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5(1 / 2)
。象有那么一回,苏东坡在家蒸鱼,鱼刚做来,好友佛印就来敲门了。苏东坡那个气呀,这和尚怎么迟不来早不来,就等鱼熟了他就来呢这回偏不给他吃,于是他连忙把鱼藏到了橱柜上。
佛印眼尖,进来时便看到了苏东坡的小动作,却故作不知,苏东坡问道:“你这和尚不在庙里好好念经,来干嘛”
佛印答道:“我来是为了向您请教一个字”
“什么字啊”
“就是你苏东坡的那个苏字”
苏东坡顿觉不对,这和尚才学不凡,绝对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他小心翼翼的说道“苏,不就是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个,鱼”右边是个禾””
宋朝人用的都是繁体字,这个“苏”写为“酥”。
佛印说:“不对吧我怎么记得上面是个鱼,呢”
苏东坡说:“那怎么行鱼,放上面就不对了”
佛印哈哈大笑,指着橱柜上面说道:“是啊,既然鱼放上面不对,赶紧端下来吧”
许清坐着遐思一阵,晏思飞正好把稿子看完,“好了,走咱们去太学把子固叫上。”
几人年龄差不多,在京里算是最合得来的,损友”有吃请自然少不了曾巩,至于为什么称之为损友,许清是这么认为的,每次遇上这几位,他的钱袋子便损失不少,是以称之为损友,没办法,之前四人中就他一个有收入,其他三人都还是消费者”不损,他,损,谁
三人同车而出,向西直奔御街而去,太学就在御街西侧,离朱雀门不远,有意思的是,太学周边就是东京城最热闹的红灯区”除了东西教坊司外,各种青楼楚馆林立,出入太学,你可以先欣赏到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越艳秦娥、环肥燕瘦,满街胭脂流香,莺歌燕语与朗朗书声交织在一起,许清想来,古人也不笨啊深知男女搭配,读书不累的道理。
而时下的太学,学风极为宽松,主要是学子自修,相互探讨,或师生问答形式教学,象后世那种那种天天在课常上,接受老师疲劳式轰炸的教学方式很少。如此一来,太学生可以自主的时间极多,学习之余,呼朋唤友,三三两两逛青楼楚馆,在姑娘们面前卖弄自己的文才。
时下的姑娘,特别是那些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可不象后世那些见面就谈坠还是珊的干活,她们才学并不在这些士子之下,如此一来,双方可谓太有共同语言了,若有士子文才被姑娘们看上,博得一个免费共枕也不奇怪,还被视为佳话,这样,活泼可爱,的校园生活,着实令人羡慕异常。
许清三人来到太学大门前,下车步行入内,太学占地极广,入门后巨大的院落望之不尽,鳞次栉比的楼舍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如同优雅的园林,环境很是幽静怡人,走道上的积雪被及时清扫得干干净净,许多士子不畏风寒,捧着书本吟诵徐行,偶尔也有些学堂之上,教授在高声诠释经义,学子们散坐其下细心聆听,或有不明之处,便会起身一揖,朗声提问,教授会耐心解答。或有不想听的学员,半途也可以退出,并不会因此受到责难。
时下的太学除了经义之外,还教授律学、书学、算学等门类。事实上教授的这些科目,也是跟朝廷的科举考试息息相关的,朝廷科举考试与进士科外,也正好有明经、明法、明算等科,但其它几科的地位很底,进士科出身的官员无论是授官还是升迁,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朝堂之上甚至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非进士科出身不得出任宰相,所以在大宋通常又把进士科叫做宰相科。
曾巩在太学中名声极响,一是因为他是欧阳修的关门弟子,二是上次叩阙上书他就是领头之人,加上这段时间不时在京华时报发表文章,更造就他盛极一时的高誉,即便如此,在宽大的太学中想找到这么一个人,赵岗还是连问了几个太学生,才总算寻到了他的具体所在。
三人穿过几栋堂舍,但见两个相邻的亭子里,各聚集了几十个学子,看上去正在进行一场辩论赛,曾巩就坐在其中一个亭地里,从他被众星拱月般的坐次上,不难看出他是这一方的主力,他这一方说完,另一方就站出一个人来,就对方的论点进行辩驳,令许清讶异的是,这些人在辩驳的竟不是经义,而是朝政的得失,各种政策的利弊。
或许也是赵祯这一朝,言论空前的宽松自由,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吧。象后世那所谓的康雍乾盛世,之时,一不小心做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就能给你来个夷九族。其它的文字狱更是惨烈,有些人死了还不放过,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亲友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怕没一个人敢娄在这里侃侃而谈了。
因为许清听到他们从开始的兜岭战略,竟论到了真宗朝签订的澶渊之盟的利弊,这可等于是在谈论先帝啊
tgt
第一卷 第二百五十一章 回荡在太学里的声音
许清和赵岗他们没有急着叫曾巩,而是悄然走到他所在的亭子边饶有兴趣地听着这些学子辩论,感觉这份热烈的气氛。
只听那边的亭子里站起来一个学子说道:“当时,我宋军将领张环在澶州前,以伏驽杀辽国南京统军萧挞凛,辽军士气大损。先帝再登城督战,我军士气如虹,若在此时挥军北进,收复燕云也未可知,然而朝廷却在军事形势如此有利之时,与辽国签下澶渊之盟,以岁币求得辽国退兵,使我大宋背上沉重的负担,实为不智也”
许清听了那位学子的话,不禁哑然失笑,看他们一副认真的样子,其实这和自己后世之时侃大山何其相似,而且这位学子的论调和自己以前差不多一样,只是用语没那么直白,语气没那么激烈而已。毕竟牵涉到赵祯他爹在内,这些人敢如此谈论已经让许清极为惊讶了。
许清的轻笑很快引来曾巩的目光,他连忙起身施礼,许清阻止不及,曾巩的施礼动作顿时引来两个亭子所有学子的目光。
“夏宁侯”
“没错,是夏宁侯”
上百学子纷纷出声唤着,如今许清在这些人中名声极响,经过渭州大战、鸿胪寺辱夏使、。阙上书、建银行、重组司农寺等事件,许清在他们心中早已成为偶像级人物。
许清虽然不是正式的科举进士,而由赵祯御赐同进士出身,且他弄出来的那些词作以及那篇少年中国说,让这些自负的学子们自愧不如,在学问上也没人敢小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