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7(1 / 2)
赵祯自己拿不准,转头对韩琦他冉问道。
韩琦谨慎地答道:“陛下,臣认为目前我大宋与西夏尚处于交战状态,用俘虏来修路倒也说得过去,李元昊在西北掳去我大批青壮,这些人到了西复,同样受尽奴役,臣以为,除非李元昊同意将掳掠去的大宋青壮全部放回,否则这些俘虏咱们是不可能放归西夏的,用来修路并无不妥”
听了韩琦一翻话,曾公亮也表示支持用俘虏修路,当初光是渭州城破时,满城青壮就被夏国掳去大半,西夏地广人稀,劳力极其尊缺,加上连年与大宋作战,抽调了太多的青壮,使得西夏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
所以夏军进入宋境时,把人口列入了重要的掠夺目标,这些年掳去的大来百姓已不计其数。
经韩琦提起,许清才弗然醒悟,还有这么大一笔帐没跟李元昊算呢他娘的,哪天真能攻到兴庆府去,非把李元昊所有妻女掠回来,在东京弄个夏姬楼安置这些人不可,许清恶狠狠地想着。
最终赵祯没有马上点头,也没有反对,这等大事自然还须与其他大臣商议过才行,这个许清理解。
“对了,种爱卿有奏章给朕,说他年迈老弱,且久病难愈,怕精力不济致使兜岭险关有失,建议朝廷将环庆路兵马都铃辖秋青调往泾原路,负责镇守兜岭险关,子澄你这些天不用上朝,趁此机会一并说说你的看法”
朝中对西北最了解的,莫过于范仲淹和韩琦了,但许清毕竟竟也在西北趟过一回,他的意见自然也很有权威;同时许清娶了清平后,在赵祯心里也觉得许清更亲近可信些。
“陛下,将领有的擅于进攻,有点擅长防守,有的攻守兼备,秋青作战勇猛,而且智谋出众,正是那种攻守兼备型的将领,由狄青坐镇,兜岭险关当不会有失,同时,让其整军备战,随时兵出兜岭,袭扰西复,使李元昊无力再从其它线路侵略我边境,正所谓举贤不避亲,狄青虽是臣的义兄,臣也一力推荐将秋青调往兜岭镇守。”
赵祯听了微微领首道:“好子澄言之有理,卿之建议朕会详加考虑,此事等朝会上众位大臣共议过,再作决定”
听了赵祯和许清的答对,韩琦有些意味难明的扫了许清一眼,其实许清也知道,在西北之时,无论是范仲淹,还是尹洙、庞藉等人,都极为看重秋青,唯独韩琦例外,目前韩琦与狄青之间虽然还没有什么冲突,但韩琦对秋青的出身大概有些看轻,待秋青远没有范律淹他们那么亲近。
许清淡淡一笑,世事就是如此,你不能强迫每个人都随着你的喜好,自已看重秋青,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韩琦看轻狄青,是因为他的出身,着重点不同;不过,只要韩琦不对秋青下暗手,许清也懒得去管他的看法,求同存异嘛。。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八章 报国不忘家
第三百三十八章报国不忘家
从三天前,京华时报增加了四个版面,而其中两个广告版面上,只有四个黑体大字:万贯一两
内行人都知道,现在的京华时报的广告费收得可不便宜,商家们平常些广告也要几十贯,甚至几百贯,谁这么大的手笔,一下子要去了两个版面呢那得花多少广告贯啊
可这大价钱花了也就罢了,偏偏只印了四个字,谁知道你这万贯一两是啥意思啊第一天,街头巷尾不少人谈起这事,就笑这打广告的人是败家仔
谁这个人败家败得还不够,第二天依然如故,两个版面顶部正中位置的四个字,连大都没变化,好奇心驱使之下,人们开始对这四个字用心的研究起来,希望提前弄明白这四个字暗藏着怎么样的玄机。
到了第三天依然只有四个字,街巷间的热议已达到了,人们纷纷议论,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值万贯一两,宝石古董之类的价钱倒是很贵,可没听说这些东西论两卖的啊
许多人开始怀疑是千年人参之类的东西,可没一个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来,有些好事之徒,已经忍不住跑着报社去打听,赵大社长笑而不答,这引起了更加热烈的讨论。
第四天,京华时报早早就被抢购一空,在吊足了大家胃口之后,原本那两个广告版面的大片留白处,终于出现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万贯一两四个字仿佛成了横批,右边是:院外风荷西子笑;左边是:明前龙井女儿红。
中间画着一栋江南风格的院落,院外湖光山色,荷叶连天碧,院内秋千自闲,古琴横于几上,一个绝色佳人正于修竹下煮茶,炉上水初开,彩蝶舞钗头,美人手上的茶叶罐上,清晰地印着龙井茶三个字。
画的落款则用蝇头字把龙井茶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看这这些,人们终于明白,这是广告龙井茶的。
问题是龙井茶出自何处,何以卖得这么贵普通的茶叶卖到百贯一两已经是少有的好茶了,而龙井茶竟然卖万贯一两,龙井茶好到什么程度,才敢卖出这样的天价啊
人们的悬念不但没有解开,反而更对龙井茶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子澄,这次广告的效果出奇的好,店面也已经按你的要求装修完毕,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该推出新茶了”琴楼之上,梁玉将手上的帐册合上,对许清轻声问道。
琴楼下春水碧于天,垂柳杨花竞芳华,一支古藤的新枝蔓到阳台的栏杆上,随风轻轻晃动着。
许清看着窗外的光,又细品了一口新茶,满意地说道:“快了,等喃喃把她爹爹的新作带回来,明天我再跑一趟欧阳学士府上,来个以茶会友,再烧上这么两把火,想必就差不多了。”
目前采摘的明前龙井所得不过几斤,给赵祯进贡了大半,能够拿出来卖的不会过两斤,但这已经够了,若按许清制定的价格,光这两斤就足以赚个二三十万贯。
当玉微笑地看着他,心底也是由衷的佩服,经过许清这一翻炒作,龙井茶不但打上了皇家贡品的烙印,更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按许清的说法,咱们卖的不是茶叶,卖的是品味和身份。
清平郡主品过新茶之后,感觉也是唇齿留香,回韵绵长,比以前喝过的茶确实是更胜一筹,不过,对许清制定的那个高得离谱的价格,她还是地怀疑:“相公,这茶真要卖到一万贯一两吗到时有没有人舍得买呢”
许清淡淡笑道:“曦儿,你大概不知道,这明前龙井是限购的,就算你再有钱,身份再高贵,每次最多也只能购买一两,想再多买点,出十万贯一两也不卖,若不是广告上已经打出万贯一两,不好再作更改,过几天咱们就算卖两万贯一两,也一样抢完你信不信”
后世那些限量版的东西,卖得越贵,抢购的人越多,这种独占的心理,炫耀的资本,古今同理。
当然,明前龙井也确实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大宋有钱人多得是,没听说吗那些大商人家里吃饭连桌子都不用,清一色以美人为桌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