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1 / 2)
日本的,牛角要非洲的,没了底蕴,再好看的架子也离不开虚浮两个字,两个字,庸俗,四个字,俗不可耐。
“你每一次来我家的时候都喜欢四处打量一阵呢,难道我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韩书画坐在赵虎臣对面,笑容款款,这个女人一点都不张扬的魅力就在于那种很女人的细心,例如知道赵虎臣刚病过一场,身子现在还处于一个恢复调理期,就没有把茶泡的太浓,清淡的茶水恰好能入味不至于太淡,这样的细心和体贴,如今哪个女人敢说自己有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就是见过了太多特别的地方才觉得这样的房子才是过日子的地方,其他的别墅也好公寓也罢,大是大,但总给不了人一种踏实过日子的安全感,所以就觉得这里格外亲切。”赵虎臣笑道,这话也不都是客气话,在他看来房子也分大俗和大雅,俗气的房子不说,大雅的房子也分两种,一种是像紫园,汤臣别墅跟汤臣一品那边的房子一样,从第一寸土地开始就奢华到让人咂舌的地步,透出来骨子里的精致会精致到让你不敢把脚踩在上面的地步,而还有一种雅则像韩家,实在没太多令人惊艳的地方,但整体却格外令人舒服,用一句市侩点的话来说,就是像个窝。
对赵虎臣的赞扬,韩书画莞尔一笑,听惯了好话的她再听见这样别致的马屁到也觉得不那么讨厌。
两人之间的话题就跟两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永远都不会和激烈激昂这样的词汇搭上关系,始终都很平静但却异常的连贯流畅,两个人有着相同的底蕴和根基,什么话题都能说上一些,什么样的东西都能聊两句,但无论对于什么都是浅尝即止,一样的微笑,一杯茶在两张笑脸中间袅袅升起,凭添了几分意境。
小胭脂则从一开始就安安静静地坐在赵虎臣的身边,听着两个大人在旁边说话,这孩子不闹也不调皮,她似乎没有一点其他孩子这个年纪共性般的多动症状,这或许也和她从小的经历有关系,你能指望一个从小就躺在床上双腿不能走路的孩子调皮到哪里去
小胭脂吃完的时候会很小心地用纸巾把粘着糖的木棒包裹起来然后轻手轻脚地放倒垃圾桶,喝完了饮料也会把空罐子放进去,注意到这个细节的韩书画很自然地就问起了胭脂的来历身世,赵虎臣没多说,只是淡淡地带过了几句,他不愿意小胭脂始终都在别人同情的目光中长大,虽然从一出生开始就没有了妈妈,而之前也刚刚失去了爸爸,但赵虎臣一直都在努力地营造一个正常的家庭氛围给胭脂,兴许他永远都做不到在胭脂的心里取代陈太极的地步,但只要胭脂那张小脸上能多一些普通孩子的笑容少一些寻常孩子不会有的小心翼翼跟惶恐就心满意足了。
就像之前在便利超市,就算是明明很想要但小胭脂也会小心地问赵虎臣可不可以给她买一个,如果是普通孩子的话肯定就跑上去拿,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用出一哭二闹的看家本领,如果不是赵虎臣在,胭脂兴许都不会说出自己想要,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始终都是赵虎臣心里头的疙瘩,心疼。
第179章 韩家的姑娘很水灵1
韩老爷子是下午回来的,赵虎臣和韩书画谈了不过一个小时不到的功夫,大门开而了,韩老爷子和韩奶奶出现在门口。
首先瞧见赵虎臣的是韩奶奶,老人见到赵虎臣显然很开心,换了拖鞋就过来嘘寒问暖,注意到赵虎臣身边的胭脂,对这粉雕玉琢的孩子先天就有了好感,心地善良信了半辈子佛的老人听见胭脂无父无母的身世之后更是怜惜这乖巧的孩子,一时间到对胭脂的热情到还超过了赵虎臣。
在门口的韩老爷子见了赵虎臣,赵虎臣连忙站起来,老爷子也看得出来赵虎臣脸色难看的很,对赵虎臣点点头,示意他不用客气。
胭脂跟两位老人很投缘,有问必答,答得都乖巧的很,灵气四溢的孩子在两位老人的眼里看来自然要比赵虎臣更多一些东西,不多一会,韩奶奶很韩书画便围绕着胭脂说着说那,而赵虎臣则在韩老的示意下起身进了书房。
