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抗日之虎胆威龙 > 分节阅读 1

分节阅读 1(1 / 2)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本书下载官网

抗日之虎胆威龙 作者:春来江水绿如蓝

人物及组织列表

人物表:

武定国:主人公,掉进地井后死亡,灵魂来到了一个日寇肆虐的地方

颜举凡:聪明淘气的山村男孩子,为了让乡亲们有时间转移,主动引开鬼子,最后和一个鬼子同归于尽

颜修武:磊石村的头人,以贩卖山货为生,为人心胸开阔,仗义疏财,很受村民拥戴,是颜举凡的父亲

颜修文:颜修武的二弟,颜举凡的二叔,为人勇猛,武艺非凡,脾气急躁,是年青人的偶像

颜雨浓:颜修武的义女,颜举凡的妹妹或者媳妇,具体结果最后揭晓

张婶:颜修武早年经商同伴的遗孀,后来看颜举凡幼年丧母可怜,来到颜家做保姆

张云天:人民团结党派出的t挺进报gt社长

山本龟太郎:日本少佐大队长,侵华日军驻桐城治安军副长

梅焕玉:汉奸,特务队队长为家族加入特务队

金王朝:原统治者,后为了对付南方革命党,引进日本军队;反被鸠占鹊巢,后成立名义上的满洲国成为名义上的傀儡政府

四民党:不满金王朝的腐败昏庸,革命人士成立四民党白历就任党魁后因党派员老发难,被石广文取代

人民团结党:原部分四民党党员和国际民主同盟人员组成后组织部队起义

复兴文化同盟:由原知名人士连名发起的,后吸收海外留学人员组成

德芬兰帝国:简称德兰,一个位于国北面的强大邻居,他的皇帝始终虎视眈眈的威胁着北方。

日其满本帝国:简称日本,东方的一个岛国,始终对大陆抱有野心,一有机会就试图获取土地。

以上是已经出现的部分人物及党派团体为帮助大家理解特别列出来

为保持神秘其于未出现的人物,组织将不一一列出随着小说进展将逐一出现看大时代如何风云变幻,将在抗日之虎胆威龙。

答复出现火箭炮是否过度yy的问题

虽然是苏军的“喀秋莎”第一个应用于是现代实战的,但我国古人很早就把这种武器应用于战争了,早在公元969年我国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为动力的火箭。当时的火箭很简单,就是把药筒绑在箭上,点燃药筒后,火药气体向后喷出,利用喷气的反作用力把箭推向前进。根据这一原理,宋朝时已制成有32支火箭齐射的“一窝蜂”、有49支火箭齐射的“飞帘箭”、甚至有100支火箭齐射的“百虎齐奔箭”等。到公元1260年左右,火箭武器随元兵西征,才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1805年,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箭在英国击败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由于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贡献,英国政府于1814年授予他爵位荣誉,并在1817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然而,康格里夫火箭还未能解决制导和控制问题,精度较差。1844年,英国的威廉183霍尔发明了一种自旋稳定器,并用来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改进。虽然与现代火箭相比,所有的这些火箭都十分简陋,应用也不广泛,但它们的出现却为现代火箭的诞生奏响了序曲。

康格里夫研制的火箭在射程、精度及稳定方式上都作了改进,其性能已经近乎达到了火药火箭的极限。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使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火箭的研究和使用。此后,战争火箭的另一项重大进步就是稳定性的提高。19世纪中叶英国的发明家威廉姆183黑尔在火箭的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火药火箭的发展已臻于完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装有火药的火箭筒,中间装有发射药作为推进剂,头部装有高爆炸药和引信,尾部为喷口,另外采用尾部稳定翼起稳定作用,在发射装置上采用发射架或发射筒。比较著名的就是苏联的火箭炮卡秋莎。

1939年,前苏联制成b,13型火箭炮,即俗称的“喀秋莎”火箭炮。这种火箭炮采用多轨式定向器,一次齐射可发射16枚132毫米弹径的火箭弹,该弹离轨速度70米秒,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公里,能在710秒钟将16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再装填一次约需510分钟。一个由18门bii3型火箭炮组成的炮兵营,一次齐射,便可发射288枚火箭弹,能有效地杀伤敌人。1941年7月14日,前苏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了这种大威力杀伤性武器。

中国研制火箭炮比苏联晚的多,但却比西方预计的要早。1948年解放军专家钟林在河北组建了火箭技术室,开始研制a3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炮,后转五二工厂继续研制。新中国诞生的第三天,该炮在北京卢沟桥地区进行了汇报表演,朱德总司令大加赞赏。1951年,中国研制成功427式和488式102毫米火箭弹,最大射程5公里。由于后来中国统一采用苏制装备,也就是所谓的“制式化”,该野战火箭炮没有列入装备序列而转交越军,但它毕竟使中国火箭炮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