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三国王者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分批将钱财珠宝带至淮南,其他未能出售,和较笨重的物事必要时可一把火烧掉。另外,妾身在赶来的时候,已经让甄家各处可靠的商行由明转暗。综合以上所说,即便最后袁绍将甄家所余店铺一切都予以充公,他们至多也只能得到我们甄家资产的两成。”

孙灿问道:“如果我救出甄氏一家,甄家是否会为我效力。”

甄宓当即指天起誓道:“若孙大人能救出甄氏一家,甄家势必侵尽财力,协助孙大人成就大业。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若为此誓,天人共戮。”

“好”孙灿道:“我就帮你这个忙,但灿麾下诸位重臣是否同意出力相救,那就听天由命了。万一他们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此种大事,灿也不能擅自做主。毕竟袁绍是当世最强大的诸侯,与之交恶,必须想清其中随之而来的后果,以及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

今日淮南非我一人的淮南,这片土地的我军所有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不可能为一己之私,让淮南一地陷入危机之中。”

甄宓彻底明白孙灿的顾虑,以及想法,原先她以为孙灿是要谋取她的家财,却没有想到对方是为了说服麾下谋士要的筹码,感激之余急忙拜谢,称道:“只要大人能救得甄宓双亲,甄宓愿献上一半家财,赠于大人,以充军备。”

孙灿见甄宓已经恢复了原来的镇定,放心的笑了一笑,就召集了刘华、荀、鲁肃三人商议。

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三人说了一遍。

“属下觉得不妥”荀第一个出色反对,身于世族,又受到大汉社会风气的影响,他对商人,没有任何的好感。为了一个商族和当世第一诸侯交恶,在他的眼中显然不是一件明智的举动。

他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自古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古人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这句话是说:“自古发展以农为主,商为末。一人不耕种,则一家挨饿。一女不织步,则一家受寒。生产东西需要时间,而使用起来却挥霍无度,如此一来,财物和人力都必然用尽。古治天下,需极其细致周密,因此,要积蓄足够钱粮,以防不时之需。如果背本业而尊末业,末业一多,便是大汉经济最大的伤害。奢侈习俗,将会一天天地增长,不久即可生成最可怕的祸害。群祸盛行,没有人制止它。那么国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能可以拯救。生产出来的东西很少,而商家奢侈浪费的却很多,国家的财物怎么能不陷于困境呢”

这一套长篇大论,将商家的危害述说的淋漓尽致。

鲁肃也是世家,自幼对商人就有一种歧视,非常认同荀的意见,说道:“商人不劳而获,只知从百姓的血汗中,谋取暴利。非正道也。不值得为甄家而跟袁绍结仇。”

孙灿虽然他觉得荀说的有道理,但是心里却有些别扭,暗想:“商人真的那么不堪吗如果是,为什么商人依旧存在这个世上希望亚父能给一个真正让我信服的理由。”于是,就将目光看想了刘华。

刘华不象荀、鲁肃那么守旧,他是后世人,没有受到数百年来重农抑商的影响,略微思索了片刻,问道:“文若、子敬都觉得商人是不劳而获,把东边的东西,双倍卖到西边,从中谋取暴利,就一种小人行径,并非正途”

荀、鲁肃相继点头。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没有商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如何”刘华的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荀、鲁肃两人眼光何等长远,闻刘华之言就犹如当头棒喝,细细思量刘华刚刚的只言片语,不觉恍然大悟,豆大的汗珠纷纷落下,面色有些难堪。

刘华说道:“商人乃是当今世上最大的促进力量。他们人们制造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将北没的必要东西,以一个良好的流通渠道送入北地,他们通过缴纳税款为大汉提供了钱财的支撑如果没有商人,我们可能一天也没法存活。打个比方说,文若,你喜欢看书,我就常常见你在商贾开的书店转悠。

不久前,大儒管宁所著的一本氏性论问世,记得当时文若也买了一本。如果没有商人,试问文若这本氏性论你如何得来难不成你要赶上数个月的路程,去北地寻管宁买且不说管宁处是否有书出售,即使有书卖,难道你可以抛下淮南的事物,数月政务不理吗

相信以文若的才智,分得清孰轻孰重。可是,万一这氏性论是一本旷世奇书,那文若岂不抱憾终身

若没有商贾的印刷,那么这部旷世奇书岂不就此毁灭

其实,商人和农民一样,谁也不可缺少,如果没有农民,就没有五谷杂粮,我等也将无粮而亡。同样,如果没有商人,那么大汉的文化,经济都得不到流通。试问,如此一来,我们跟北方蛮夷有何区别

如今淮南一地,什么也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生气。生气从何而来从商而来,商多自然热闹。甄家乃当世之巨贾,四大商家之首,在商界有极高的名望和地位,如果甄家可以加盟。我们就可以利用甄家百年的声誉和商业渠道,来发展我军领地内的经济和购买战斗物质,尤其是我军急缺的战马,更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补充。”

孙灿这时道:“甄宓姑娘还决定献上一半家财,助我军成大事”

荀、鲁肃沉默了一会儿,他们都不是死板之人,袁绍是为人他们也清楚,即便没有甄宓这回事,就凭孙灿在洛阳大骂袁绍,斩杀其弟袁术。这两样事情足以让孙、袁两家成为死敌,他们先前反对的理由主要是商人奸诈,不愿让甄家这个大汉最大的商人,霍乱淮南。但是经过刘华的点拨,他们发现商人的好处后,结果自然就大不一样。如此大利于淮南的事情,他们岂能在加以反对

鲁肃率先道:“子静先生说得在理,救人的利,确实大过于鄙。只要计划得当,可放手一事。”

孙灿看向荀,看看他是否改口。

荀见孙灿望着自己,笑道:“非迂腐之人,一切皆为我军利益为上。”

孙灿见三人的想法已经一致,也就决定派人北上救援甄家。

刘华成竹在胸,提议道:“袁绍为人志大才疏,刚愎自用,表面上宽厚儒雅,心底里猜忌刻薄,又喜欢逞能,好出风头。我等可利用这点,先派人潜入冀州,散布谣言,说公孙瓒频繁调兵,准备南下在派人去幽州说袁绍频繁调兵,准备北上。

袁绍、公孙瓒本就是老对头了,只要稍加挑拨,势必战火再起。

这时,我们再在冀州散布袁绍无能,不通军略,不晓兵法,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废才。相信以袁绍那好面子的脾气一定会亲自领兵出战公孙瓒,让人知道他的伟大英明。另外,袁绍还喜欢出风头,他一出征,前呼后拥,一众仪式,绝不可少,大军也必将随他而去。如此一来,邺城防守,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也是救人转移的最佳时机。”

这一番话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孙灿欢喜地看着刘华,立刻就定下了计策,并招来长丰太守王越,商议具体的实行计划。

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刘华的计策是根据袁绍的性格来设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被刘华看透了性格的袁绍,一步一步的按照刘华所说的行动来走。

王越凭借着高超的武技,再加上甄家百年基业的实力,在商队的协助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救出了甄氏一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