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不称职的兽医 > 分节阅读 219

分节阅读 2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断有尸体被抛射出去,但是明军经过两天的攻城已经学聪明了,不再采用密集的队形,而是将队形拉开的很松散,直到进入火炮射程的死角才重新聚,这样,火炮的杀伤力就不是很大了。

“停止射击,弓箭手准备”城头上负责指挥的军官命令道。尽管经过两天的血战,但是甲种兵团就是甲种兵团,作战意志十分强,更加是训练有素,弓箭手将弓拉的满满的斜向天空指去。

“射”随着一声令下上万只羽箭飞上了天空借助城高的优势,再加上射向天空的动能转化为势能,漫天箭雨向敌人覆盖而去,即使是那些配戴盾牌的士兵也被锋利的箭矢穿透盾牌,伤及身体,就更不要说那些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普通士兵了。一轮箭雨过后,已经有不少人伏尸城下,鲜红的血液渗透到土地中,不断扭曲呻吟的身体,无数双挣扎求生的血手,但是这并未能阻挡明军进攻的步伐,劫后余生明军加快了进攻的脚步,开始奔跑起来,试图冲过这道死亡线。

“射”又是一轮箭雨,在经过三轮羽箭攻击后,明军抵达城下者只有十之六七,其余的都损毁在了中途。“火枪准备”命令声再次响起,这才是明军最害怕的魔鬼声音,历次攻城中伤亡最大的就是这个火枪。在身后军官的催促、咒骂、威胁下剩下的士兵暂时忘记了死亡的恐惧,将攻城的云梯搭在城头上,疯狂的开始向上攀爬。

迎接他们的是石头和门板,这些巨物不但可以砸断云梯,还可以顺势消灭一两个敌人,凤阳别的没有石头可是不少,有皇陵可以随时拆卸我不用担心石头不够用,因此发动了大量的军民搬运石头,城垛旁总是摆满了石头,供士兵们任意“挥霍”。

“开火”士兵们分工不同,但是目的相同,看着一些明军悍不畏死的向上爬,忍不住开火的是士兵手中的长枪,这种本该是配备给乙种兵团队武器这时装备在了甲种兵团身上,由于长枪的射程使得刚刚登上云梯的人纷纷中弹。

明军也不是不反击,其城下专门组织了弓箭手准备射杀我们的火枪手,并有火箭向城内不断射入,弩箭如飞蝗一般,扎满城垛与悬牌,好像刺猬一样。只可惜朱元璋当初建造这座中都的时候分别建造了内墙和外墙,这些火箭根本无法逾越间距极大地内外城墙,就都纷纷跌落。何况火枪的射击没有任何先兆,士兵们又都是躲在城垛后的,所以明军射上城头的弓箭只是给我们增加反击的物资罢了,很难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长枪过后是短枪,这是每个甲种兵团士兵必备的武器,尽管价格昂贵,整个军队只装备了两万人,但是在关键时刻他确实可以发挥威力,甚至是挽救士兵的生命。短枪攻击的目标是那些已经爬到一半的明军,士兵们从垛口上采用散射的方式猎杀自己的敌人,这些人并非被击中要害,而是因为命中身体造成的疼痛失足落地的。十个攻城七个摔,还有两个被箭害,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的宗旨就是在明军给我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之前彻底歼灭敌人,保存有生力量。

所以这些天来火药、箭矢的消耗是最大的,至于士兵只是由于高度的精神集中和紧张造成疲惫,真正的伤亡到不多。数轮散射下来士兵们手中的短枪已经来不及再装填火药和铅弹了,只能抽出腰间的战刀和最后侥幸冲上的明军展开搏斗。

战斗仍在进行,明军冒死不退,这是数日来明军进攻最顽强的一次,城上举火,把大批火球、火把投下,大炮也连续轰击,城上城下如同白昼。一直到2更时分,看着堆积如山的明军尸体和似乎无法逾越的凤阳城,明军主将终于下令停止进攻,而我则乘机派人缒下城,将明军未及运走的云梯全部烧毁。

漫漫长夜在城内城外人们焦急的等待中过去了,天刚麻麻亮,凤阳城中的人们发现城外的旷野上又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

胡笳、号角、战鼓和呐喊声划破了静悄悄的黎明,马蹄声再次怒涛般响起,紧接着的是城上一声声惊雷似的炮响,即使是怒号炮声也压不住肢体分裂者的惨叫和战马临死前的悲鸣。而更多的人们根本来不及发出最后的呻吟,因为在中炮的那一瞬间他们就被抛上半空,真正的成了粉身碎骨。应该说这些死者是幸运的,那些在城脚下的火海中翻滚的明军是多么的羡慕他们啊。

这一次是我在夜里的时候命人在城下埋下了硫磺、硝石及其他易燃物,包括我自制的地雷,明军攻至城下时,无数火把投下点燃这些送给明军的礼物,城上不断有热油浇下,当真是火上浇油,一时间火光冲天和浓烟滚滚而起,被火光吞噬的明军士兵在撕裂的喊叫声中结束了他们短暂凄惨的一生。

城头上的我并没有为成功阻止明军的进攻而感到任何欣喜,倒在地上的都是无辜的生命,他们有儿有女,有父母家人,熊熊的火光映照着我铁青的脸色,余人也尽默默无语。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经过前一天明军疯狂的进攻,战士们的体力已经完全透支,而明军则是10万人的部队轮番攻击,仿佛不知疲倦一样,我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以争取时间让士兵休息。

不知道徐州和宿州怎样了,从凤阳被围到明军进攻已经十余天了,虽有信鸽暂短的通信,但是恐怕这两地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次明军是下了血本,并且其攻击能力和韧性也是出奇的强悍。

“先生,徐州来信”正当我心中惦念徐州情况的时候,孙福亮给我送来了福音。

“三日后子时,大军突袭”短暂的十几个字已经将袁崇焕的作战意图表达的淋漓尽致,看来徐州之围以解。正是因为凤阳牵制了大量的明军有生力量,使得袁崇焕在徐州能迎刃有余,从容应对高杰和刘泽清两路大军围攻。

刘泽清对军事还是很在行的,在进攻徐州的时候他已经看到宿州的战略位置,只要攻占宿州就可以切断徐州和凤阳的联系,所以他和高杰商议妥当后,由高杰率军牵制徐州的我军,他自己则率大军猛攻宿州。

刘泽清这样想没什么错误,在战略上可以说他看到了整场战局的关键,一旦宿州被攻破,凤阳和徐州无法遥相呼应,我军采取任何军事行动都将徒劳无益。只可惜刘泽清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他不但小瞧了李岩,更加高估了明军的战斗力,同时对于明军内部矛盾他也没有正确的认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