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1(1 / 2)
和蒙古多元的、开放的宗教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蒙哥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就说过一句很富睿智的话:“我们蒙古人相信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主宰所有人的命运,但就象上帝让人的手生出互不相同的五指一样,上帝也允许不同地方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信仰。”
蒙古第三次西征虽然本意是清除暗杀教团,并没有打算向西征伐多远,由于诸多原因促使这次西征差点征服了埃及。
旭列兀在脱古思可敦的影响下,采取了偏向基督徒的宗教政策,对伊斯兰教进行无情地镇压,甚至屠杀,这可以从他在巴格达的所作所为看出。
蒙古人在进入巴格达后,旭列兀一次性赦免基督徒。对于伊斯兰教徒实施无情地杀戮,伊斯兰教男子全部给杀死,妇孺给运回蒙古做奴隶。历时十七天的大屠杀,有八十万人丧生。要是算上失去家园地人数的话,就有一百二十万人要么给杀死,要么沦为奴隶,要么背井离乡。按:这是别人估算的数据。我表示怀疑。
正是在这种偏向基督徒的宗教政策之下,蒙古这次西征具有极其强烈的宗教色彩。有人戏称这支蒙古大军为“蒙古十字军”。
蒙古人进入圣城耶路撒冷的仪式基督教色彩极浓,可以说很夸张了,走在头里的是基督教将领怯地不花,让穆斯林教徒气愤的是,他们把一座清真寺改作教堂,并在里面庆祝胜利。
有人说蒙古这次西征不得人心,只是一味杀戮。其实这是错误地,正是旭列兀这些宗教政策,使得他取得了成功,他在中东极其受欢迎,被视为救世主。进入耶路撒冷那天,基督徒们夹道欢迎,盛况空前。
当旭列兀和脱古思可敦死后,上百万基督徒哀悼他们。亚美尼亚的史料写道“基督教的两颗巨星坠落了”。按:至于原因我不想在此多说了,有机会的话专门写点文章出来。
脱古思可敦以其杰出的军事才干,过人的胆识,对基督教的虔诚赢得蒙古士卒地爱戴,听了她的话,无不是振奋异常。齐声高喊道:“要报仇报仇”
她演说中提到的艾因贾鲁和贝姗是让蒙古人这次西征蒙羞的两个地方。
艾因贾鲁是怯的不花战死之处,蒙古第三次西征就是因此战的失利而宣告终止,才让埃及幸免于难,为伊斯兰教保留了最后一块净土。
旭列兀一路西进,战事进展得非常顺利,以他手中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征服埃及,正当他准备进军埃及时,却传来了蒙哥战死的消息,不得不率领大部分军队赶回来。因为当时发生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地战争,他带着军队赶回来支持忽必烈。留在中东的兵力太少。才有艾因贾鲁之战的失败。按:历史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曾发生汗位争夺战。本书中重新设定,会有所不同,到时自会介绍。
蒙哥战死在钓鱼城下,是王坚和张珏的杰作。蒙哥之死,对于南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喘息机会,可是南宋并没有抓住机会,反倒是更弱了。埃及却因王坚他们的英勇行为而幸存下来了,真是历史地大笑话
艾因贾鲁之战失败后,蒙古军队表现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军队的最优秀品质,他们并没有惊慌,更没有投降,而是撤出战场,退到贝姗这个地方支起盾牌继续抵抗。一直打到箭矢用尽,才给马木留克王朝的苏丹忽都思全歼。
蒙古军队在中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向无败绩,艾因贾鲁之败是他们的心灵的创伤,脱古思可敦提起这事,蒙古军卒眼里无不是射出复仇的怒火,好象欲择人而噬的猛兽。
“他们卑鄙他们无耻他们要让成吉思汗的子孙互相仇杀”脱古思可敦很是满意士卒的表现,继续演讲,激励军心。
在历史上,忽都思虽然打败了怯的不花,但是他很快就给他地部下拜巴尔杀掉了。拜巴尔狡猾似狐狸,充分展示了不凡地外交才干,他探知钦察汗国的别儿哥信奉伊斯兰教后,马上派出使臣游说别儿哥。别儿哥对旭列兀屠杀穆斯林很是不满,就和拜巴尔结盟,对伊尔汗国宣战。
旭列兀不是一个认输地人,他很想雪艾因贾鲁之耻,由于别儿哥的原因,再也腾不出手来进攻埃及,才使埃及得以保全。
本书中,拜巴尔杀了忽都思,也和别儿哥结了盟,为埃及争得了一段和平的时间。别儿哥是拔都之弟,拔都死后把钦察汗国的汗位传给了他,他和拜巴尔结盟之后和旭列兀打了几仗,互有胜负,没有占到便宜。在旭列兀的努力下,他终于同意不再与旭列兀打仗,联起手来对付埃及,因为旭列兀对他说的话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不能互相仇杀”
脱古思可敦的话又一次触到了蒙古军卒的痛处,无不是急于求战,大声呐喊道:“报仇报仇”十几万人齐声高呼,声震长空。
脱古思可敦拔出弯刀对着拜巴尔的战舰一指,她这一指好象在变魔法,不计其数的蒙古战舰对着拜巴尔的舰队冲去。要是从空中望下去的话,只见一片船桅之林,海面上没有一点阳光,很快就把拜巴尔的战舰给围住了。这场发生在地中海的大海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这场大海战发生在万里之外,但是对于南宋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南宋得到了不少好处,特别是大量的阿拉伯马匹的到来,对南宋的军事实力提升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王妃真是了不起她是一位杰的雄辩家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将领”别儿哥对站在身边的旭列兀赞叹不已,道:“怪不得先可汗对她如此器重王爷,你真是有福气”
旭列兀很是幸福地道:“王爷说漏了一点,王妃还是一位很好的妻子能够娶到她,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从箭壶里抽出一枝箭,道:“王爷,一枝箭很容易折断”一下把这枝箭折断,再抽出一束箭,道:“一束箭就不能折断”
这是成吉思汗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的话,意思是要他们团结起来,不要相互攻击,蒙古人才能永远强大。
别儿哥明白他的意思,右手握住旭列兀的右手,对于起誓道:“别儿哥以成吉思汗的名义起誓,终此一生不做对不起成吉思汗的事草原上的雄鹰永远是兄弟”
旭列旭右手一用力,紧紧握住别儿哥的手,道:“草原上的雄鹰永远是兄弟成吉思汗的子孙决不相互仇杀”
两人之间因为宗教分岐引起的误会就此冰释,一场在中东地区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有中东地区,还有印度和欧洲。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三十章 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