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8(1 / 2)
嫪毐作乱。秦始皇在没有军队的情况下发动宫中地杂役、宫人守城,等待援军到来。一举平定乱事。虽然这是敌国之间地战争,并不是内乱,但是忽必烈现在的情形与此差相仿佛,在没有军队地情况下,只能依靠宫中的力量,把能够使用地力量都用上。
这个燕姬偏偏不识趣,仗着平日里很得恩宠。居然不遵旨,影响很坏,要是这事不过问的话,这些宫人杂役太监们哪会听他地号令,勇往直前,当此情景只能快刀斩乱麻了,忽必烈决心杀掉燕姬,以此来树威。
只是。想到平日里的恩爱,他心有不忍,不好亲自处理。察必皇后也是从这点考虑,才决定代他处理。
“来呀,把燕姬拉下去,行刑。”察必皇后下旨。
万万没有想到。忽必烈如此处置,忽必烈的话如同晴天霹雳,燕姬天旋地转,察必皇后旨意一下,她知道大事不妙之极,忙求饶道:“皇上,臣妾不敢了,不敢了,臣妾这就去着戎装,佩武器。”
可惜的是。为时已晚。给五大三粗的侍卫拖了下去。
“等等。”察必皇后喝道,侍卫停了下来。燕姬以为有了转机。忙叫道:“皇后,饶命。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察必皇后告诫道:“为妾者,不可无礼。你的一切都是皇上的,都是皇上赐予地,皇上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你好好记住这点。”
燕姬没口子地答应,道:“皇后,我记住了,记住了。皇上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来世,你做个懂得规矩的好妃子念你侍候皇上有功的份上,就赐你不流血而死。”察必皇后指着那些盛装而来的妃子们,道:“还有你们,也一并行刑。”
一群如狼似虎的侍卫把一群娇啼不已的妃子架了下去。
察必皇后把宫里杂役太监的装束检视一阵,其中有二十多个没有达到要求,她毫不手软,下令当场砍下脑袋。
孙武练兵杀了阖闾两个爱妃,达到震慑目的,察必皇后此举与此差不多,在她雷霆手段威慑下,那些宫中地杂役太监宫女妃子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
自古以来,对付臣属们无非是两手,一手是威,一手是恩,威用过了,该是安抚一下,让他们定定心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察必皇后虽是女流,于此道也不外行,扫视了他们一眼,道:“你们都看见了,不听从皇上旨意,必诛只要你们听从皇上的旨意,用心办事,朝廷不会亏待你们。你们好好办事,我赏你们黄金十两,杰出者可受上赏”顿了顿,问道:“都听见了吧”
在她如此手段面前,谁还敢说个不字,齐声大吼道:“遵懿旨。”
“皇上,臣妾治理后宫不严,致有此事,请皇上降罪。”察必皇后向忽必烈跪倒请罪。
忽必烈扶起道:“皇后请起,这不是皇后的错,错就错在朕对燕姬太过放纵。”如此当众自承对燕姬太地放纵,虽然面子话的成份居多,作为一个君王,也是难得了,和罪己诏没什么两样。
就在这时,轰隆一声巨响传来,城门口灰尘迷漫,泥沙飞扬。城墙终于抵挡不住炸药包无休无止的轰炸,给炸塌了。
吊桥失去了支撑,重重摔下来,砸在地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这巨响,对于忽必烈来说,是最为可怕地事情,他最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城门洞开,吊桥摔下,后面的的事情不用想都知道,任谁在这种危急关头都会震恐。
赵佥听在耳里,比天音仙乐还要好听,尖叫一声,跟着就是大吼一声道:“活捉忽必烈大宋朝万岁”一拍马背,率先冲了出去。玄甲骑兵跟在他后面,象潮水一样冲了进去。
在赵佥的想象中皇城里肯定是人心慌慌,那些一心逃命的宫人,杂役,太监,妃子,还有士卒好象惊慌的兔子一样,四下里奔走。然而,出乎赵佥意料的是,皇城里的情景与他想象的差得太远,他看见地一幕让他终生难忘,许多年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这一幕:皇城里地所有人都是戎装在身,手握利器,凝神待敌,没有慌乱,没有惊恐,更没有人惊奔逃蹿。就是那些女人也拿起了武器,凤目瞪得老大,注视着他们,好象他们是她们的猎物似地。
赵佥根本就不知道皇城里发生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去想,呐喊着冲了过去。迎接他的却是密如雨点般的箭矢,嗖嗖的破空之声格外响亮。
xxxxxxxxxxxxxxxxx
夕阳如血,残照下的皇城一片血红。
城门口涌动着一股赤红色的泉水,淙淙的水声中注入了护城河,护城河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红色液体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三十六章 十万火急
“快跑,南朝人来了。快点去逃命吧”蒙古散兵在大都街头奔走,惊慌失措,完全没有了他们先辈在成吉思汗时代横扫世界的英风豪气,惶惶然如一丧家之犬,双腿迈得飞快,恨不得一步跨到大草原上去躲起来。
驻守大都的蒙古军队不是五卫禁军就是怯薛兵团,这两支军都是蒙古军队最为精锐的部队,有总预备队之称,如此表现实在是出人意料,让人不得不想起一句老话“兵败如山败”,无论多么优秀的军队,吃了败仗后和最差劲的军队没什么两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蒙古军队遭到宋军突如其来的打击,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被打懵了。赵良淳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他知道深入大都的风险有多大,是以他要求各部的动作一定要快,一定要猛,一定要打得蒙古人回不过神来。同时,他深知虚实之道,派出小股部队在大都街上奔走,竖起大旗帜,大搞宣传,给蒙古人造成一种南宋大军压境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