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食王传 > 分节阅读 472

分节阅读 4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板所需要的跳板可长,架起来也高,也不知道码头上的人从哪挖来那么多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来架这些跳板,王况看着人流,突然想起了机场的登机桥,就蹲在地上找了个石头画了起来。

做登机桥不合适,也没必要,而且海上不比陆地,海水每一刻的高度都是不同的,高潮时的水位能比低潮高出差不多一层楼这么高,所以王况就画了几笔,大致是一个大斜坡的土石码头,最高处比小楼船高一些,然后上面是一个类似城门的吊桥一样,将跳板用绞索悬起,有船来了就放下来搭在船上,如此一来,就可以做可容马车通行的足够宽的跳板,一艘楼船有两个就行了,架设也方便,两个人负责就行,再也不用十几个壮汉来干了,现在劳动力可紧缺呢,能省一人就省一人。

李世民看王况蹲在地上,就也低头看王况搞什么名堂,看了几眼,就明白了王况的意思,捋须赞道:“成,不错,不愧是王二郎,点子就是多。”这可是因事就势的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李世民看来,多少能回答了一些王况为什么懂那么多东西,为什么爱想呗,只有平日里注意观察,真正的把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心上的人才会如此的思维敏捷。

画完,王况看了看,又改了几笔,这才起身,丢了石子,用脚又将其抹掉,李治忙道:“别呀,先生,雉奴还没看懂呢。”

李世民宠溺的拍了拍李治的肩膀:“回头阿爹讲给你听。”李治这才不做声了,说实话,王况画的,只要是有登过城门楼的人都看得懂,也只有李治这小子,从小很难得出来,又很少登城门楼的才不大看得明白。

王况才刚起身,就听得远处一身惊喜的叫:“呀,是小东家,是小东家,小东家在东治港这呢”循声看去,却是几个着了富来制服的伙计正从甲板上往跳板上抗着几篓的东西往下走,远远的,王况就看到了篓里装的什么东西,就笑了:“陛下,您可真有口福。”

李世民也看到了篓里装的东西,有点疑惑:“那是什么,疙疙瘩瘩的,瞧着可不好看。哦,还有西瓜不对呀,西瓜王二郎你不是在长安就种了的朕的宫里面也被小六子种了许多,难道建南的西瓜要比长安的好吃”此时的人群都已经被千牛卫给隔开了几步远去,那些下得船来的人里,至少有三成的人都是建州人或者曾经是建州人又或者是常去建安的人,都看到了王况,见是千牛卫将小东家围了起来,知道小东家怕是有什么事要做,打搅不得,就都很自觉的绕道而行,还不忘将同行的身边人拉一把。路过王况身边的时候都是冲王况笑一笑,也没指望王况搭理他们,对他们来说,自己能隔了一年多的时间,又一次的这么近距离的看到小东家,已经很是满足了。小东家,那就是他们心里的大靠山呢,山在,他们就有好日子过,以后还会越过越好。

“陛下,那不是西瓜,具体一会儿您就知道了。”王况也不说什么,实在是他正在搜肠刮肚的找自己记忆中的东西呢。

不多时,那几个富来的伙计就扛了篓过来,千牛卫因他们的高声叫小东家,知道是王况的人,也就放了他们进来。

这两个是富来商行建安总号的伙计,王况见过他们几次,但却也记不得名了,毕竟他们来得晚,富来在后期的员工数量,光光是在建安,包括客栈,包括商行,还有罐头作坊等等其他作坊的人加起来就有千来号人,是整个江南两道最庞大的产业集群。也是王况执意的要将东平的冶铁产业划到兵器监去,不然上万人都有了,东平打铁的,冶铁的,师傅加学徒和那些匠工就有几千人,冶铁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个超重体力活,一个小冶铁炉子,就得有上百人围绕着它转。

几个伙计抹了一把头上的汗,从筐里拿出一个圆溜溜的亲皮物件就冲一个千牛卫道:“哎,我说,你那刀借俺一用,别那么小器,等小东家吃过了,某再给你们杀几个。”见那千牛卫有点犹豫,就不满了起来:“比你这好的刀,咱富来不缺,你得空去那些厨房瞧一瞧,哪个师傅手上拿的菜刀不比你这腰上挂的好某才不稀罕你这破刀,就是建安县衙门的衙役,挂的刀都比你这好上几倍去,那才真个叫削铁如泥呢。”敢情他把这几个着便装的千牛卫当成了长安建安侯府的家丁了,所以说话不是那么客气,就是嘛,他们跟小东家都是嘻嘻哈哈的,你个家丁,摆什么谱呢

李世民好笑,就呶了呶嘴,那千牛卫这才解下了刀嫡给伙计。王况在一旁是满头黑线,什么叫富来的刀比他的好,这幸好是李世民听到,这要是外人听到,还以为他王家私藏了许多的刀兵呢,而且都是从东平那打的,用好钢打的。

伙计拿的是椰子,正是看到伙计向千牛卫要刀,王况就想了起来,这个该叫什么,就道:“秦郎君,此物叫越王头,其中还有个典故呢。要说这越王头,就是琼崖和六诏一带也有,却不如建南的好。”

“越王头”一出,王况顿时知道失言,连忙解释:“此越王头非真越王头。”没想越解释越是糟糕。李世民的脸色登时就不好了起来。

第五九七章 谁的刀好

越王李贞,李世民第八子,是李治的同父异母哥哥,母为越国人,因此他在贞观十年改封了越王,任杨州都督,算是一个比较有才干的人,但耳朵根子比较软,比李治小子还软许多,因此为人不怎么样。并不得李世民的喜爱,但不管李世民喜欢不喜欢他,毕竟他是皇子,真实的越王。

王况这么一说越王头,李世民当然不高兴了,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倒也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王况训一顿的,他也知道王况说的越王不是指的他的儿子。

“阿爹,阿爹,这个雉奴知道,先生一说越王头,雉奴就想起来典故了,这还是前汉时期的典故呢,说的是林邑王与古越王有仇,半夜遣奸细趁越王熟睡了后将越王杀了,并将其头砍下,挂于越王寨门口的旗杆上,寨外林邑人见到人头开始攻寨时,万箭齐发,没想到那箭全射到了旗杆上,旗杆也就越长越高,箭羽也成了树叶,越王的人头变成了如今的模样,结果林邑人吓破了胆,只好退兵,因此越人便称这个果子为越王头了,是要纪念越王死了也不忘保护子民的意思呢。”李治乖巧,一见李世民脸色不大好看,就连忙解释。

王况偷偷的冲李治翘了翘拇指,李治要说的,正是王况要说的。

其实椰子这时候就已经叫椰子了,而且也有进贡到长安的,只不过进贡到长安的椰子是熟透了的椰子,而且为了便于保存和运输,都把外壳给削薄了,只留了不厚的一层,所以李世民是没见过刚摘下来的椰子是长什么样的,远远的看着,绿绿圆圆的,就当作是西瓜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