾性,这条线很可能会在日本落地。
菲尔德知道美国正在和中国闹修约,已经很长时间也没有进展,最后只好同意叶枫的方案,但是要求在台湾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设分站,方便在以后铺设电缆连接日本,特别是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现在问题来了,菲尔德的电缆铺已经在一个合适的小岛上岸,但是需要在这个荒岛上建一个电报站,他希望叶枫能派人过去驻守。
叶枫听到后大喜过望,他研究过菲尔德所说的那个岛,据说面积不大,也就一二十平方公里,是座沉寂的火山岛,岛上有硫磺味,很可能是硫岛。
岛上据说只有千把原住民,不属于任何国家,现在派人上去驻守,很可能就拥有了这个岛。
叶枫在台湾也铺设了一条二百多公里的电报线,从鸡笼经舺到厅治绣堑,联通各地的信息,他就从中抽调出一名电报员,配给十名新训练的护卫,乘船前往硫磺岛。先占了再说。
想到可能很快要参加大陆的战争,叶枫再次扩大护卫队的规模,增募五百人。建立一个新地营,士兵全部装备从美国运过来的夏普斯步枪和步兵刺刀,军官都配韦森转轮手枪。
叶枫回国的时候。有一条货轮装载地全部是军火,包括两千条夏普斯步枪、一千只韦森转轮手枪和充足的弹药,除去武装商船携带的火炮,还有二十门行军炮,鸡笼地兵工厂也已经可以生产枪械和子弹,如果只是论装备的话,这支人数并不多的军队,其精锐程度在亚洲屈指可数。
叶枫有机会就到军队中和士兵一起训练,既是和大家联络感情,增强对军队的控制力。本身也对这方面感兴趣,训练间隙就和大家讲讲军队的使命:“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是在加入军队以前。我们都要明白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保护我们的父母、妻子、孩子,是为了将来我们的子女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叶枫正说得吐沫横飞,有护卫进来告诉他:台湾知府、台湾兵备道孔昭慈大人已经到达鸡笼,正在治所等他。
孔昭慈地到来,叶枫早已知道,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南部的府治台湾县出发。经过诸罗县、彰化县,进入淡水,得知叶枫不在厅治竹堑,又赶往鸡笼。由南及北。几乎跨越了大半个台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