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0(1 / 2)
”
“请和县长向上级反映我们要求回的请求”霍七中带头喊了起来。
“我们一定向上级反映,你们不说,我们也定会向上级反映的”县长大声说。
。。。。。。
到县委情愿后,知青代表又开了两次会,会议是在刘炳坤在忻县的出租房中开的,房东问:“炳坤,咋来这多人”
“都是我们厂的,来玩牌的。”刘炳坤撒谎说。
“怎么还有女的”房东继续问。
“女的也喜欢玩牌。”刘炳坤支应道。
知青代表开会时决定:光在忻县请愿不行,同时也要派代表去知青办,市市委,国务院局去反映知青要回的事。
派谁呢,霍七中和刘炳坤主动要求去,便委派他们代表忻县要求回的知青,去和国务院局去递交请求回的信件。
刘炳坤回到,父亲问他:“去农场调动的事有消息没有,我那个老下级怎么一直没给我讯呀”
刘炳坤这才想起,自己已有些日子没和那位给自己调动农场的叔叔联系了,也一直没有接到调动的消息,便想趁这次回找他问问调动的事进展怎样。
第二天,刘炳坤和霍七中去市委知青办,市局,交了要求调回的签名信,并向他们说明已在忻县县委情愿。
第三天,又去国务院局交了信件和说了到县委请愿的事。
第四天,刘炳坤便去农场找那位帮他调动的叔叔。这位农场的副场长,一见刘炳坤便说:“从山西回来的”
“嗯,我问问来这农场的事”
“是这样,本来我已经着手给你办这事了,可是我听到消息说你们那山西知青在闹呢,市可能要允许一部分人回来,你可能也是其中。”
“叔叔,都是哪些人可以回京”刘炳坤忙问。
“什么两地生活的啊,没结婚的啊,丧偶的啊。我不是太清楚,但是听这么一耳朵,不知可靠不可靠。我想如果这个政策下来,你便可以顺顺当当调到市里,就不必来这个离城一百多里远的农场了,你就是两地生活吗”
“如果这政策下不来呢”刘炳坤问。
“那咱们接着办往农场调的事啊,我现在才五十岁,又不是过两年就退休。”
。。。。。。
“爸,农场的事凉了”刘炳坤对父亲讲了他那位老下级副场长的话。
“真的,山西知青两地生活的能调回来”刘炳坤的父亲大感兴奋。
“我估计可能,因为我们签名向市委要求返回,也找了中央,还到县委情愿去了。”刘炳坤心里得意,便把这些时候的事一股脑说出。
刘炳坤的父亲开始还平静地听着,听到他们到县委情愿后,“啪”地拍了下桌子,站了起来,怒声道:“请什么愿啊,你们向党请愿,你们反了”
“我们又没,我们只要求回啊”刘炳坤没料到父亲如此愤怒,忙解释。
“你们有要求,写封信就可以了,还请愿,影响多不好,你们保证没有坏人趁吗”
“我们都是知青啊,怎么成了坏人”刘炳坤不服。
“我看,你们这样,都该抓起来”刘炳坤的父亲脸色灰白。
中 第一百零六章 劝阻
“哦,你老爷子说话不腰疼,你怎么知道在,怎么知道在家里坐沙上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端着茶喝水享福啊,就忍心让你儿子在山西和爱人两地分居受苦。 。”刘炳坤气急之下,把心中的冤苦也说了出来。
“你说老子,老子抗战八年,又打蒋介石四年,干了十多年才来的”父亲气哼哼地说。
“你十多年,我队六八年到八四年,多少年了,也十六年了,顶你两个抗战八年了,你们有胜利的时候,我们就没胜利的时候了。”
刘炳坤的父亲被儿子一连串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抄起桌上的鸡毛掸子说:“小子,队几年变成土匪了瞧我抽你”他挥起鸡毛掸子就向刘炳坤抽去,刘炳坤没有动身,准备硬硬地挨父亲这一鸡毛掸子。
但等了一下,没见落下,回头一看,父亲捂着左,窝坐沙上了。
刘炳坤的父亲得了心肌梗塞,住了院。刘炳坤要照顾父亲,便电话里向厂里续请了假,暂时回不了忻县。
知青代表们又开会,来到刘炳坤住处,铁锁把门,方知刘炳坤还没回,正要散去,一出院门,碰见赵亮。
原来赵亮住的房离此地不远,刚从街上回来,准备回家。“赵亮,干甚么去了”王大力问。
“回家。你们干甚么去”赵亮见王大力和十来个人知是知青代表,佯装不知问。
“我们到刘炳坤家,原来刘炳坤没回来。”王大力说。
“那到我家坐坐”赵亮说,好似邀请王大力,又好似邀请其他人。
曹布衣见过赵亮,知道也是钢厂知青,便问:“你家里还有其他人吗”
“没有,我爱人调到了,孩子在我丈母娘那儿,家只有我一人。”
“远吗”曹布衣又问。
“不远,拐个弯就到。”
“好,咱们到他家看看去”赵亮便领着众人到了他家。
曹布衣一看屋里果真无人,便对赵亮说:“我们借你这宝地暂时开个会,你也是知青,我也不瞒你,就是商量知青往回调的事,你们钢铁厂刘炳坤回没回来,你便和王大力作为钢铁厂知青代表,以后知青开什么会,联系个什么事,就找你和王大力行吗”
“行啊”赵亮一口应允。
。。。。。。
杨树林出差回家第二天,赵亮便找上门。“哥们,哪股风把你吹来了”杨树林见这从没来过自己家的老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