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4(1 / 2)
的军队集中起来,那样地话,他地实力才会更强大,不会轻易给南宋击破。欧军行的想法绝对正确。
可是,李隽却否决了他地想法。道:“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去追击他,而是放手让他去把他的军队收集起来,才是上上之策。”
“皇上,这是为什么”欧军行可有点想不通道理了。李隽地决策与兵法正好相反,不要说欧军行想不通道理,就是换个人可能也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李隽好整以暇地道:“一句话:毕其功于一役”
欧军行猛敲额头。道:“对呀。要是我们去追地话,旭烈兀的军队会给我们追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击破倒是容易,要全歼可就难了,要费很大一番手脚。让旭烈兀去集中起来,问题就不一样了,朝廷现在是三个方向大胜。可以调动大军把他包围起来,再聚而歼之就是了。再说了,即使旭烈兀的军队再厉害,还能厉害得过我们的火炮到时,我们架起火炮猛轰就是了,包准他是一个也跑不了。”感叹道:“皇上用兵。真是出人意表,策出无方,臣是佩服万分”
顿了顿,问道:“皇上,我们在哪里去收拾旭烈兀”
这是个关键问题。旭烈兀要是把军队收集起来,他的实力就会变强,危害的能力也就越强,找到一个很好的战场收拾他就成了最重要地问题了。
“中原虽大,也无他藏身之处。”李隽看着地图道:“他现在只能去一个地方:汴京”右手按在地图上的汴京。
欧军行是一员良将,一点就透。很是欣喜地道:“对。旭烈兀这鞑子必然是去汴京,他是想和忽必烈合兵一处。以汴京为依托,和朝廷决战。”马上建议,道:“皇上,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派兵去拦截,不能让他们会合。”
“这是必然。”李隽点头赞成道:“我已命令赵良淳部向这里运动,在这里拦截旭烈兀。”
“朱仙镇”欧军行很是振奋地道:“武穆当年在这里大破兀术,朝廷也要在这里大败旭烈兀,重演百年前那轰轰烈烈的一幕。”
岳飞当年在朱仙镇大败金兀术,造就了大好的抗金形势,金兀术吓得撤出汴京,只要岳飞一进军,马上就开逃。
众所周知,岳飞班师是因为十二道金牌,要是以此推论认为,金兀术没有逃走是因为岳飞班师的缘故,要是这样认为,就大错特别了。阻止金兀术北逃的并不是赵构的十二道金牌,也不是岳飞班师的原因,而是一个书生。
这个书生见到金兀术,他说你不用逃,岳飞马上就要完蛋了。金兀术非常奇怪,说岳飞打了这么大地胜仗,马上就要光复汴京了,风头正劲,怎么能完蛋书生给他解释说正是因为岳飞打了这大胜仗,创造了出的大好形势,他就会完蛋。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赵构不允许他的功劳太大。再说,岳飞太过正直,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政治上是庸才,朝中的权臣们和他合不来,不会支持他。
金兀术听了这话,半信半疑,决定停下来看看风声再说。果如这个书生所料,没多久岳飞就给逼迫班师。
岳飞班师之事成了华夏千年之痛,从理论上说,人们已有定论。从实务上说,还是岳飞本身的原因,他忘了一句话“朝中有人好办事”,他要是处事稍为圆滑点,争取几个权臣支持他,悲剧也许就不会上演了。
“朱仙镇地处汴京以南五十里,是汴京地咽喉,是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只要控制住这里,忽必烈的军队就不能南下,而旭烈兀的军队也不可能北上,蒙古军队就给我们一刀截为两段。”李隽指着地图分析说。
欧军行表现了良好的军事素养,分析道:“朝廷可以撒下一张大网,从西南两个方向进行合围。西边,可以命张珏改变方向,从西边挤压,让旭烈兀无法西蹿。南边,就要张世杰跟进,逼迫旭烈兀北上。东面嘛,有臣和赵佥将军,谅他旭烈兀也不敢过来。只要朝廷在朱仙镇合拢,旭烈兀就是无处可逃”
“为了把旭烈兀向北吸引,我们还得做一个饵。”李隽补充。
欧军行问道:“皇上,用什么做饵最好”
李隽没有说话,在地图上敲敲,道:“就它。”
欧军行几乎是尖叫出来,道:“太好了,这个饵实在是太棒了。就算旭烈兀明知这是计,也不得不上当。”赞叹无已地道:“皇上用计,不怕给敌人识破,因为那是敌人的要害,就算识破了,也是不得不上当用计若此,已是天人之境了”
“少拍马屁。”李隽笑言,道:“欧将军,你说,忽必烈现在在做什么”
猜测别人的心思这事本身就很难,更不用说还是忽必烈这样的人物,要猜中他的心思就更难了,欧军行摇头,道:“皇上,臣不知。”
“他嘛,肯定是在做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李隽笑着说出一句颇奈人寻味的道:“有些事情,你不好做,可以让对手帮你去做嘛”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八章 合围汴京
“启奏皇上,南朝的军队正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压过来。以臣推断,合围汴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巴布尔向忽必烈汇报情况。
此时的忽必烈比起先前,已经明显苍老了许多,以前的忽必烈意气风发,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意气自若,即使面对赵佥的大军也是冷静从容,活力四射。现在,这种活力与冷静依然还在,但是一连串的败仗对他的打击已经很明显,他的容颜显得有些苍老。
这也难怪,换作任何一人个,处在他的地位,在遭到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之后,都会和他一样的表现,这点已为历史所证明,可以举出一打例子。二战时,那位元首在战争一开始的表现让德军将领们倾倒,可是当德国军队遭到惨败后,他了变了,不再喜欢倾听将领们的意见,只喜欢独断专行,变得歇斯底里,让德军将领们感到失望。
忽必烈并没有问战争的情况,而是关切地问道:“巴布尔,你的伤势怎么样好些了吗”
巴布尔也真够倒霉的,也许这是上天对他这种人的惩罚,砀山大火他虽然是逃出来了,可是他也给烧伤多处,他能够死里逃生真的是称得上很侥幸了。对于忽必烈来说,今年是很不利,对巴布尔来说也是流年不利,东线决战时,炮弹好象长了眼睛,一发炮弹正正对着他打来,要不是他的亲兵见机得快,把他倒在地上地话。他肯定给炸成了碎块。
饶是如此,他的左边身子也是给炸得血肉模糊,左臂齐肩给炸断,不得不送到汴京养伤。忽必烈身边正缺少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助手,巴布尔虽是重伤在身,也不得不打点起精神,当好这一助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