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1(1 / 2)
中原布局,以应对老太后薨亡后出现的紧张局势。
武烈侯首先召集韩魏两国的巨商富贾。
白氏、孔氏等中原巨贾最近也是惶惶不可终日。虽然他们早有准备,向其它各国转移了财富,但中原毕竟是他们的根基之地,家族的主要人员和财富还是集中在中原各地,况且他们根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王国突然就灭亡了。王国的灭亡让他们措手不及,咸阳发布的摧毁命令更是把他们打进了地狱。
侥幸的是,武烈侯没有举起屠刀,相反,武烈侯竭尽全力予以救助,这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
=
=
第一卷 崛起 第250章 生存之道
第250章 生存之道
白氏、孔氏等韩魏巨贾无助的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列席此次议事的有蓼园巨贾,还有南阳的张氏、邓氏、猗顿氏、卞氏等巨贾,这些人也是心惊胆战,忐忑不安。
假如武烈侯未能说服咸阳取消打击韩魏巨贾的命令,那么也就意味着咸阳开始实施“抑商”之策,包括秦国本土巨贾在内的所有商贾和他们的财富都将逐渐被咸阳所吞噬,这不但令人愤怒,更让人绝望。
中土如今剩下五个诸侯国,秦国疆域最大,实力最强,也是商机最多之地,一旦秦国决定“抑商”,那么暂时没有受到波及的商贾们只好向齐楚两国转移财富。赵国灾难重重噩运当头,当然不合适迁居了。至于燕国,位于中土东北边地,远远不及齐楚繁华,更不在商贾们的考虑之列。只是如此匆忙迁移,秦国不会置若罔闻,一旦激怒咸阳,后果不堪设想。留又留不得,走有走不掉,当真是走投无路,前途一片黑暗了。
唐仰和司马昌最先露面,宣读了秦王的令书。
巨贾们欣喜若狂,一个个振臂欢呼,尤其白氏、孔氏等中原巨贾,就像从鬼门关上走了一趟回来,狂欢之后,更是喜极而泣。
等到巨贾们心情平静下来,唐仰又宣读了护军府的几道命令,解除对白氏等巨贾的禁锢,解封他们的财产,督促他们安心经营,尤其各类手工作坊,年底前一定要投入生产。
司马昌又拿出了一些护军府急待解决的事情,比如向代北运送粮食布帛和药物,拆除中原境内的长城和关隘,制造独轮车、翻车、直辕犁、水碓磨等农具,乘着冬闲期疏浚和修缮沟渠城池,按照咸阳的要求拓宽中原主要交通要道为驰道,在舞阳、叶城一带修建大型冶炼作坊,在大梁建造中原第一兵器作坊,另外还在这个冬天全力扩建新郑和大梁两地的各类作坊,以实现手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为接下来的统一大战储备足够的战争物资。
用司马昌最后总结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为了统一大战”。
如此大规模的进行中原恢复建设,制造和普及新农具以及手工业作坊的扩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秦国刚刚拿下中原,稳定是第一要务,当然不能肆无忌惮地挥霍钱财和征调徭役,所以武烈侯就想了这个办法,积极调动巨商富贾,让他们把所有的力量投入到恢复建设和扩军备战之中,如此既安抚了他们,又给了他们合作和赚钱的机会,而官府则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方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巩固中原,一举多得。
巨贾们更加兴奋了。在武烈侯的努力下,大秦的国策并没有走向“抑商”,这让巨贾们高悬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接着武烈侯又给他们创造了赚钱的途径,利用这些途径把整个中原的巨贾都拉上了蓼园这驾马车,在利益密切相关的情况下,巨贾们将因此得到武烈侯的庇护,而武烈侯则需要巨贾们在钱财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以便让蓼园的整体利益因为中原的巩固和发展而得到迅速提高。
大家的情绪高涨,那么在合作谈判中自然不会计较太多的得失,于是经过一天一夜的磋商,巨贾们终于在各个方面达成了约定。
大秦本土巨贾、南阳巨贾和中土巨贾经过这次整合,极大地拓展了蓼园的经济实力,这股庞大的经济实力与武烈侯的权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像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吞噬中原财富。
本书下载官网
蓼园巨贾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商贾集团,这个集团控制了钱财和技术。在武烈侯的安排下,他们与中原五郡郡府在城池道路、农耕水利、山泽园林、作坊市榷、运输贸易、钱币借贷等一系列中原恢复和建设事项上达成了一揽子协议。根据这个协议,蓼园巨贾集团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承担起巩固和发展中原的主要任务,这将给蓼园巨贾集团带来丰厚的收益,而中原五郡将因此获得巨大成绩,大秦将因此牢牢控制和占据中原,并从中原获得大量的赋税收入。
这是一个多方互利互惠之策,但在这个看似完美的计策背后,却是武烈侯实力的膨胀和蓼园利益集团的崛起。
咸阳能否设置障碍予以阻止秦王政和咸阳中枢根本没有想到武烈侯会拿出这样一个多方互赢之策,他们陷入了被动。如果人为设置障碍,致使中原无法迅速稳定,那么中原一旦出现叛乱和灾祸,中原之地得而复失,其责任就在咸阳,咸阳因此不但未能打击武烈侯,反而给了武烈侯反扑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