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重生之宋武大帝 > 分节阅读 291

分节阅读 2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事,是喜事,但是和大军渡河比起来,又算不得什么。抓住忽必烈,大军要渡河,不抓住他,还是要渡河。大军渡过黄河,扫荡黄河以北,才是头等大事。忽必烈逃就逃了吧,没什么大不了,跑了和尚还能跑得了庙在汴京没有抓住他,可以在大都再抓他,大都抓不住他,还可以在大草原上去抓他,无论他逃到天涯海角,都要抓住他。”

正如李隽所言,抓住忽必烈固然是大好事,人人都想,但是和大军渡河比起来只能算小事,大军渡河北上才是头等大事,才是根本大业。没有抓住忽必烈,要军队去解决问题,抓住了他,还是要军队去解决问题,所不同的只是阻力大小而已。

“皇上圣明”清风子他们赞成李隽的分析。

“传令,所有地军队结束休整,马上渡河。”李隽下令道:“越早渡河,越能打忽必烈一个措手不及。朕在想,忽必烈仓皇北顾,还来不及调整部署,这是天赐良机,渡河之后,马上按照原订计划进攻。”

张珏他们领命。

“有劳道长马上调集稻草,撒在河面上。”李隽对清风子道:“还有,要将士们用布片、麻绳、稻草绳拧一个套子,套在脚上,行走在冰面上就不会打滑摔倒。马蹄全用布片包起来,以防打滑。”

以我在冰天雪地里打滚的经验,脚上套一个脚套,可以很好地起到防滑作用。当然,我用的是山藤,不是布片,效果差点。

“事无巨细,皆在皇上计算中,臣等佩服。”廖胜功他们再次感受到李隽缜密的思维。

李隽不无遗憾地道:“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春节对于朝廷来说特别有意义,朕原本打算在汴京和诸君共庆中原光复,没想老天不给我们这个机会,不得不继续征战。”

“皇上不必遗憾,”清风子发表看法道:“这是天意,天意要大宋朝昌大,才给了朝廷这样一个难得的良机。”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八十三章 渡河之战

“将士们的冬装都都配发了,这都是祥甫的功劳。”李隽很是感慨地道:“要不是祥甫给我们提供了如此充足的补给,将士们没有冬装,时机再好,也不敢渡河。”

清风子点头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此时的北国,已是冬天雪地,黄河封河固然是难得的渡河良机,可是这渡河之后将士们将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作战,条件非常的恶劣、艰苦,充足的后勤保证更是不可缺少,冬装就显得犹为重要。”

“不知道祥甫双鬓上的华发又多了多少”李隽很是同情地道:“朕本想是中原决战后,让将士们先休整一段时间,等到春暖花开再渡河北上。现在,黄河意外封河,这机会难得,万万不能任其流失,渡河也就成了急务。我们还没有从中原决战中完全恢复过来,燕云之战只能靠将士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了。”

廖胜功分析着道:“皇上请放心,中原决战后将士们虽是疲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不过,将士们士气高昂,以臣之见士气已是百多年来最为高昂之时,比起当年的岳家军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地虽苦,冰天雪地,也是挡不住将士们如火的热情。”

“廖将军说得很对,臣也是这么看。”杜大用很是赞成廖胜功的分析。

张世杰他们也是赞同道:“是啊,皇上。”

高达的说法最为特别。拍拍胸,道:“皇上,不要说将士们兴奋、热情似火,就是老臣好象也年轻了二十岁,昨晚上还吃了八大碗白饭。皇上,你看,老臣地身子骨越来越结实了。胜仗就是好。可以让老头变年轻,可以使将士们充满热情。不畏惧寒冷,北地之苦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笑声。

李隽笑着指着高达道:“好你个老顽童,一件严肃的事情居然给你说得比喝南瓜汤还要轻松。就是这样,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你们要记住,一是要让将士们穿暖和,二是要让将士们吃饱。”

穿暖和有利于行军作战。这点不用多说都会明白。吃饱不仅仅让人有力气打仗,也可以让人不畏惧寒冷,因为那会摄入足够多的能量,可以抵御寒冷。

作为带兵的将领,张世杰他们不会不知道这两件事对进军燕云的好处,齐道:“谨遵皇上教诲。”

清风子摸着白胡子道:“虽然眼下不是用兵的时机,但是兵贵奇变,当变则变。有此良机我军渡河正所应当。一则可以打忽必烈一个措手不及,让他地军队在来不及变更部署的情况下遭到我军地攻击,相较而言比起春天再进攻,阻力会小得多。二则在冰天雪地里用兵,与兵法相反,很多人想不到。正所谓出奇制胜是也,有此两点,朝廷必胜”

他的话立即得张世杰他们的赞同,道:“有此两点,就足以光复燕云之地了。”

李隽点头赞同,道:“理是这个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该做的功课还是要做足。朕可不想将士们没有战死在沙场上,而是冻饿而死。冰天雪地这头怪兽,有时比百万大军更可怕。”

对于这点。历史是有很深刻的教训。库图佐夫追击拿破仑的行动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出发时。他带了十二万军队,等到追击行动结束后,十二万军队只剩下不到三万人,很多人是给累死地,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给冻饿而死。就是库图佐夫本人,也死在了追击途中。

另外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一九四一年德国人进攻苏联的失败。德国军队凶猛的攻势之所以在莫斯科城下被遏止住,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的冬天提前两个月到来,使得德国的装甲部队无法参战,最终不得不望着克里姆林宫的尖顶而感叹。更糟糕的是,德国军队和当年地拿破仑一样,根本就没有装备冬装,穿着单衣在冰天雪地里作战,有多少人给冻死,无法估计。

李隽这个历史学家对于这两件事情当然是熟之极也,虽然华北的冬天比起俄罗斯的冬天暖和了许多,也是够让人受的,要是没有充足的后勤保证,出奇用兵演变成大灾难不是不可能。正是考虑到这点,李隽才一再提醒将领们。

“臣等明白。”张世杰他们齐声道。

望了一眼排着整齐队列,只等他一声令下就可以开赴燕云之地的将士们,李隽道:“开始吧。”走到香案前,点燃一炷香,插在香炉里,道:“宗将军泉下有知:将军矢志渡河,光复故土,感彻肺腑将军英灵不远,将军之遗志,朕今日代将军实现将军千古”

如此做,并不是李隽迷信,而是因为当年宗泽三呼渡河而亡,感动多少豪杰,就是千年以后地今天读史至此,也是让人感叹不已,深深为宗泽将军忠心所感动,让人泪湿沾襟。女真南下,山河破碎,矢志如宗泽将军者不知有多少,李隽在大军渡河之前祭奠宗泽,也是在告慰如宗泽这样矢志渡河光复故土的英雄们

他们的遗志今日被实现,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将军千古”清风子他们跟着李隽念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