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食王传 > 分节阅读 221

分节阅读 2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得严严实实的,滴水不漏。

城外和城里的蓄水池都已经建好,砖缝也都干了,城里的蓄水池周围也挖了一尺来宽的沟,能将蓄水池满了后溢出的水引到池边上的一个用石板砌成的水坑里,这个水坑,就可以让居民们在这里洗衣服洗菜,都是流水,并不怕衣服和菜同时洗的,而且建安人早就有了习惯,一般洗菜的都会跑到建溪的上游去洗,洗衣服的则在下游。洗菜的在洗涤一遍再回家用干净的水一冲就得。

现在好了,城里有了这么几个水坑,那么在这里洗完的菜就可以拿回家直接烹煮,不用担心因为水是从唐兴那流过来的,上游的水不大干净的问题。同时,有了这么些个遍布了全城的蓄水池和水坑,以后万一哪里走水了,直接用桶来提水就行,省掉了从井中汲水的时间,能更快的将火扑灭。

架设管道都不难,城北小溪的地势本来就比城里高一丈多,再加上蓄水池又建了有一人多高,这就和城里有了近两丈高的落差,只要保持了进城后的竹管高度超过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的高度,就不用愁线路问题,爱怎么引就怎么引,甚至跨过街道都是可以的。

但为了美观,王况宁可让水管绕个弯从城门上过街也不愿意直接跨过街道,弯头也简单的很,一块硬木头,相邻的两面用凿子凿了孔相通,竹管一套进去就得,而且是想要几度的弯头就有几度的弯曲,爱怎么弯就可以怎么弯这样的引水办法,在后世的闽北山区以前到处都可见的,只是近些年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到乡镇甚至行政村,就少了许多。

因此上,除去引到各家的分管上稍微费了点周折外,从开始铺设管道到全部铺设完毕,只用了一个月,只用了二三十个劳力,就全部完成了,还给以后可能新增的住户预留了接口,有住家了,去县里申请一下,三天之内,就能喝到竹管内引来的水。

第二六三章 圣旨又来

四月底,陈丫儿已经怀了足足十月多了,还没个动静,也不见说叫肚子疼之类的话,让王况感觉很是怪异,虽然说早在过完年后就把如花和秋香打发了去专门服伺陈丫儿了,尤自是不放心,和林颖芝商量了下,还是把郎中请了过来瞧瞧。

接生婆子是早在四月里就接了进府里住着,防备着万一要是半夜临盆,临时去叫耽误了时间,这年代生产可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是两条人命,婴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也是制约人口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体上,怀孕的十个里面,有那么三四个的婴儿都是因不能及时的施救,难产而憋死在腹中的,出身后的婴儿能长到两岁的,十个里面也就只有可怜的五六个。

总的来说,这个时代,十个怀孕的里面,也就那么三四个的孩子能够成年,几乎每个城外都有个乱葬岗,埋的几乎都是死婴。

这一个多月里,王家的厨房得了王况的吩咐,保证每天的十二个时辰里,随时都有热水可用,王况后世没结婚,也没有过这些个经验,但后世的报道太多了,那就是孕妇如果在水中生产,会更加顺利,出生的婴儿也更加的聪明,而且,是一出生就会游泳,不是那种简单的狗刨,而是潜泳。

王凌呢,自己也是没得经验,浑然不觉得奇怪,孙韩氏是知道的,但也只能是和王况暗地里着急,不敢在王凌面前显露出半分来,倒是陈氏老太淡定得很,说她当初在怀陈丫儿的时候,也是过足了十个月,都快十一个月了,这才生产下来。

就在王况一天比一天担心的时候,林荃淼却是来到了建安,随着他来的还有一名郎中,王况看了觉得很是面熟的样子。

“见过宣德郎。”那郎中见了王况第一面,就赶快的打揖行礼。

“您是”王况对人的记忆力并不强,只是觉得有点面熟,摸不着头脑。

“这是太医署医正,干太医,是赢太医的弟子。”林荃淼当那么多人的面,一声“姑父”不好意思叫出口来,好在他和王况早就是嘻嘻哈哈惯了的,也不觉得有多大生份,王况也不在意这些个称尉,倒是林颖芝狠狠的瞪了林荃淼一眼,瞪得林荃淼一缩脖子。

太医署医正也是个从九品下的官,王况就觉得纳闷,怎么这年头,太医也能乱跑了

还有林荃淼,不好好的在他的太原呆着,跑建安来做什么

原来却是李世民思来想去的,对建安是不是真有亩产翻番的可能好奇心实在是太大,每天就像是总有个人拿了棵草,在他心头上撩来拨去的,好不安生,还是房老头给他出了个主意,既然于御史无功而返,那莫不如将在太原的林家小子调了过去,让他在建安呆个一年半载的,再许给他一个下关去治理。

下关令也是从九品下,和林荃淼现在的品级是相当的,大唐的每一个主要关卡,除了驻兵外,还得有负责管理民生的关令关丞这一整套的班子,班子的格局和县是一样的,但品级要低许多。这些关卡,并不一定都是在边界上,比如说唐兴和饶州的交界处,就有个分水关,只不过是这分水关现在只有一火的兵士在看守,住家也就那么三两家的猎户,就没必要设关令了。

房老头这算盘是拨得噼叭响,在他看来,林荃淼若是去了,你王二郎还不得倾囊相授这就是属于阳谋,即便被王况知道了,也是没得奈何,捏着鼻子认了的。

于是乎,在太原屁股还没坐热的林荃淼就被派到了建安,名曰是给他半年的探亲假,然后去岭南小梅关上任。这倒是给了林荃淼一个惊喜,本来么,太原那里只是因为是龙兴之地,其实物产并不丰,生活也不是那么好,从小就在建安长大的林荃淼哪里过得习惯,这派到岭南去,离建安就近了许多,吃的用的也都差不多能符合自己的习惯。

而且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说派到小梅关去,和高层的官员接触少了,在其他人看来会少了许多的机会,但是却是一个能自己做决定的一地父母,手中的权力也大了许多,能够有机会施展了自己心中抱负,这是每个刚上任的小年青都有的心态。

李世民把林荃淼派到岭南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建安种的是水稻,他担心王况所知道的也只是水稻的亩产提高办法,要想让林荃淼能学到,就只能是派到水稻产区去,而且还不能离建安太远,以方便林荃淼随时可以找王况求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