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永历大帝 > 分节阅读 27

分节阅读 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自然可以另外征收税收,而且比之护船队更加稳固,就算将来我们不做海盗,也照样可以继续收取税费,于长远来说,绝对是有利无害。”

朱骏不禁有些失望,这个时代的人再聪明,恐怕也有他的局限性,他凛然起身:“大家想一想,商贾将产业挪到了这里之后就只是银子吗他们的家眷呢就算他们不敢将家眷搬来,总会带几个伺候的奴仆吧他们的生意要不要人料理他们的店铺需不需要伙计他们的店铺既然在这里开了,货从哪里来会不会在这里建立加工的作坊作坊需不需要工匠这么多人来到这里,需不需要吃饭要不要穿衣”

朱骏连续问了几个问题。大家仍然有些不解。只是感觉有了些头绪。但是这头绪在哪。却暂时还没有发觉出来。

朱骏也不打哑谜了。他继续道:“朕粗略地算了一下。若是有一百名商人进驻这里。他们至少要有近万名工匠、朝奉、伙计、家仆随同。而这增加地上万人口同样需要衣食住行。那么除了海商之外。一些米店、饭庄客栈、赌档、衣店、车马铺地商人也会随着他们一起入驻。这些内陆地商人同样也有家眷。同样也需要伙计。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来地不是一百个海商。而是一千个。一万个呢朕现在缺地不是银子。真正缺少地是人。人兴则万事兴嘛。朕夙兴夜寐。左思右想。才明白了其中地关键。否则纵是富可敌国又有何用”

朱骏能够想到这一点。完全是借鉴了改革开放地经验。利用优势吸引外资前来。外资建厂之后则城市需要大量地工人。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城市工作。城市地规模开始增大。人口开始增多。再利用税金修建基础设施。产业链也随之开始完善。工厂越来越多。到了最后。这些原本求爷爷告奶奶才请来地外资赶都赶不走了。

朱骏地计划是前期利用胁迫利诱地手段吸引一部分商家前来。形成地初级产业链。而后投入一部分金银建造码头。货栈。修建道路等等基础设施。务必要让第一批入驻地商家能赚地金盆满钵。这样。更多地商家便会涌入进来。将产业链地雪球越滚越大。

有了商家。就不愁没有人前来工作。有了工作。自己地人口就有了。毕竟在这个时代大部分都在贫困线在挣扎。若是有个地方能吃口饱饭。恐怕谁也不会拒绝。

“吾皇英明。微臣自叹不如。”周慕白首先反应过来。虽然许多地细节问题他仍然没有想通。但绝对不能让沐天波占了先机。不待其余人回过味来。他已躬身赞叹。

“这计策虽然可行,但商贾们的产业往往在本地根深蒂固,若想让他们挪窝非得有些非常的手段才成,不若这样,护船队的保金应该设置为海船的一半货物,凡是接受护船队保护的货船,必须交出一半的货物才能接受我们的保护,否则便让水师在海面上追袭他们,这样用不了多久,许多海商权衡利弊之后定会选择将产业移到这里,毕竟每次要拿出一半的货物出来,毕竟是件很心痛的事。”

“不然。”沐天波沉吟了几句,他和周慕白不同,任何事都要在腹中权衡之后才会站出来发言:“水师的海船只有七八艘,而大海则是广褒无际,单凭这一些战舰要想威胁到海商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皇上,依微臣看,现在护船队的保金不宜太高,否则海商们宁愿冒着风险行船也不愿意缴纳如此高额的保金,待我们有了足够的银钱大肆购买海船之后,便可将水师分为十队,在南洋各处巡航,那个时候,再提升保金才是完全之策。”

“沐首辅虽是谋国之言,却难免有些守成了。”周慕白冷笑一声,道:“水师截获一只大商船,便可将他们改造成战船,虽然威力不大,也没有几门火炮,但是对付海商总是绰绰有余的,皇上只需多招募一些水师的士兵,三月之后,只要南洋各国的水师不出动,我们的船队便可封锁南洋各大航线,让海商们乖乖听话。”

