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山渐青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得下官啊事情是这样,宫里有旨,着常州官府每年采珠进献周知府于是划定这些湖边的村民,以采珠抵消每年的徭役,巡察使大人,这是宫里的旨意,下官等也无可奈何啊”

许清脸色稍微放开了一些,他跟负责宫中采办的王远也算相熟,对这些事略有了解,为了满足宫中用度,确实把一些东西划为贡品,着令地地官员定额进贡。宫中有旨,周同辙以采珠抵消徭役的做法也情有可原,这些事一时不好管,看来还是回京之后再向赵祯进谏一下吧。

然而这念头刚转,许清突然发觉不对头,若真是这般情形,王叶一开始何须掩饰,闪烁其词呢其中一定还有猫腻

太湖珍珠虽然不是最出名的,但这些头没有人工养殖,加上采珠困难,珍珠价格十分昂贵,俗话说财帛动人心啊难保这些人不会打着贡品的名义,中饱私囊。

“王知县,你先回船上等着吧”

“巡察使大人”

许清冷冷一瞪,王叶只得先回船上等着,他再度举步向那些村民走去,拱手问道:“各位乡亲不必害怕,本官是官家派来巡视地方的巡察使,现在想向各位乡亲了解一下采珠的情况,你们放心,若是其中有不合理之处,本官一定替你们作主。”

百姓们一听是朝中大官,纷纷跪下行礼,然而对许清的问话依然不为所动,个个三缄其口,看得出他们对官员的戒心已非常重,一旁的丁宜接口说道:“各位乡亲,我是宜兴丁家的长子丁宜,这位是刚刚在高邮活捉王伦的夏宁侯,这次举国大修水利,也是夏宁侯提议并主持兴修的,夏宁侯是位正直的好官,各位乡亲不必害怕,有什么话尽说无妨,夏宁侯一定会为乡亲们作主的。”

经丁宜这么一说,终于有个二十来岁的汉子出声了:“夏宁侯一战定渭州,二战定高邮,歌谣里都这么唱,草民等是听过,也相信侯爷是位好官,只是采珠的事情是官家下旨,侯爷能作得了官家的主吗”

这话可不好接,谁敢替皇帝作主啊许清听了只得解释道:“乡亲们放心,但有不合理之处,本官回京之后一定会向官家进谏,官家是个宽仁的皇帝,若是知道你们不堪采珠之苦,一定会下旨取消这种扰民之举的”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章 扯虎皮充大旗

在许清耐心引导下,村民终于把事情说了个通透。包括附近的村子在内,共有六百多户人家被强制性划入采珠户,每户每月采珠十五颗,完成任务的确实可以免去一切徭役,完不成任务还要承担一些罚款。开始时有些人也能按量完成任务,但珍珠不是沙子,随处可拾,随着时间越长,珍珠越难采到,如此一来,不但不能免去徭役,采珠户还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由于打着贡品的名义,这一切做得名正言顺,有些采珠户不堪重负,意欲反抗,便被冠以刁民抓捕入狱,其余采珠户也都被郑重警告过,这是按圣旨分派任务,谁若再有异议,将以造反论罪在这种情况下,采珠户们只得拼命的下湖采珠,期望能减少家里的负担,在一次次超负荷作业之下,溺水死亡事故不断增多,据村民们所说,两年来,因采珠死亡的为数已将近二十个人,而大多数完不成任务的,也只能多交税赋抵偿。

贡品,多么强大的借口啊就算两浙路提刑使来你也不能抗旨不遵吧,这事却偏偏被许清遇上了,他和负责宫中采办的太监王远相熟,而且对赵祯和主宰内宫的曹皇后深有了解,两人都是本性宽仁,非常节约的人。宫中要求采办珍珠应该确有其事,但数量绝对不会这么大,六百家采珠户,每月就是九千颗珍珠啊,许清真怀疑太湖哪来这么多珍珠。

自己早上才让李光男扯根鸡毛当令箭,人家周同辙这才是真正的玩家扯虎皮充大旗的勾当玩得得心应手,还不用坏了自己的名声,你们这么采珠户要怪只能怪赵祯,是他下的圣旨,通过这件事,许清基本上可以确定义款有问题了,义款和采珠,两者玩的手法基本同出一辙,口都是扯虎皮充大旗,欺上瞒下,在具体数量上做手脚

看着那哭得声嘶力竭的妇人许清不忍的闭上双眼,向村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留下了五十贯钱后径直上船离去。

看到许清的脸上能刮下一层冰来,王叶脸色惨白,纳纳地说道:“巡察使大人”

“王叶,别跟本官说你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你可想好了,这是欺君大罪属于十不赦之列,你若能迷途知返,指证周同辙,本官或者还能为你担待一二,你若执迷不悔,就等着给周同辙陪葬吧”

许清的话如一把利剑,直刺王叶心脏,大冷天里让他汗如雨下许清说完不看他吩咐船只回航宜兴后,端着茶自己细汲起来,王叶作为宜兴知县,说不知情那连傻子都不信就算没有直接参与,也必能分享到一些好处。

在不知道周同辙还有什么后手之前,若能逼得王叶反水那是最稳妥的了。而且宫中要求供应珍珠的数量,与周同辙要求的采珠户的采珠量有出入也只是自己的猜测,若想就此事拿下周同辙,还得行文回京求证一来一回就是好多天,这里毕竟是周同辙的地盘到时还不知道有什么变故呢。

这些官儿真刀真枪的不行,玩阴谋放暗箭自己必不是人家的对手,所以许清想要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周同辙来个致命一击,根本不给他反应出招的时间。

荆六郎带着三十名护卫,在丁家瓷窑工匠丁五的指引下,到漂阳东面一个叫大隆坡的地方弃船,然后向南钻入莽莽山林之中,这里已到了常州府辖区边境,再往西便是江宁府辖地,群山连绵,人烟稀少,属于典型有三不管地带。刚登岸时还能看到三两户人家,一入山林小径,便只余草林萧萧,飞禽惊起,走兽横行,荆六郎他们携有强弓,就算是有任务在身,也不禁顺手身了几只山鸡带上。

大宋是禁止普通百姓携带兵器的,强弓更不用说,象当初许清和梁玉下江南,梁家的那些护卫也只是能棍棒作随身兵器。

丁五见荆六郎他们轻易便射得十来只山鸡,羡慕地说道:“将军,若是我也有一把弓,进山来打猎就够维持生活了,也不用去窑上干那苦活了”

荆六郎上下打量他几眼,轻笑道:“就你这小胳臂小脚的,有弓你也拉不动,何况这弓箭看似简单,却要长年练习才行,否则别说射中猎物,不绷了你的胳臂就不错了。象我家侯爷吧,练箭那么久,还有名师指点,至今还没打到一只猎物呢。”

“荆大哥,您这话不对,上次咱们追杀王伦一伙,侯爷那可是一箭中臀,把王伦的旗手射落马下的”一个护卫接口打趣道。

荆六郎想起许清那神来一箭,不禁和众人乐呵呵的笑起来,笑完对丁五问道:“丁五,还要走多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