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3(1 / 2)
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就行了。当然,不是交流他们长生不老之术,而是要交流他们如何炼丹以及在炼丹中发现的可贵现象。另外,还可以找一批聪惠的孩童进行培养,培养成我们的化学家。我这里有一个玻璃的配方,你们先把玻璃制出来,一切都好办了。”
熟悉科技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化学的前身就是炼金术,这是西方的称谓,在中国的称谓就是炼丹家。那些在炼丹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炼丹家们,其实就是优秀的化学家,只不过当时化学还没有发展起来,还在雏形期。炼丹家发明的东西真的不少,火药就是炼丹家无意中发现的。
在当时条件下,要想找到熟练的化学工人,除了炼丹家,再也不找不到了,李隽才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来了。
古代的炼丹家都是隐居山林的“高士”,很受人尊重,清高自傲,不会下山的。李隽这话着实有点让黄永善和沈毕为难,二人互望一眼,为难之极地道:“皇上,这能行吗”意思是说,怎么把这些人请得到。
李隽笑着道:“就说朝庭要举办一个炼丹大会,他们自己就会来。”这些隐居高人们一向自重,但是最想得到的就是如何提升炼丹技术,羽化升仙,达到长生不老在目的,朝庭举办一个炼丹大会,他们还不乐疯还有不削尖了脑袋往里挤的,那是非来不可。
李隽的话音一落,一片轻笑声响起。李庭芝他们再也忍不住了,笑出声来。他们是万万想不到李隽会撒这么大一个谎,由不得不笑。
这道旨意一下,不仅催生了南宋的化学工业,还使得“山林隐逸之士俱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隐居深山去炼丹了,都跑去学化学去了。
炼丹中发现的可贵现象在玻璃的帮助下,可以发展成一门技术,可以申请专利,获得丰厚的回报,谁还跑到深山老林里去炼丹,过那种名为“吸朝露,饮甘霖”,实则餐风露宿的苦日子
这道旨意还有一个很好的后果,就是炼丹家绝迹,再也没有人仰慕隐居高人了,也不会有人再梦想着羽化升仙,长生不老了。这个存在了数千年、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传说,给李隽轻轻一语终结了。按:据考证,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取得很高的成就,却没有发展成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使用透明的玻璃器具,使得很多非常宝贵的现象没有给观察到,最终使得化学成了“进口货”。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二十六章 扬州会战
按:本章昨天就该发表,考虑到大年初一就发表刀光剑影的战场章节也不太好,就推迟到今天发表。请朋友们谅解。
就在李隽对南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各路大军按照他的部署,进展顺利,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大片大片的国土被光复,取得了宋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国土,檀道济的北伐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据元史记载,张弘范能征善战,很得忽必烈的赏识,曾经付与他大权,要他率军扫荡南宋余部,他自己向忽必烈进言,要求自己当副手,另派一名蒙古将领来主持大局,忽必烈没有同意,把他的权力放在蒙古人之上,由此可见此人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
谁也不能否认,张弘是一等一的人才,军事才干非常杰出,他一家三代都以军功起家,在元朝位极人臣。只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南宋所用,却为异族效力,实是让人痛心。
张弘范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很得忽必烈的赏识,一向少把人瞧在眼里的神人郭侃对他也是青眼有加,郭侃率军南下江南时,派他去淮东地区,与史天泽一道,收拾淮东乱局。
张世杰率军援救扬州,轻兵急进,千里奔袭,一举解了扬州之围,和李庭芝在高邮再败史天泽之后。本来有机会把史天泽彻底赶出淮东地区,由于阿术去了郢汉之间,淮西吃紧,两人不得不放弃这一机会,率军西进,准备渡过长江,驰援江南。这才使得史天泽有机会收拢残部。稳住蒙古人在淮东不多的几个地方。
张弘范一到淮东地区,接收了史天泽地军事指挥权。积极策划反攻。他抓住宋军在江南与郭侃大军大战无暇他顾,淮东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率兵猛进,一举攻占了不少地方,最后兵临扬州城下,再围扬州。
扬州自从上次给张世杰解救之后,不到半年时间。这座历史名城、战略咽喉又一次被围。对于扬州的重要性,张弘范自然是知道,这是淮东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也是淮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咽喉,只要拿下扬州,一切都将会改观。因而,张弘范指挥元军对扬州城实施猛攻,他可不想犯史天泽上次犯过的错误。在胜利即将到手时却给张世杰破坏,没有拿下扬州不说,还吃了败仗,差点连在淮东地区的基地都给丢了。
李庭芝离开淮东时,把淮东事务交给助手姜才处理。姜才忠义过人,英勇善战。审时度势,知道扬州兵少,不可能守得住所有地地方,以他现有的兵力也不可能实施反击,决定放弃那些不重要地地方,集中兵力守住扬州,等待朝庭援军。当时,李隽率军在江南与郭侃大战,胜利在望,只要江南一胜利。援军必然赶到。到那时,里应外合。打他一个大胜仗也不是不可能。
姜才的处理很是得法,淮东地区的宋军集结在扬州,也有五万之众,面对张弘范八万大军也是不落下风。
可惜的是,姜才的副手朱焕在巡城时给流矢射中,不治身亡。历史上的朱焕是个叛徒,正是他出卖了扬州,也正是他的谗言,才有李庭芝和姜才给蒙古人杀死地的悲剧,也许历史重来就是为了诛灭他这种叛徒,才让他中流矢而死。
史天泽急急忙忙走进张弘范的帅帐,施礼道:“大人召末将前来,不知道有何要事”
自从扬州战败后,史天泽是流年不利,连战皆败,在高邮一战中要不是给部下拖着跑掉,肯定成了李庭芝和张世杰的俘虏。这位攻打襄阳的一手实施者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英风豪气,变得有点颓丧了,直到张弘范率军到来,才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昔日的风范。
张弘范把手里的情报递给他道:“你看看吧。”
史天泽接过看了一遍,忍不住脸上变色,道:“大人,这,末将愿意去阻止他们来援。”情报报告地是赵良淳已经率领十五万大军赶来扬州,要是赵良淳的十五万大军赶到的话,再加上扬州城里的军队,宋军就有二十万之众,张弘范在扬州的军队只有八万,兵力悬殊太大,自然是要吃亏。
史天泽也是一代名将之才,不会不明张弘范的意思,他地意思是要史天泽马上率军去阻止赵良淳,他自己好集中兵力猛攻扬州城,争取在赵良淳赶到之前一举拿下扬州城,到那时一切都会改观。
“嗯,这事非你莫属。”张弘范对史天泽的理解力很是满意,道:“你也得小心点,现在的宋军不是往日的宋军了,战斗力提升了不少,不再是一触即溃之军。忠和之败,给他们增添了锐气,一句话:一切小心行事。”
在攻打襄阳之时,史天泽是一手实施者,而张弘范还是他的部下,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张弘范居然变成他的上司了,自己反倒要听他的指挥,一想起这事,史天泽的心里就有一种别扭感,应道:“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