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1 / 2)
军的大炮,还停留在前膛时代。
“轰轰轰”俄军的大炮响了,巨大的铁丸,在火药的推动下,猛烈的撞在城墙上,打得砖石横飞。等硝烟散去,城墙上增加了许多脚盆大小的弹坑。这种实心炮弹对城墙危害巨大,但是对人显得毫无杀伤力。铁血骑兵军的战士安然的躲在城墙后面,有的战士还给这种炮弹起了一个绰号,叫“愣头青”。在五天的时间里,俄军的炮击从未断过,北面城墙,俄军炮击最猛,受创最大,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塌方。滑下来的砖石碎片,在城墙脚下形成了一个斜坡。俄军认为这是一个薄弱地段,所以今天他们对北面城墙,特别“照顾”,集中了三百门大炮,一齐轰击。十个千人团,已在不远处的空地上集结完毕,一旦城墙倒塌,他们就会蜂拥而上。
骑兵军的一名老战士,倚在城墙后,用衣角擦着马刀。自言自语的说着:“伙计,今天就全靠你了”细长弯曲的马刀背上泛着青冷的光芒,用手指一弹,可以听到清越如龙吟的嗡嗡声。
一个十七八岁的新战士,全神贯注的看着老战士的擦刀动作,仿佛惊天动地的炮击与他无关一样。细看这个新战士,皮肤很白,眼眶很深,瞳孔里黑中泛绿这些特征无不表明这名战士是回族人。他原本是马帮的一名伙计,骑兵军解放乌鲁木齐时,参了军。按照铁血军的规定,新兵入伍必须在新兵营训练至少半年时间才能走向战场。骑兵军的有求更高,没有一年半的训练,根本不可能成为骑兵军的正式一员。但是乌鲁木齐离内陆几千里,新兵不可能返回内地训练,也无法搭建临时兵营,只好采用老战士带新战士,一帮一的方式,一边行军一边训练。好在回族人都善骑,这个叫扎木合的新兵,又长年在马帮,他的骑术更是精湛。据他自称,可以骑在马上睡觉,要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十天半月不下马背。骑兵军的战士虽在澳洲经过了二年的训练,但终归是南方人,并不习惯于马背上的生活。这种能在马背上睡觉的功夫,正是骑兵军需要学习的,正是靠着这一手马术,扎木合被破格招为骑兵军正式一员。报名参军时,有军官问扎木合,为什么参军呢扎木合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长官你们的马太漂亮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马,骑在上面一定很威风”有为吃粮当兵的,有为光宗耀祖当兵的,也有为杀俄国鬼子当兵的,唯有这个扎木合与众不同,竟是因为爱马而当兵的。不过这扎木合很有相马的眼光,一眼就看出骑兵军战马的不同之处。骑兵军的马来自澳洲,冲刺速度快,负重量大,比起新疆马和矮小的蒙古马来说,要神骏得多。
看着老兵手中的精致锋利的马刀,又看看自己手中的从清兵那缴获的粗糙的大刀,扎木合连擦刀的兴趣都没有。
第六部 共和国的诞生 第九十四章 铁血扬威2
更新时间:2006221 22:22:00本章字数:2866
老兵注意到了扎木合的神态,问道:“怎么不磨刀呢这轮炮响过,我估摸着俄国鬼子就要来了,刀要是不利,砍起人来可不痛快”
“这种破刀有什么用”扎木合又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大刀,嘟囔着。
“敢情你想要一把马刀啊放心吧,等打完仗,补给上来,想要多少把都可以到那时不但有马刀,还会有崭新的步枪发下来。”
“老兵,我们打个商量行不行你的马刀借我玩玩”
“不行啊,马上就要开砍了,要是平日你爱玩多久都行”
“就玩一会啊,就摸一下嘛”
马刀对于骑兵军战士来说就是他的生命,刀在人在、刀失人亡。平日里睡觉时都将马刀抱在怀里,深怕丢失,更何况现在要上阵拼杀了,刀更是不能离身。任凭扎木合怎样死缠烂打,老兵就是不给。
“你们汉人就是小气”扎木合见没了希望,冷哼一声。
“这不是我小气啊,军队有规定,武器由每个人自己保管,不能经第二人手的兄弟你要是要我的这条命,只要你说一声,我这条命马上给你决不含糊但是要我的武器坚决不行”
扎木合认定了老兵小气,任凭老兵如何解释,就是板着脸不哼一声。
炮声突然停了,不远处的班长大吼一声,“上城头”
老兵挥着马刀,跟了上去,扎木合紧跟在老兵后面。
伊犁是小城,城墙低矮,仅四米高,三米宽,靠外的一层女墙已经塌陷了,老兵一上城头就发现自己站在光秃秃的城墙上,无遮无掩,这等于是敌人的活靶子啊,十分危险。
“快搬沙袋上来”班长急急对后面的战士招呼。
城墙上中国军队在急急抢修城墙,城墙下俄军,有的扛着云梯、有的顶着木板怪叫着狂冲过来。等到距城墙二百米时,不少俄军猛的伏到地上。按照往常的经验,从这个距离开始,中国人的子弹会无情的射来,钻进俄国人的身体里,肆意收割生命。奇怪的是,今天的中国人只有零星的几声枪响。
“中国人没子弹了冲啦,乌啦”俄军见到枪声稀疏,立即明白了,城内的中国人由于缺少补给,弹药已消耗干净了。在俄国人眼里看来,中国人矮小的“黄猴子”,前几天一直仗着武器先进,枪炮犀利,让俄军损失惨重。若论刀枪功夫,一个俄国人可以抵十个中国人甚至更多。多日来一直威胁俄军枪炮声今天忽然停了,怎能不叫俄军兴奋听到中国人没子弹的呼喊声,那些伏在地上的俄军,也蹦了起来,挺直了身体,向着城墙狂奔。
等俄军冲到城下,无数的石块,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开始俄兵还可以灵活躲避。但是中国人太狡猾,向下扔的石头中还夹杂着石灰,白色的石灰粉末弥漫开去,在城墙下形成了一片“白雾”。处在“白雾”中的俄军,对面看不见人影,更不用提躲避头顶飞来的石块了。那些被石头砸中脑袋的俄兵,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毫无痛感的去见上帝。那些被砸塌肩膀,倒在地上又被砸烂肚皮的俄兵可就惨了,一时死不了,巨大的伤痛,让他们体会到了,在地狱中煎熬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