进到书房,赵虎臣开门见山道:“这次来最主要的还是感谢韩老,没您一而再地帮忙的也没现在的我。”赵虎臣这话说得没经过多少雕琢和推敲,之前也不是没有打过很华丽的腹稿,但最后都觉得在韩老这样的人面前那一套都是累赘,好话人人都会说,也有必要说好听的话,但也要分场合,这种时候还是诚恳一点好,有一说一,太腹黑了反而显得油腻。
韩老占到一张书桌后头,闻言笑道:“有你这句感谢的话也就行了,亏得你没俗气地说些报答的话,那样铁定是要把你赶出门去的。”
瞧了脸色苍白的赵虎臣一眼,韩老笑眯眯道:“会不会磨墨”
赵虎臣一愣,点头,“不经常磨,但会。”
“给我磨墨。”韩老摆摆手,拿了一方砚台出来,一瓶墨汁,赵虎臣走到书桌旁,黑不溜秋的砚台看起来不起眼,上刻两行字: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台。没有被当作收藏品的干净和隆重,一眼就能瞧得出来这砚台久经了磨石和墨汁的研磨,依稀可见得出来几分原本该有的精巧和细腻。
把墨汁倒进了砚台,赵虎臣不急不缓地研磨,其实磨墨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磨人的累活,而且也极能磨练人的耐心跟定力,当初刚跟师父学写字的时候,赵泰斗为了磨掉赵虎臣一身的浮躁气就逼着他磨了半个月的墨,说是写字能让气定神闲沉下心来,其实学会了磨墨这功效也未必就比写字要差得了多少。
“磨墨如病夫,不能太快,火气大了写出来的字就很燥,而且墨也容易带着泡沫,再好的手法也掩盖不了墨水的一个浮。所以能写的一手好字的人肯定会磨墨,我最见不得的就是那些刚开始学书法就提笔而上的人,抱着浮躁的心态而来,静不下心,学不来磨墨,再怎么努力也是事倍功半。”韩老仔细地看了几眼赵虎臣磨墨的手法,虽然没多少惊艳但也算得上中规中矩,满意道。
“以前刚学写字的时候就被硬逼着磨了半个月的墨竟连一次毛笔都没碰过,所以对这活也不算陌生。不过我当时到抱着一丝很美好的幻想,毕竟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可以说是古代文人墨客雅致的一种境界了,后来我把这妙伶清舞于榻前,红袖添香于案侧的梦想跟师父说了,换来了好一顿数落。”赵虎臣似乎也找到了几缕当初在师父家的二楼那间偌大的书房里头学磨墨学写字还有被师父板着脸教训的日子,如今看来,兴许会觉得那日子有些乏味,可却很充实。
“骚客美人,真正能流传千古的有几个年轻人有你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等你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就知道当初的妄想也着实可笑咯。”韩老笑道,见赵虎臣磨得差不多,轻轻提起毛笔,圆润的笔墨蘸了蘸墨汁,铺开一张宣纸,悬笔未绝。
赵虎臣也停下了话头,手上的动作不急不躁依然在磨,只是眼睛却瞧着那笔尖,他也期待韩老会写什么样的字。
进了书房就让他研磨,赵虎臣当然猜得出来韩老接下来要写的东西和他有关,虽然好奇,但也保持了一份很好的耐心,静等答案揭晓。
韩老似乎看透了赵虎臣的期待,微微一笑,笔尖移动了些许在宣纸的下半面写下了四个字,惟一束书。
赵虎臣曾在杨霆的家里见过杨霆的字,龙飞凤舞相当的有气势,虽然一股磅礴已经被杨霆刻意内敛起来但始终能令人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气势,而眼前这韩老的字,字体平滑,辗转圆润,一竖一横一撇一捺行云流水,浩然大气隐在平实之中,光这气沉稳如磐石的境界没有三十年的起伏奔波恐怕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如今的赵虎臣也是。
如果说杨霆的字属于那张能够使人驻足品味再一惊的字,那么韩老的字就类似于一本黄卷,疲了累了倦了乏了都能拿出来看一看,未必就有多刺激都辗转,但肯定经得起推敲,也经得起人咀嚼。
写下四个字,韩老让出了位置,将手中的毛笔递给赵虎臣。
“你给我对四个字。”韩老朝赵虎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