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山渐青 > 分节阅读 239

分节阅读 2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椎场倒也无妨,陛下,西夏无力再战,我大宋同样急需一个安定的局面,展民生,革除时弊,王伦方在淮南东路攻城掠池,郭邈山等人又把京西南路搅翻了天,如此频繁的内乱,朝廷不得不引以为戒啊”

晏殊也点头表示支持杜衍的意见,作为执宰他们最清楚,大宋其实也到了极限,这次京西南路战乱,京仓竟调拨不出粮食赈济,国库目前虽然还有几百万贯,但若大一个国家,有了这点钱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了。

庆历二年之所以能安然渡过来,无非是因大宋银行的大力支持,如今朝廷还欠着银行三百多万贯没还呢。

一个国家靠借钱过日子,对于他们这些自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来说,确实是无法接受的。

当然许清作为后来人,并不觉得国家借债有何不妥,象后世的老美,人家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亿美元,但你看到人家政府垮台了吗还不照样是世界老大。

所以许清自个认为,只要能成功收回西北,朝廷就算欠个两千万贯也是值得的,将来只要运作得当,以西北的资源还清这些债务并不难,所以他一直支持用银行给朝廷输血,撑过这个难关之后,就是另一片天地了。

而西夏,坚决不能让他缓过气来,和谈可以,但条件得咱们来提,李元昊现在有什么本钱跟大宋叫板

眼看连范仲淹对晏殊他们的提议也动了心,许清抢先起身道:“陛下,我大宋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这没错”

当然,谁敢说这话有错呢赵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许清郎声说道:“陛下,还有在坐的各位大臣,咱们天天喊着要爱民如子爱民如子究竟怎么才算爱民如子呢

党项人这些年在西北,掳去我大宋百姓已不下十万之数,这些百姓如今安在是在做牛做马还是做奴隶陛下,或许这些百姓正日日以泪洗面,翘以盼朝廷把他们解救回来,与家人团聚,将来能埋骨故里。

陛下,请问这些被掳去的百姓,还是您的子民吗若是,朝廷有什么理由对他们置之不问

若是一个国家可以对他的子民的生死漠视不理,试问还有几个百姓愿意为这个国家去效力国家还谈什么凝聚力还谈什么千秋万载

所以,臣以为,和谈可以,但西夏必须先把所以掳去的大宋百姓全部放回,否则,一切免谈”

许清突然抛出这个论调,把在场的臣君震得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谁敢当众说出可以置十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那他这官也就当到头了,即便是赵祯也不敢,否则就得留下千古骂名。

若是没人提起,大家都可以装作没这回事,但这事一但当众提出,便再没有转圜的余地。

许清掌握住了道义的制高点,所有的岁币、椎场之类的都成了浮云,谁想要和谈,就必须先迈过这道坎,而人人都知道,西夏目前生产力紧缺,想让李元昊同意先放回这些百姓,基本不可能。

贾昌朝不死心,试探地说道:“朝廷可以把这百姓作为和谈的条件之让西夏在和谈成功后立即放回,这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不行十数万百姓的性命,岂可用作交换条件必须先无条件放回这些百姓,表现出西夏和谈的诚意来,否则其他各国岂不是依样学样将来掳去我大宋百姓后,再来要挟朝廷同意他们的无理条件

汉陈汤将军奏疏上曾有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天,我许清同样想说,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只有这样,各国要来侵犯我大宋时,才会自己在心里先掂量掂量而大宋百姓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放心坦然,以身为大宋百姓为荣。

因为他们相信,陛下会看始终看护着他们,朝廷和军队,会一直关注着他们,陛下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听了许清的话,赵祯脸上显得十分欣慰,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许清这话不但正义,而且把他提升到了无限的高度,成了天下臣民的守护神。

一直没说话的包拯这时洪声道:“陛下,民者,国之根本也臣等同夏宁侯之议,西夏必须先放回掳去的大宋百姓,再言和谈”

第一卷 第三百四十一章 离间辽夏

天章阁里一众君臣,本打算先商议出与西夏谈判的基调来,没曾想却被许清突然以十数万被掳百姓为由,打乱了所有步骤。

上到赵祯,下到执宰,谁也不敢拿这十数万百姓不当回事,对谁而言,这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至少表面上你不能对许清论点质疑,否则即使现在许清不再作争辩,今后也必将被言官攻击得体无完肤。一场皇帝与重臣间的小朝会就这么结柬了,基调也定了下来,李元昊必须先放回掳去的大宋百姓,否则和议免谈。

西夏现在本就缺少劳力,这也是一个削弱它的有效策略,这个时候,许清和韩琦一样,是不愿意和谈的。

既是和谈,大宋就不免要做出一定的让步,否则就不是和谈,而是西夏投降了。而哪怕是只开边贸一项,对西夏恢复元气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和资敌没什么分别,将来要想收回西北,就得付出百陪的代价。

现在西夏其实已无力再大举攻宋,由于大宋掌握了兜岭险关,西夏反而得时时防着大宋反龘攻,在这种情况之下,和谈与否对大宋本身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朝议通过了狄青改任泾原路兵马都铃辖,坐镇兜岭;虽是平调,但位置却大不一样,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狄青在西夏已是名声赫赫,有他在兜岭,对夏军就是种威胁。

许清正想建议再将龙卫军左厢两万多骑兵调到西北去,作为一支战略威胁力量,随时做好入侵西夏腹地的姿态,哪怕只是偶尔去骚扰一下,总之就是不能让李元昊过得太舒坦,无法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今天得到包拯的附议,许清心里挺开心的,这位仁兄在后世称为大宋第一名臣,甚至古往今来第一名臣也不为过,包括明清两代,在民间比他有名的大臣都没有,可以说他早已成了智慧和正义的化身;第一次共同议事便得到他的赞同,许清自然很高兴。

等到执宰们散去,天章阁里只剩下许清和韩琦后,气氛便轻松了许多,其实就赵祯原来的心里,他是倾向于和谈的,但许清即使把他捧成一天下百姓的守护神,他也就乐呵呵地接过头衔了。

“陛下,其实西夏已经不堪再战,我大宋用不着对它妥协,就算是今年出兵平夏,以西夏自身的力量,也未必能挡得住我大宋数十万禁军。

而宋辽夏之间,目前事实已呈三足鼎立之势,辽国绝不希望看到大宋打破这种平衡,步兵决战辽国已不及我大宋,若是大宋再能收回西北,拥有了不输于辽国的骑兵,辽国的优势就将丧失殆尽。

所以只要咱们这着拖着西夏,将它拖得奄奄一息,平夏的关键反而不在于西夏本身,而是看辽国的态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