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3(1 / 2)
高达他们各自负责一个地区,是各自为战,难以统一行动,没法协调。杜大用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计划。决定把淮西、淮东、蕲黄和郢汉四地下成一盘棋,四地互为表里,相互声援,让蒙古人难以相互支援。”
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这四地相距遥远,要完成这盘大棋。就需要一支军队跨地区作战,穿针引线,把四地连在一起。担负起这一重任的就是解晋将军统领的骑兵,他们是好样的,他们很英勇,从扬州之战开始,一路向西奔袭,先是拿下蕲州,再是黄州,再到达江汉平原。送了一个大饺子给阿术。阿术这人能征善战。就是肚子小了点,吃不下。把饺子带回北方去了。”重重一下敲在墙上。
李隽还真是能说,把高达和解晋包抄阿术地事给他说成是送了一个大饺子给阿术,把阿术战败的事说成是肚子小吃不下饺子。
廖胜功他们都是极为聪明的才智之士,自然是明白李隽话里的意思,忍不住笑起来。
廖胜功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道:“怪不得张世杰在合肥唱了一出好戏,一来可以把淮西之地的蒙古军队吸引到合肥附近聚而歼之,二来可以分散阿术的注意力,要他注意合肥,无法照顾到蕲黄之地,便于解晋奔袭。
“以姜新一旅偏师进入黄州以北,佯作进击之势,一是可以诱使蕲黄之地的蒙古军队聚到一起,便于全歼,二是把蕲州和黄州两地地兵力北调,为解晋的奔袭减少压力。妙计妙计一石数鸟”
廖胜功不愧是优秀的战略家,一语道破了杜大用计划的精髓,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也是点头称赞不已。
李隽把战报递给李庭芝他们,道:“你们看看,这就是张世杰他们送来的战报,厚厚的一摞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怪不得皇上这么开心。这么多地捷报,换作谁都会很开心。”李庭芝在心里如是想。
廖胜功把战报看完,赞叹道:“好一招打草惊蛇”这是当日张世杰听完杜大用的计划后给出的评语,没想到廖胜功也是这样看,正所谓英雄所见皆同。
张世杰,高达,赵良淳和解晋他们除了向李隽报捷外,自然是要极力推荐杜大用。李隽看了战报,立即派段干木去把杜大用接到上书房,两人促膝长谈,李隽认为杜大用是一个拥有冷静头脑、机智沉着、善于抓住问题、军事才干杰出的战略家,决定重用他,才他把带到这里来与廖胜功他们相见。
李隽看着杜大用道:“杜大用,你把你的看法向祥甫他们说说。你的看法很有见地,很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皇上谬赞,臣不敢当。”杜大用走到地图前,准备开始发表他对目前南宋军事形势的看法了。
廖胜功,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的人,完全想得到能够下出如此妙棋的杜大用,他地看法定然是非常独到,一定会让人获得启发,做好了敬聆诲言地准备。
“皇上,廖将军,李丞相,文丞相,陈丞相,大用末学后进,敝陋之资,不敢班门弄斧。皇上有旨,大用不敢不遵。大用一点浅见,不到之处,敬请指正。”杜大用先是来一通非常谦虚的开场白。道:“皇上,臣以为我朝虽然大胜了,但是问题依然不少,朝庭应该做好三件事。”
南宋地问题是不少,这点已经是共识,李庭芝他们并没有因为连战皆捷而自大,反而是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杜大用这话说到文天祥他们心里去了。尽皆点头赞同,文天祥问道:“哪三件事”
“大用认为,淮东淮西蕲黄之地,以及郢汉之地都是富厚饶给之地,我朝光复这四地对于我朝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我朝的实力将会飞速提升。”杜大用开始剖析,道:“这种好处。我们能够认识到,蒙古人也能认识得到,他们必然重整大军,进击这四地。因而,朝庭要做好反击的准备,这是第一件。”
“对对对。”杜大用的话给李庭芝他们的赞同声打断。
这个问题,李庭芝他们也是这么看的。对于忽必烈来说,即使不能占有这四地。也不能让南宋安然拿回,让四地处于动荡不安地局势也比给南宋治理好强得多,必然要进攻。
杜大用接着道:“准备反击的方式有多种,不一定就是等着蒙古人来打朝廷,朝廷也可以主动进攻。大用认为,主动进攻地地方可以选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进攻山东,另一个是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这是第二件事。这两地打得越好,牵制住的蒙古军队也就越多。”
这点,李隽的计划中就提到,廖胜功他们已经了解,算不得新鲜,只能算是“英雄所见皆同”,大家想到一块去了。
“皇上,请恕臣直言。”杜大用向李隽请罪。
李隽知道他会言及朝廷短处。笑道:“说吧。直言无罪。”
“谢皇上。”杜大用谢过恩后。分析道:“皇上,臣以为我朝打了不少的胜仗。军队的士气空前高涨,装备也很精良,技战术理论已经更上一层楼,但是我朝军队的普遍战斗力和鞑子比起来还有一段差距。鞑子虽然是我朝地死敌,但是臣认为鞑子的确算得上一支优秀的军队,装备不错,技战术水平都很高,砍杀更是高超,配合很好,骑兵的机动能力很强,我军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超越。”
这点,李隽也曾言及,和廖胜功他们商讨过这一问题,李隽还告诫他们:“不要因为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就自高自大,就瞧不起对手了,那是要吃败仗的。”
廖胜功发表看法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也是这么认为。你认为要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廖将军,大用认为我朝不能在短期内把军队的实力全面赶超鞑子,但是朝廷可以把部分军队地实力提升上去,把这些军队当作战略突击力量使用,对敌人的重要设施、战略目标实施打击。”杜大用发表独到的看法,道:“我朝已经有不少先进的装备,比鞑子的装备先进得多。大用认为,这些装备一时之间难以全面装备军队,可以装备部分精锐部队。一句话:尽可能多地集中使用高技术装备来武装部分精锐部队。皇上,臣以为,我朝成立战略部队已经迫在眉睫,还请皇上圣裁。”
组建战略部队,李隽早就有这种想法,只是出于诸多原因一直没有实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能够统观全局地战略部队指挥官。廖胜功固然能够胜任这一职务,但是他负责的事务太多,不能再给他加任务了。柳河子和郑静和都是不错的人选,但是前线需要他们,也是派不上,是以这事才一直拖着。
李隽招呼杜大用坐下,看着李庭芝他们问道:“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