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7(1 / 2)
上处他以极刑。”
败坏江山,敌国之间互相败坏。扬明道长做为南宋地使臣,他的目的就是来败坏蒙古人的江山,难道还会帮助蒙古不成一语道破真谛,可圈可点之词
“众卿平身”忽必烈不温不火地道:“道长此言堪称妙论,妙论。”边说边抚掌,一副很是赞赏之态。
这摆明了是一个美丽的言词包裹地陷阱,应该直斥其非才是。没想到忽必烈居然抚掌称妙,着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群臣吃惊地看着忽必烈,很是难以相信。
扬明道长却知道忽必烈这话只不过是个过渡,后面的话才是正题,马上就要到来,凝神静听忽必烈地话语。
果不其然,忽必烈接下来的话是说:“道长此意甚好。的确是息天下刀兵的良策。当今天下所苦者唯大元朝与南朝战端。若南朝向我朝称臣纳表,则天下刀兵自息,士卒归家,男耕女织,天下富足,则赵祺先生之德天下共称。仁过三王,德过五帝。朕有仁慈之心,封赵先生为王,赵先生富贵不失,千秋万载子孙昌顺,不亦美哉。”
这是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扬明提出息刀兵之策,忽必烈大加发挥,反守为攻,要南宋称臣纳表。这事根本就不可能。只要稍有头脑之人都想得到。但是如此一说,忽必烈就不失主动权。在这场舌战中占了上风。
扬明道长也不是好惹的,哪会让忽必烈得意,笑言道:“陛下可知鹿化虎的故事”
象扬明这种能言善变地人讲个故事比喝碗南瓜汤还要简单,可以说张嘴即来,忽必烈虽然聪明绝顶,又哪里知道他要说什么故事,不动声色地道:“朕愿闻其详。”
扬明道长开始讲寓言故事,道:“贫道在山中潜修,一天,贫道看见一只鹿为猎犬追逐。猎犬凶猛,奔走如飞,鹿却气喘嘘嘘,难以为继,眼看就要给猎犬追上。就在这时,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鹿一下子变成了一头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对着猎犬就咬了过去。猎犬正在自鸣得意,万万想不到会有如此事情,眼见就着就要给猛虎吞噬,贫道心有不忍,喝道猛虎猛虎,尔乃山中大王,何故欺一平阳之犬,猛虎对贫道微一点头,虎吼而去。”
忽必烈何等样人,哪会不明白他的意思,马上就道:“敢问道长,谁是虎谁是犬”
“陛下圣明之人,自当知晓。”扬明非常技巧地道:“贫道此来,是为解蒙古之危而来,陛下置贫道之言于不顾,必将后悔莫及。”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那就是南宋是虎,蒙古是犬。这个故事本身没什么创意,一点也不新鲜,妙就妙在与现在的形势极为吻合,先前的南宋非常弱小,四十多年来任由蒙古欺凌,而无还手之力,现在的南宋大不相同了,已经化身为虎,准备收复中原了。
扬明道长的意思是说:要是忽必烈不听从他的话,退兵塞外地话,南宋大军一到,蒙古必将败军覆师,忽必烈到时追悔莫及了。
群臣都是才思敏捷之人,哪有不明白他话中之意,群起斥责扬明道长:“住口大胆妖道竟敢侮辱大元朝。来人,把妖道拉下去斩了。”
扬明如此高调把蒙古比作狗,对于自视极高的蒙古群臣来说,是莫大的侮辱,扬明道长足以死一万次了,还有不下令把他处死的道理。
殿前武士冲上来,如狼似虎一般,架着扬明道长往外就走。忽必烈心想正好趁此机会好好给扬明道长一点颜色瞧瞧,也不阻止,坐在宝座上静观扬明道长如何应对。
要是换个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又是斥骂,又是蹦跳的,摆出一副不屈姿态。而扬明道长的表现却是与众不同,他好整以暇。一点惊惧之色也没有,也没有怒斥喝骂,只说了一句话,道:“不要你们动手,贫道自己走就是。”大步一迈,跟着殿前武士往外就走。
如此平静地面对即将到来地危险,比起那些又是喝斥。又是怒骂来,就高了好几筹。忽必烈不住点头,脸一沉,喝道:“扬明,你这妖道,你死到临头,还有什么话要说”
“没有。”扬明非常干脆地回答,道:“就是有话。我也不对你说,我会去和成吉思汗辩个明白,他地子孙为何会堕落到这种程度,不敢真刀真枪与人在战场上拼杀,只知道斩杀孤弱之使者。”
忽必烈知道象扬明道长这种人再试也是没用,挥手道:“放开他。”金殿武士闻言放开扬明道长。忽必烈称赞道:“道长能言善变,胆识过人,不惊不恐。是出使绝国的人才。”对群臣道:“你们都看见了吗大元朝不缺人才,人才济济,但是,朕求贤若渴,不怕人才多,人才是越多越好。道长可否入朝为官道长只要应允。道长有什么请求,尽管说。”
如此当着群臣之面称赞敌国使者的事,忽必烈并非第一人。在汉代,汉使出使匈奴就有不少汉使得匈奴单于的尊重与称赞,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个。
“皇上圣明,大元必昌”群臣一齐颂扬。
如此盛赞敌国之使虽非忽必烈的首创,但这种度量的确非同小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刘到,扬明道长在心里暗自赞叹,心想怪不得清风子这样地高人都对他很是心仪。其人真有过人之能。道:“谢陛下谬赞,贫道本是华夏人。不敢为异族效力。”
这话说得很是平淡,但是话里的坚决之意却是谁都听得出来,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斩钉截铁
“来人,给道长看座。”忽必烈对端着锦墩地太监道:“近点,再近点,对了,就是这里。”皇帝赐座,仅是对自己地臣子而言,对敌国之使赐座并非没有,也不多见,忽必烈如此做为,已经够让人感动的了。更让人感动地是,他居然要太监把锦墩放得离他很近,要是扬明道长暴起发难,行刺于他的话,问题就很严重了。
群臣马上上奏道:“皇上,万万不可。”
扬明道长一下脱下道袍,露出里面的贴身衣服,伸手就要在身上拍拍,示意自己没有暗藏利器,忽必烈笑道:“道长不必多疑,道长不是那种小人,道长,请过来就坐。”朝群臣挥手,道:“你们也起来。给他们赐座,你们都坐下来,听听道长的高见。”
太监送来锦墩,群臣谢过恩,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