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1 / 2)
不是。你要是不去的话,你就是朝廷的罪人。”说到后来,语气已经很是严厉。
段干木知道李隽决心已下,无法更改,只得道:“皇上,我去就是了。皇上,那你去哪里这里很危险。不能呆了。”
“这事。你就放心吧,我哪会笨到呆在这里让蒙古人来抓我。我要去做一桩大买卖。”李隽淡淡地道。段干木却明白。李隽已经有很好的主意,放心了不少。
xxxxxxxxxxxxxx
太平镇是紧邻伏牛山的一个小镇,不过几百户人家,总人口不过千把人,根本就不重要。然而,这个小镇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南宋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个小镇开始,中原百姓开始了轰轰烈烈反抗蒙古统治地斗争。
南宋大军在李隽的统率下大举北伐,光复中原之时,这支力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给南宋军队以有力的支持。
沉沉夜色中,天空中只有一轮长着毛的弯月亮,老百姓称之为毛月亮。毛月亮的光辉很是黯淡,夜晚朦朦胧胧,非常的静谧。
正在熟睡中的老百姓给一阵惊天动地地声音惊醒过来,道:“王师来了,朝廷打回来了。”这声音惊天动,震得地皮都在抖动,就是睡得再死也会给惊醒过来,要是醒不过来,恐怕只有四只脚的某种动物了。
老百姓给惊醒过来,无不是摆出一副惊愕惊讶的神色,不知所措。南宋现在的形势很好,战场上节节胜利,蒙古军队一败再败,南宋北伐中原之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然而,这事也太突然了,任谁都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老百姓不相信,李隽是早就想到了,早就做好了安排。老百姓还在惊疑之中,就有人来敲门了,敲门的都是老百姓,他们和当地老百姓有共同语言,说起话来亲热得多,他们一边敲门一边说些家常话,太平镇地老百姓不得不来开门。
这门一开,问题就来了,一切都变了。李隽带来的老百姓正在完成李隽交给他们的任务,那就是马上收拾东西,跟他们一起行动,因为他们得到警告:鞑子的大军正从后面追来。
其他的话,老百姓也没有说,太平镇的老百姓不会不知道后面的话就是:鞑子大军来了,你们也活不了,唯一的活路只有跟着他们一道行动。
太平镇的老百姓虽然恋家,但是性命毕竟重要,哪有不怕的道理,马上收拾起东西,跟着李隽他们出发。
李隽已经有了主意,就是要给老百姓们找到一个可以安身地地方,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到一个根据地,经过权衡,最好地去处就是不远的伏牛山,一定要在蒙古军赶到之前进山。同时,还要有足够多地人手,足够多的粮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隽充分发挥了他“廖作伪言”的本领,每到一处都要老百姓吼“朝廷打回来了,王师来了”,再派一些精明能干的老百姓去帮忙,要当地的老百姓跟着他们行动。
李隽摸准了老百姓怕蒙古人的心理,只要他派出去的人一说“鞑子大军就在后面”,由不得当地老百姓不跟着他们走。是以,李隽的队伍好象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不出三日功夫就有上万人了。
李隽的话也不全是伪言,蒙古军队真的是跟在后面追,要是这些老百姓不跟着他们走的话,肯定是要遭殃。
蒙古人的反应也不慢,很快就集中军队从后赶来。李隽派出侍卫带着挑选过的精明老百姓四处活动,给蒙古人制造假象,让蒙古人以为他们是向南去。
眼下正是回归热潮大起之时,蒙古军队真的以为他们会向南去,派人向南追去。直到追不到人,他们知道上了大当,再回头从后追来,可惜的是已经晚了,李隽已经带着老百姓进了伏牛山。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章 大战伏牛山
伏牛山地处现在河南省的西南部,绵亘八百里。西接秦岭,东连霍山,北望洛城,南临汉江,西北靠近熊耳山,地理位置极为不错,既是很好的藏身之处,又是很好的战略基地。要是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北伐之时会给军队以有力的支援,正是从这点考虑,李隽才决定带领老百姓进山发展。
说实在的,李隽带领这些老百姓进山非常非常不乐意,带老百姓进山后会非常艰苦,日子会过得很艰难。倒不是李隽怕吃苦,李隽这个战争英雄什么样的苦头没有吃过,哪会在乎这点苦楚,而是因为进山后没有住处不说,还没有吃的,再加上正是冬季,到处是冰天雪地,朔风怒吼,吹在身上如刀似割,伏牛山是河南省最高的山脉,温度就更低了,其中的苦楚有多少不用想都知道。
但是,李隽也是迫不得已,不得不为,要是李隽放手不管,不用说那些老百姓肯定是死路一条,他们回到家乡肯定是给蒙古军队抓住吊死,那些自发回归的老百姓的下场也是如此。
这种事情李隽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决心拯救他们。他救下的老百姓数量不多,只有几百人,再加上他派牛远辉他们从别处带来的老百姓也不过千把人,以此少得可怜的人数根本就无法与蒙古人对抗。
要是别人,肯定是无法应对,对于李隽来说就是别人认为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也有办法,略一审视。李隽决定去伏牛山,把大本营安在伏牛山上。进山地苦楚虽然多得很,但是总比等死强得太多吧。
李隽是个富有远见的人,他预见到蒙古军队必然会从后追来,蒙古军队最善长破坏,他们所过之处必然是一片废墟,他们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所到之处的老百姓。李隽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廖作伪言”。把这些老百姓带上,一起进山。
群峰耸峙,千岩竞秀,万壑峥嵘,林木幽深,白雪皑皑,一片银装素裹。伏牛山好象是用银子造就似的。伏牛山的自然风光极其优美,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很好地旅游胜地,要是在平时的话,李隽肯定是会以诗人地心情来赏景。现在,他根本就没有心思浏览美丽的山色,因为他要给老百姓创造生存的机会。
伏牛山固然是藏身的好地方,但是新来乍见。没有住处,没有生活用具,要是不处理的话,冻饿二字就会要了很多老百姓的性命。
“牛远辉,你们去伐木造房。时间紧迫,房子就不用造得中规中矩。能够遮风挡雪就行了。房子不要建在山岭上,也不要建在山坡上,那里的风大,会很冷,找地势低矮地地方造。造好了就把老人,孩子,女人,病人安排进去住。年青人,身强力壮的就先让让,最后再住进去。”李隽对牛远辉分派任务道:“这事。你看着点。灵活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