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6(1 / 2)
全皇后也是冒了天大的风险做这件事,她本人并没有什么过错,错只能是错在赵孟这个野心家,李隽哪会怪罪她,把她扶起道:“事情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谁也想不到。按照赵睿的说法,春儿并没有说出我们给寿和圣福的尸身动过手脚一事,而赵睿他们又大叫大嚷亵渎了寿和圣福的尸身,这其中有什么奇特的事情没有”
春儿再聪明,她也不可能想得到这种来自千年以后的办法,赵孟就算老谋深算也最多想到谢道清死了,全皇后秘不发丧而已,断不可能想得到常瑜给她地尸体动过手脚,这其中肯定还有问题。
全皇后想了好一阵子道:“皇上,臣妾想起来了,几天前,臣妾因要处理春儿地善后事宜离开过小佛堂,等臣妾回去后,好象好象,不,臣妾可以肯定有人来过。虽然这人很是小心,把东西都还原了,但臣妾感觉得到有人动过寿和圣福的尸身。”
没有证据,只是凭直觉,就有点不太可靠,李隽看着全皇后,只见她睁着一双美丽地凤目,信心十足,道:“要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清楚了。他们说的亵渎仅仅是指把寿和圣福的尸身冷藏起来一事,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把甘油注入她体内。”
在宋代,把某油注入谢道清的体内,是杀头的死罪。把她冷冻起来,也是死罪。两条都是死罪,但是一条总比两条好,李隽的话音一落,全皇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来她一直很担心此事。用现代方法处理谢道清的尸体,宋人哪里想得到,只要李隽,全皇后和常瑜不说,没有人知道。
李隽接着问道:“你知道这人是谁吗”
全皇后想了一下,微摇螓首,道:“臣妾无能。”这样说是不知道了。
“这是内奸。他的手伸得真够长的,居然伸到皇宫里来了。”李隽微一凝思,马上得出了结论,道:“要捉这个内奸不难。”
正在这时,太监盛依慌慌张张地进来报告,道:“皇上,赵孟王爷带领宗亲叩阙。”他的话没有明说,自然是指赵孟亲自出马了,带领一干宗亲逼宫了。
“哼”李隽重重哼了一声,道:“朕就去会会他。”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章 叩阙事件
李隽站在皇城上看着皇城外面的广场,广场上跪一地宗室子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上至年纪大得走路都要人扶,小到才会吃奶,跪得整整齐齐,不失礼仪,显示了皇家的大气派。
仅仅是在一年前,当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他雷厉风行处死贾似道后老百姓也曾在这里叩阙叩谢皇恩浩荡,为民除害。时间才过去一年,这里又是跪了一地的人,他们不是来向李隽叩谢他拯救大宋朝的功德,而是来大兴问罪之师。
非常明显,发起这次叩阙的人非常阴狠,别的不说他把年纪大得走路都要人来扶的老人都唆使来了,可见他的用心有多么的毒。他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要这些老人倚老卖老,赖在当场不走,看李隽如何收拾。要是一个差错,死上几个那才叫好。
李隽是个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这人的歹毒用心,在心里暗笑,心想自己也曾经是个老人,对老人的需要非常了解,要是给这点小题目难住了,还如何打得败忽必烈百万大军。
跪在最前面一人正是赵孟,五十多岁年纪,三缕长髯垂于胸前,穿着一袭淡蓝衣衫,再加上颇为英俊的脸蛋,倒有几分英武之气,也有几分儒雅,是个让人一见就会起好感的那种人。要是个不了解他的人,绝对想不到他的城府很深,深得让人可怕,还会把他当作大好人。
李隽非常清楚地记得他和赵孟之间的一次谈话。那是在临安保卫战期间,赵孟捐出药材之后地事情。当时其他的宗室都是拒不捐药材,独有他二话没说就响应李隽的号召,捐出药材,着实显得很是不同,李隽得知这事后特地召见了他,两人之间的谈话李隽至今记忆犹新。
赵孟见到他先是行大礼。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趋循有礼,中规中矩。是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见到行礼行得最为标准的一个人,可为表率,就是文天祥这些名臣和他比起来也是万万不及。并且,他的一举一动都是那样地优美,优美得好象是彩排过似的。
一开口说话就是满口地清词雅句,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个学识渊博之人,见识不凡。
赵孟这个人在宋史中没有记载。李隽对他一点印象也没有,万未想到在南宋时期居然还有他这么一个人物,当时心里就在想为什么没有把他立为皇帝,而是理宋度宗这些无能之人当了皇帝。要是他当皇帝的话,南宋再差也比现在好。
据李隽事后了解,赵孟并非没有机会当皇帝,只是命运太也捉弄人,总是和他开玩笑。几番坎坷后他与皇位彻底无缘。他这人是个明白人,知道他这个曾经很有希望当上皇帝的人在皇帝眼里最是眼中钉,一个弄不好就有杀头大祸,因而他闭门谢客,除了非见不可以外是不见任何人,就是皇帝的召见都是能推就推。不能推才来相见。即使相见,他也是谨守臣子之礼,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让理宗度宗这些人对他很是放心。
他闭门谢客之后努力以修身,勤身以致养,又明于断事,宗室中有什么难事,他三言两语就能解决掉,久而久之他在族中就成了德高望重的长者,很得族人的推崇与爱戴。就是谢道清也对他刮目相看。格外地好。
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在北伐的关键时刻策划了这起事件,败坏北伐大业。要不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李隽还真想不到这居然是他干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孟一见李隽现身,带领族人向李隽行大礼。他的礼与往昔一样,依然是中规中矩,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就是最优秀的礼仪大师也别想找到一点毛病,由不得李隽不服。
李隽知道他这是先礼后兵,不想落个败坏北伐,强夺皇位的骂名,是想把李隽逼得退位,然后利用他在皇族中的威望顺理成章地接任皇位,这套把戏和王莽如出一辙。王莽要是看中了某一个官职,就会授意他的爪牙上书给皇帝说这一职业最好的人选就是王莽。当皇帝真的要任命他时,他又故意找些借口不当,直到皇帝再三相强他才“不得已”而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