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6(1 / 2)
己去“打天下”,叶枫觉得有点飘飘然,很有成就感。
“切。”路德维希不屑地撇了撇嘴:“你要清楚一件事,诺贝尔研究中心提供的研究经费,还有支付地薪酬,要远远高于那些大学和研究员,也远远高于一般工厂支付给技术人员的工资。”
自从将派克拍卖以后,路德维希对叶枫地态度,就从盲目崇拜,变成了处处针对。
当然,两人是兄弟,这种针对只会体现在言语上,在经营、研究以及一些重要的事情上,路德维希还是很尊重叶枫的意见。
“反正,这样的话,我回到瑞典,就不用重新组织一支研究队伍了,依然可以很快进行一些研究,出一些新的产品。”叶枫看了看路德维希和汉斯:“就怕你们卖不出去啊”
公司的事情搞定,叶枫唯一的牵挂就只剩下韩雯,杰姆斯最近已经不限制两个人之间的交往,两人其实年龄都不大,远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
两人只能约好,尽早见面,韩雯知道叶枫比较忙,不让他在法国瑞典两边跑,说是过一段时间,就陪安娜去瑞士待产那里安静,当然是不是去瑞士,还有待商量,因为安娜说,瑞典的湖泊和温泉,也很不错。
反正无论在瑞士还是巴黎,路德维希都是无法前往探望的,如果在瑞典,说不定还有可能。
四月二十二日,巴黎合约正式签订,次日,欧仁妮皇后主持了叶枫的授勋仪式,他和巴斯德一同被授予勋爵的爵位。
四月二十八日,瑞典再度传来奥斯卡一世身体情况恶化的消息,卡尔亲王只能提前动身,叶枫带着诺贝尔研究中心随行。
叶枫指着那些研究员,对卡尔亲王解释道:“这些都是研究中心的精华,有他们在,一切都有可能。”
第四集 电的革命 154 瑞典保守派
更新时间:20081111 8:59:17 本章字数:3451
从巴黎出发,到加来转船,同行的除了叶枫和卡尔亲,还有威尔海姆西门子。
法国和瑞典一南一北,联络很不方便,叶枫早就和西门子公司商量,要在瑞典铺设电报,然后想办法和普鲁士的电报线连起来,经由波鸿、布鲁塞尔,连接法国电报网。
“听说西门子先生这次去英国,是商谈大西洋电报线的铺设工程,不知进展如何”叶枫邀请小西门子一起喝咖啡,当然是那种现磨现煮的热咖啡。
基于对这个时代技术水平的认识,叶枫始终认为,要在超过一万英尺深的大西洋底,铺设三千多公里长的电缆,这实在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小西门子苦笑着摇了摇头,突然眼前一亮,盯着叶枫道:“是不是诺贝尔公司,愿意投资”
“是因为缺少投资吗”叶枫不认为自己有那个钱,铺设一条大西洋电缆,起码投资几百万美元,两千万法郎左右。
这可不像苏伊士运河,熟悉历史的叶枫知道那是稳赚不赔,电缆放到海底,要毁就毁了,两千万法郎也会血本无归。
更何况,叶枫知道伟大的开尔文爵士,是连续失败两次,直到第三次,才做成这件伟大的事情,投资商美国人亿万富翁菲尔德更是差点破产。
见叶枫对着自己微笑,小西门子才想起他神奇的经历,知道对方也是个技术专家,只好苦笑道:“想要的投资的人确实不少,尤其美国那边的商人,但这次主要是技术论证,没有明确的结论,谁也不愿意冒险投资。”
叶枫审核过通讯设备的项目,对电信知识也懂一些,加上在这个时代也受过系统教育,并不断学习,知道小西门子说的技术难题,主要是信号衰弱问题。
不过,这不是靠创意可以解决的,叶枫再会发明,也不能凭空想出办法,或者研究一下还可以。他笑了笑:“大西洋电缆工程规模这么大,我们诺贝尔公司可能没有实力和资格参与。而且这确实是个新的问题,我觉得还有些技术要解决,不妨等这些问题解决了,再实施也不迟。至于你们西门子公司,还是专心帮我铺设瑞典的电报线,穿越波罗的海,应该不成问题吧”
“这个没问题。”小西门子沮丧地摇了摇头:“伯恩霍尔海峡的地形和水流,要比英吉利海峡好很多,不过最好是从丹麦中转,通过海底电缆连接马尔默和哥本哈根,通过洛兰岛、哈文岛,直接连到汉堡,虽然线路长了一点,海底电缆也有三段,但比直接越海要短一点,无论是维护还是信号,都有保证。”
小西门子的主意从技术上考虑很不错,从经营角度来说,这条线增加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对经营也有好处,但涉及到另外一个国家丹麦,叶枫有点拿不准其中的风险,而且他还知道,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俾斯麦的第一刀,砍向的就是丹麦。
“你知道,中转很麻烦的,还是直接通柏林比较好。”叶枫道:“至于哥本哈根,如果丹麦政府能同意,以后再从马尔默修一条线过去。”
那时候,电报信号传输距离有限,而且一根线只能传输一路信号,发报和收报只能通过两点之间进行,比如南京和上海之间修了电报线,中间有苏州这个站,电报都是从上海发到苏州,由苏州再拍一遍,发到南京。
叶枫的这个想法并没有问题,小西门子也点头同意,不过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丹麦的事情以后再说,普鲁士的线路也没有问题,那么关键是瑞典的陆上线路,政府那边应该没有问题吧”
“当然没有。”叶枫笑道:“电报这么好的东西,又是诺贝尔公司出钱,政府没理由反对,而且,我跟卡尔亲王关系也不错”
说到这里,叶枫微微一滞,他想起晚清时关于电报的争论,就有人认为电线“惊民扰众,变乱风俗”;还有人觉得“以中国之贸迁驿传”,根本不需要铁路和电线;曾国藩也指责电线、铁路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以豪强而夺贫民之利”。
如果生在那个时代,恐怕就算电报明明是好的,自己有钱也有关系,还是不免要碰得头破血流吧叶枫微微感慨,想到陈东应该已经抵达中国,真是辛苦他了。
从加来到斯德哥尔摩,轮船也要走两天两夜,叶枫在船上找个机会,带着小西门子见到了卡尔亲王。
“以后巴黎发生事情,我在斯德哥尔摩当天就能知道好,电报确实是个好东西。”听了两人的叙述,卡尔亲王抚掌笑道。
这时,一个沙哑的声音响了起来:“殿下,不知何事如此高兴”
“哦,是季尔先生、格里彭斯塔特先生。”卡尔将来人引进房间,给叶枫和小西门子介绍道:
是议会司法部的德季尔先生,这位是议会财政部的i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