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5(1 / 2)
有得卖,有何稀奇”
“那可不一样,我这双是温暖牌,有钱也买不到”
几人说说笑笑,轰隆的马蹄声卷起一阵轻尘,不一会便来到方大爷家的小院前,小单俩人听到马蹄声,奇怪的跑出小院,看见许清到来,却没看到小颜,大概有些失望,许清轻笑着把一小袋蜜饯递他们,两个小家伙顿时喜逐颜开。
“我方才正奇怪你来看大棚,买蜜饯做甚,少卿大人啊,您日理万机的,还记着这个,真是”
冯雨不知怎么说下去了,许清这些作为再一次超出他的认知。
许清呵呵地说道:“安溪你这就不知道了,带给别人一份惊喜,这其实并不难,你难道不觉得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笑脸,自己心情也变得舒畅吗”
冯雨学着他摊摊手说道:“话是没错,但大多数人却做不到,其中就包括我冯雨。”
“你们这些大人物啊,肯定做不来这些琐碎的事,走,废话少说,看大棚弄得如何了”
什么叫你们这些大人物,自己这个从八品的小官还是他弄来的,冯雨不禁为之气结;许清对他眨眨眼,吹起轻快的口哨带头往竹林边走去,转过竹林便是许清原本种山药的缓坡,山药已经挖收完毕,上百亩的缓坡上,此刻正热火朝天地搭盖着许清设计的大棚。一根根粗大的木桩已经打好,正在加紧盖着顶棚,方大爷领着一大群佃户在帮着编织草帘子。
因为这个缓坡的土质过粘,几十人正从河边把一担担的河沙挑上来,撒在缓坡上,然后再用犁翻一遍土,使河沙和粘土混合,人工合成的沙质土,沙质土壤地热高,而冬季大棚最紧要的就是保温,所以许清只能这么弄,再则沙质也和利于大棚作物的根系生长。
见到许清到来,负责筹建大棚的吏员白凡连忙过来行礼道:“许大人,您来得正好,这事咱们都没经验,心里正没底呢,许大人看看可有何不妥之处”
许清带着人四处察看起来,大致上还不错,他点头说道:“我按我给你的册子上写的方法建就好,关键是供热和供水排水方面要注意。”
逛到大棚的另一边,几堆小山似的稻秆已经被淋上水,这是许清弄的另一种大棚供暖方式,这些稻秆被淋湿后不久便会形成生物反应堆,在大棚中大量堆放这种生物反应堆,就可以利用稻秆产生的热量提高地温。如此可以节省一部分人工供暖的耗费。
另一方面,由于采光比较困难,为是节约成本,目前大棚将主要栽培山菇、草菇、木耳等作物,蔬菜只占一部分,这可是许家和司农寺合作的项目,许家提供资金和土地,司农寺提供人工管理,所以能省点省点吧,夏宁侯爷也不富裕啊,当然了,将来的收入分配嘛,这个要保密,或者说夏宁侯爷不好意说出来。反正他弄个这大棚也只是给研发司练练手,开阔一下眼界,研发司的作用还是等各地收集的物种送上来,才开始杂交、嫁接等各方面的研究。
嗯,到时候一斤青菜要卖一贯钱还是两贯呢夏宁侯爷一边在大棚里悠转,一边憧憬着入冬后财源滚滚的情景。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三章 砸个五百万贯
司农寺这边许清大刀阔斧的砍着,韩琦在枢密院那边也没闲着,经过两天的朝议,禁军裁撤老弱的方案也新鲜出炉了。不管是不是表面的平静,贾昌朝他们对裁军一事只是冷眼旁观着,并没有过多的阻挠,许清提出的革新策略一直没有全部公开,具体步骤怎么走只有他们这些人才知道。
许清猜想,范仲淹以前上书提议新政时,无不是重点呼吁裁撤冗员,贾昌朝等人会不会认为,等范仲淹大力清理冗员时,才是最佳的反扑时机呢若真是这样那可太妙了,等他们回过神来,发现范仲淹竟不急着拿冗员开刀,恐怕裁军之事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在不明就理的人看来,许清等人确实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许清跑去搞农田水利去了,韩琦和范仲淹则忙着军改,就是不去碰触冗员这个核心问题。而这两样都没有伤到朝中反对派的核心利益,毕竟他们是文官嘛,军队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不是重要的。
另一方面,要郑重感谢大宋历代皇帝,从宋太祖开始对武将的权力削弱到了变态的地步,三衙长官空置,各军都指挥使在朝堂之上基本没什么话语权。
几年来宋夏大战,基本都是文官在领兵作战,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武将的地位被削弱到了何种地步,所以在文官冷眼旁观的情况下,裁军这一举措,来自武将方面的阻力就小了许多倍。
韩琦这个枢密使的大刀首先对准了京畿附近的禁军,具体怎么操作呢,许清听了韩琦他们的方法差点笑岔了气,事情是这样,韩琦他们选定了一批人作为兵样,然后把这人样带着禁军各营中,来个最直观的比较,凡是身高达不到这个兵样标准的,裁掉力气达不到人样标准的,裁掉体重达不到人样标准的,裁掉
于是乎这种人比人气死人的画面在禁军各营中纷纷上演。
许清对此还特意打听了下,才知道这竟不是韩琦他们首创,原来一直以来,大宋禁军到地方厢军中选人时,都是用兵样作为挑选标准的。许清那叫一个佩服,这是谁想出来方法,也太会寒碜人了,你在墙边画根标高线让人家往那一站,不就知道够不够高了嘛,非要推着人家那些矮子去跟这些大汉站一起比较,多没脸子啊
不过嘛,这方法想想也挺可爱的,若是有的人身高不够,偷偷跟兵样说声:“哥们,你能不能缩下头,弯下脚,让我通过,回头请你上青楼。”
没准儿兵样一缩头,矮子就能通过了,这多有人性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