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 / 2)
名的同僚已逝,心里还真不知是什么滋味。
赵良淳接着发表看法:“臣以为要尽早招募新兵,严加训练,补充军队的损失,随时要把军队保持在满员状态。”
“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不过,我的看法和你们大不一样。”李隽缓缓开口。
高达心急,忙问道:“皇上,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能不能快点说说。我早就想听皇上的高见了,急死人了。皇上圣明,皇上的见解肯定是与众不同。”
他所说正是文天祥他们心中所想,点头称是,非常企盼地看着李隽。
李隽背着双手,走动着说:“目前,临安城里虽有二十万之从,但是,这些军队来自各处,各有各的指挥官,甚至还有山大王,互不统属,难以指挥,难以协调,这对即将到来的临安保卫战很不利。整编临安城里的军队,统一指挥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件事,高达将军负责,进展情况怎么样了”
李隽深知宋朝削弱武将权力带来的恶果,就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队过于分散,互不统属,难有统一指挥。在宋朝历史上,取得统一指挥权的人极少是有军事才干的,老瞎指挥,有军事才干的人反而难以得到指挥权,只能屈居人下,军事才干无法发挥,这是宋代武功不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临安告急,各地勤王军赶来不少,但是互不统属,指挥混乱,相互扯皮的事情多如牛毛,整顿军队,解决指挥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急务。
“回皇上,整编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不日就会完成,请皇上放心。”高达忙汇报。
“高将军良将,我自是放心,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如臂使指。我思虑再三,还是高达将军负责临安城里各部队的指挥,对那些有老子最大习气的山大王,不听指挥的,该抓的抓,该关的关,该杀的杀。现在是非常时期,杀伐决断一定要果敢,绝不能手软。”李隽一脸严肃的说。
一股少见的霸气从李隽身上释放出来,令文天祥他们为之悚然动容。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八章 运筹帏幄中
高达站起来,道:“皇上,臣以为负责指挥临安保卫战的最合适人选是张世杰将军,臣年纪大了,精力不够,帮他打打下手也就知足了。”高达深知张世杰的军事才干不凡,由他出任临安城防司令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张世杰能征善战,足智多谋,胆识过人,本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要是论起智谋,比起高达就要胜上一筹半筹的,他负责临安城防的确比高达合适,文天祥,赵良淳,陈宜中,陆秀夫等人齐道:“是啊,皇上。”
李隽挥手打断他们再往下说,道:“高将军就勉为其难吧。至于张将军,我另有委派。履善招募民夫,把城外的石灰石,河沙这些原料运到城里,在西城区按照这份图纸砌好窑子,烧制水泥,加强内城的城防。”
宋代根本就没有水泥,文天祥他们都是第一次听说,好奇之极,心急的高达问道:“皇上,什么是水泥”
对他们的反应,李隽是一点也不奇怪,道:“水泥是一种上好的建筑材料,用水泥建造的建筑物很坚固,可以不怕回回炮。”
水泥的种类很多,最好的要算特种水泥了,凝固时间短,非常坚固,但是,鉴于南宋当时的科技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不可生产得出特种水泥,只能烧制最普通的水泥。李隽非常了解中国的现状,在那些落后的地方有不少小水泥厂,设备极为陈旧,生产工艺很落后,有些生产水平说来有些不太好启齿。这些落后的生产工艺对于李隽来说,那可是宝贝,南宋的科技水平就是连这些最落后的工艺都难以承受,经过思考,李隽结合实际设计出了一套水泥生产方案。
至于水泥是否抵挡得住回回炮的轰击,李隽是毫不怀疑。著名的“奇格菲防线”和“马其诺防线”都是水泥建筑群,连现代大炮都奈何不得,靠发石轰击的回回炮自然是拿水泥建筑没办法。
当然,李隽也非常明白一个残酷的现实,以南宋当时的工业基础生产出来的水泥质量肯定没法和现代相比,其间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但是,对付回回炮还是绰绰有余。
张世杰奇怪地问道:“皇上,为什么不加固外城,而只加固内城”这个问题正是文天祥等人心中所想的,都睁大眼睛看着李隽,等待他给出答案。
李隽想也没想地道:“这问题其实很简单。蒙古大军马上就要围城了,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烧制更多的水泥,既没有时间,更没有材料来加固外城,只能把有限的材料和时间用来加固内城。”
顿了顿,李隽说出一个非常严酷的现实:“没有加固的外城经受不想回回炮的轰击,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我们守好了内城,临安一样屹立不倒,我们的抵抗一样存在。我决定在加固内城城墙的同时,修建碉堡群,里面既可以驻军,还可以贮存物资,不用担心给回回炮打坏。这是图样,履善就照图施工。”
“遵旨。”文天祥领旨。
从李隽嘴里亲口说出外城必然会丢失的结论,无论如何还是很有震慑力的,文天祥他们很是吃惊,李隽笑着道:“外城能坚守多少时间就坚守多少时间。坚守外城是为了给加固内城,修建碉堡群,贮存更多的战备物资争取时间。你们不用担心,外城的丢失是有所值的。就算内城丢了,我们还可以向南撤退,还有广阔的战略空间可以应用,只要我们不投降,坚决抵抗到底,丢了的东西我们还是可以拿回来的。”
李隽这话可以解释为:抵抗到底,要投降,门都没有。这无异于是在表明决心,这坚心正合文天祥,高达,陆秀夫,赵良淳的心意,齐道:“皇上圣明”
陈宜中是主张迁都的,对能不能抵抗到底没有多少信心,当此情形也不得不说上一句:“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