第四十二章:锦衣卫

“朕意已绝,就按周爱卿说的去办。”朱骏果断的制止了周慕白与沐天波的辩论,虽然现在水师不能覆盖整个南洋,就算是封锁一个吕宋的战舰都不够,但是船队出海时朱骏就有过命令,凡是受到袭击的海船,所有的船员除了汉人之外全部格杀勿论,相信不久之后,朱骏这一伙海盗的恶行就会传遍整个南洋,来往的海商风声鹤唳之下,没有护船队的保护谁敢拿着自己的性命去出海

就算海商想铤而走险,随船的水手难道是傻子大家不过是混口饭吃而已,谁会冒着性命陪着你送死往常的海盗大多数都只是抢掠些货物便了事的,而这一次的海盗却不分老幼,个个通杀,只要撞上,就绝无生还的可能。

所以朱骏不怕护船队没有生意,更不怕没有海商为了节省保金将产业搬迁到这里来。

只是朱骏要保证的是,第一批海商必须能够赚取到巨额的利润,更需要得到相应的地位。那么要改变的,必须是重农轻商的观念,另外法律上也必须给予商人们一定的支持,更不能时常有吏目上门勒索,这一些,才是朱骏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从今往后,客商入驻都由礼部官员亲自接待,户部尽量给予些方便,周爱卿辛苦一些,你来分领大理寺,有关律法全部送朕呈览一遍,一些于商贾不合理的刑律可酌情删减。朕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将来大理寺有什么冤案错案,可别怪朕不留情面。”

大理寺是明朝的法律裁决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周慕白目光一灼,连忙躬身道:“微臣必不负皇上所望,定当秉公裁决,绝不敢有任何徇私枉法。”

朱骏又将目光落在了杨嗣德身上:“杨卿家,你除了兼领刑部之外,再给朕管一管督察院,若是有任何官员徇私不法,不要管他是皇亲国戚,更不要怕,有朕为你做主。”

督察院是明朝监察官员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杨嗣德听说皇上又要给自己撂担子,反倒是苦着个脸应道:“臣遵旨。”监察院虽然表面上是署理官员舞弊的机构,可是得罪的人也多,杨嗣德原本就不太招人待见,这样一来就更不受人待见了。

明朝的司法机构共分为三部,一为大理寺、二为监察院、三为刑部,虽然各自的分工不同,但是遭遇大案、冤案时往往需要三个部门共同会审,只有三个衙门一齐裁定之后才能给犯人定罪,这也是后世有名的三司会审。

朱骏将大理寺分给了周慕白,又将督察院交由杨嗣德,而刑部尚书是沐天波一党,三下五除二的便把司法权分摊了出去,其余的事就不劳自己挂心了,三方自会相互掣肘,毕竟谁也不愿意让人抓住了自己的小辫子,这样也能够避免一些冤案错案。

法律上有了保证之后,朱骏又转到了沐天波身上:“沐爱卿,工部负责督造码头、基建,道路也必须开拓起来,这些便劳烦你了。”

沐天波微微动了动唇。似乎想要说什么。最终仍是无奈地点点头:“老臣遵旨。”

“你们下去吧。去将那个锦衣卫指挥使扈言找来。”朱骏坐回椅上。又露出了一副处变不惊地模样。端过一旁小桂子奉上地茶水。轻轻吹开了茶沫饮了一口。

在场地三名大学士不由得相互对望了一眼。从对方地眼神中都捕捉到了一丝惶恐。自闯贼攻破北京以来。锦衣卫已名存实亡。虽说南明地小朝廷仍然没有撤销这个臭名昭着地机构。但是锦衣卫已没有了任何职权。甚至到了人人喊打地地位。皇上这一次召见锦衣卫指挥使。莫非是想重新启用锦衣卫三人想到这一层。不由得落出冷汗。

翌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