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8(1 / 2)
了,是该结束的时候了。该给博尔忽一点厉害瞧瞧了。”策马来到一队一脸激愤,眼球充血的宋军面前。
这支宋军是李隽特地留出来的预备队,从兵法上说,决不允许把所有的部队一次性投入战斗,那样做的风险太大,因为一旦出了意外,手里没有兵力投入,失败的可能性大得多。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滑铁卢之战,拿破仑手里有足够的预备队,即使布留歇尔赶到战场也不能把拿破仑怎么样,问题是拿破仑用光了兵力,才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全线崩溃。李隽深明此理,特地留下这支部队做这次大战的预备队。
李隽开始激励士气,道:“将士们:你们脚下的这片草原,曾经写下大宋朝地辉煌。蒙哥鞑子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侵占四川的军事行动。天佑朝庭,蒙哥死在钓鱼城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再次书写大宋朝的辉煌。将士们,拿起你们手中的宝刀,用鞑子的鲜血铸就我们新的辉煌”拔出宝刀,高举在头上。大吼一声:“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
白马也是兴奋起来了,一个人立。灰聿聿一声长嘶,鸣响在草原上。
为了把效果最大化,李隽把这支预备队放在阵地上观战,这一招和对付郭侃突围时如出一辙,效果出奇地好。将士们看了大半天,胸中地烈焰熊熊燃烧,早就求战意沸腾。热血如沸,最想听到的就是李隽要他们出战地命令。
“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将士们为李隽富有磁性的演说激起无尽的士气,怒吼起来。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的呼声,宋军不知道呼喊过多少回了,每次的呼喊都有不同的声势,这次也不例外,一吼起来如同山崩海啸一般。席卷了这片草原。
李隽把宝刀对着蒙古军队一指,大吼道:“杀”一拉马头,率先冲了出去。预备队在他身后飞驰而去,好象一股狂潮向蒙古军队卷去。
打了这么多的胜仗,李隽都没有亲自上阵地经历,这次亲自突阵。对于宋军来说,激励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将士们见了黄罗伞盖下的伟岸身躯无不是精神振奋,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无穷无尽的精神。就是受伤倒地的士卒也会支撑着起来,再次投入战斗。
没有武器的将士们不用拳头打,用牙齿咬,会用尽他们想得到的一切方法,哪怕是抱着蒙古军卒在地上翻滚撕咬。要是他们无法爬起来,无法参与战斗。也会大吼道:“杀啊杀光鞑子”呐喊助威。为同伴鼓劲。
这种场面,正如李陵在他的名篇答苏武书中所言“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此时地宋军仿佛不是身肉之躯,而是一架战争机器,宝刀砍在蒙古军卒身上感觉不是在杀人,是在砍南瓜。他们最想听到的就是蒙古军卒临死之前的惨嗥,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声音是美妙的乐章,让他们热血如沸,会给他们巨大的满足感。
宋军仿佛一股涌动的海潮,把蒙古军队给淹没了,原本衰败地秋草变成了红色。
这场战斗打得有多惨烈,只需要说一件事朋友们就知道了,据当地的牧民说,来年春天这里的草不是青色,而是红色,那是因为草吸收了土壤中的血渍变成了红色。
“南蛮的骨头真硬。”博尔忽血染征衣,吐出一口气,看着手中的弯刀,已经磕出不少缺口,他已记不清杀了多少人。他杀的人中不止有宋军士卒,还有临阵脱逃的蒙古军卒。
蒙古军队一向以作战凶悍著称,即使是打了败仗也不会逃走,然而这次却是例外,在宋军排山倒海般的攻势面前,有不少人逃跑,博尔忽自然是对他们不客气,当场处死。博尔忽的努力仍然无济于事,回天乏术,不能挽救失败地命运。
此时地蒙古军队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悍气,个个士气低落,精神不振,这是覆灭地征兆。反观宋军,却是越战越勇,是贪婪的绞肉机,正在无情地吞噬着蒙古军队的生命。特别是李隽所到之处,必然没有活口,要是真有活着的东西,也许只有地上的秋草。
要是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是神的存在的话,李隽在宋军心目中同样是神的存在,他亲自突阵,带给宋军士卒的振奋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所到之处的宋军无不是舍生忘死,砍杀蒙古军卒,就是受伤倒地的蒙古军卒都不能幸免于难。不是说还有一口气,就是早已没有了生机的尸体也会给宋军砍上几刀。
在如此近乎疯狂的打法面前,要是还能有人存活,只能归功于奇迹了。
蒙古军队丢下的尸体越来越多,存活的越来越少,博尔忽知道非撤不可了。在心里哀叹一声“此一时,彼一时”,下令道:“撤。”蒙古军队在他地指挥下边打边撤,准备脱离战斗。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硬仗,李隽并没有使用过多的谋略,完全是力量的碰撞,宋军赢下来了。这标志着宋军的战斗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即将取代蒙古军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军队。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这一目标已经近在咫尺。
李隽哪会让他走脱,指挥宋军从后面追去。夜色深深中地松藩草原上上演了一幕奇观,不计其数的火把在草原上飞驰,要是从天空望去地话,火把多得象夏夜中的萤火虫儿。尉为奇观,让人叹为观止。
败退中的博尔忽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行动已经失败,他不可再在四川站稳脚,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从原路返回。对于退走一事,他还是很有把握,他相信就是算李隽知道他来了四川,也不可能知道他走的那条道路。即使他李隽知道了,也不可能切断他的退路。因为他走地那条路非常险峻,他派有军队把守。
别的不说,就是天险腊子关口他就派有一千多精锐部队防守。腊子关号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隽就是派出一万人的兵力也是无能为力。腊子关口易守难攻不说,兵力难以展开,再多的军队也是派不上用场。
然而,事情并不如博尔忽想象的那样美好,他根本就不知道天险腊子关口已经落入了解晋的控制中。拿下腊子关口对于解晋来说,非常轻松,派人爬到山顶上去,把炸药包不断往下扔,把博尔忽派驻在这里的军队炸成肉块,解晋再去接收无人防守的关口就是了。
攻占腊子关口之所以进行得如此顺利。还是李隽地主意。红军当年攻占腊子关口就是从悬崖爬到山顶上攻占了的。李隽知道这个办法告诉了解晋,要拿下腊子关口还不是小菜一碟。博尔忽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以为山顶无人上得去,腊子关口固若金汤,只要守好关口就行了。
“那是什么人打起的火把”撤退中的博尔忽望着前面一片光亮问道,这是不计其数的火把发出的亮光。
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答,他自然是得不到答案。
“大宋朝万岁”博尔忽正想派人去问个究竟,一声惊天动地地战号从亮光处传来。
此处不是别人,正是在这里等候他的小骠骑解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