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1 / 2)
赞同李隽的看法,站起身道:“皇上所言极是,臣也这样认为。臣以为,打造精兵,组建尖兵队伍,才是我们的目标。说句实话,臣以为自古以来把年十五的孩子送上战场,其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力气都没有长成,刀也拿不动,枪也舞不起来,战斗力很成问题。反倒不如让他们在家里干干农活来得实惠,给朝庭增加一些税赋。”
“这人独具慧眼,什么事都比别人看得远。”李隽在心里对廖胜功大加赞赏,道:“廖将军所言至理名言。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年未满十七的男子禁止从军。”
从此以后,十七岁成子一道从军的门槛。文天祥他们齐道:“皇上仁德”
李隽接着往下说:“这第二个原因就是新式装备没有造出来,没有装备到部队。现在,我们的军队装备好的就是特种部队,玄甲骑兵和高将军统领的不到两万军队,加起来也不到三万人。我的计划依然不变,全军都得装备最新式的锁子甲,武器,把我们的装备优势最大化。这一点,需要履善多尽力,配合黄永善和沈毕。”
“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尽力。”文天祥领命。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技战术水平太落后,没有先进适用的战术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训练、作战。对于这点,我决定成立专门的机构,创办专门的军事杂志,便于大家交流,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创新都可以发表在上面。通过交流互动,达到提高的目的。”李隽看着有点迷糊的文天祥他们解释道:“稷下学宫是一个学术机构,用来交流想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的杂志,就是书面化的稷下学宫,可以在全军发行,每一个军人都可以阅读,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按:为了表述的方便,也为了通俗话,我使用了机构、杂志这些现代术语,朋友们不要指责我了。对于类似的指责,我已经是头好大了。
稷下学宫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时的一个学术讨论机构,著名的学者荀子就曾三次担任祭酒。祭酒的意思就是负责人,好比现代某某研究院的院长之类的职务。
对于宋军技战术落后的问题,廖胜功这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军事天才深表赞同,站起来道:“皇上,臣以为随着新式装备装备到部队,特别是火炮的使用,我军即将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战术变革,研究新的技战术理论已经是刻不容缓。皇上所言,要全军都来参与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不过,臣以为,实行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我们的士卒很多人不识字。”
廖胜功说了一句大实话,历朝历代推行的传统政策就是:拉拢士大夫,愚弄小百姓。给有知识有文化的所谓士大夫高官显爵,让他们当奴才。对于小老百姓们能愚弄就愚弄,让他们不识字,不能有思想,不造反,安心给压迫。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簇簇”,打的幌子是劝学,实则推行的是分化瓦解之策,拉拢“士大夫”,让他们不能鼓动老百姓造反。
不论是哪个朝代,士卒都是来自老百姓,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当然是不识字了。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经黄永善一提,文天祥他们方始明白,点头赞同道:“对啊。”
对于这个问题,李隽早就想好了,办学嘛,正是他的强项,一点难处也没有,道:“这事不用担心。我想过了,要国子监的博士们给军队上课,教他们识文断字。军队上午接受训练,下午读书,晚上再接受一次训练,一天两次训练一次读书必须执行。”
“妙妙妙,妙不可言”李隽话音一落,文天祥他们齐声赞成,连声称妙。
然而,这一计划看似可行,推行起来就有点不太好说了。原因非常简单,就是缺乏让李隽满意的师资力量,国子监那些腐儒开口孔孟之道,闭口圣贤之言,给士卒们上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李隽了解到情况后,差点把肺都气炸了,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些迂夫子真是够迂,他以为我要腐儒要是军人给他教得没有了杀气,还是狗屁的军队不如自己抹脖子自杀算了。”
无奈之下,李隽紧急召见文天祥,要他从国子监挑选一批能通权达变的儒生,挑选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的字、词、句,编成教材,再依教材进行教授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李隽一时应急之策,到后来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迎来了全民教育时代。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四十二章 整训军队下章节
“好什么好,连夜校都不如。我来的那个时代早就普及了全民教育,那才是真正的大好事。”李隽在心里不敢领受文天祥他们的赞誉,道:“廖将军提到我军即将迎来新的军事变革,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必然要发生。我决定,大量制造火炮,正式组建我们的炮兵部队。有了炮兵部队,我们就又多了一支突击力量,利用火炮对敌人的重要目标进行清除,对蒙古骑兵进行大面积轰炸,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组建炮兵部队是共同愿意了,不会有人反对,一想起当时用火炮轰击伯颜时的情景就让人兴奋,文天祥他们一脸的喜悦。
高达一下站起来,道:“皇上,要造就多造点,造个千儿八百门的对准鞑子齐射,任凭鞑子的骑兵有多厉害,包准他有来无回。”
“集中使用炮兵是早就经为历史证实了的东西。不过,你以为仅凭一千门最原始的火炮就想把蒙古骑兵打败,也太乐观了。一千门就多了,现代战争一场大战动辄就是上千门,数千门火炮齐射,你高将军知道了恐怕会得高血压。”李隽在心里暗笑高达的乐观,嘴上却道:“火炮当然是越多越好。有了先进的武器,还要有先进的军事理论来指导,火炮投入实战,将带动军事变革,现有的作战方式将不再符合要求,这点就由廖将军牵头,组建一个研究机构来研究新的战争模式,提出适合于现阶段的军事理论,指导军队的训练。”
让廖胜功来领头,是众望所归,高达大着嗓门,道:“不错,不错,廖将军才思敏捷,洞察力极强,接受新事物快。不象我,老是想着以前的事,我落伍了,落伍了。”说到后来,大有英雄迟暮的之感慨。
廖胜功忙安慰他道:“高将军言重了。我不过是一得之愚罢了,还请高将军多指点。”
“步兵的训练就由黄汉将军负责。黄汉将军的步兵训练之法很有成效,阵势稳固厚重,不可撼动,进退灵活,能攻善守。”李隽高度评价黄汉指挥下的步兵。
黄汉忙道:“皇上过奖了,臣不过是一得之愚。”
李隽对黄汉训练的步兵评价很高,按照李隽的看法有秦军方阵的凶悍,有马其顿方阵的锐利,有罗马步兵团的稳固,可以说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