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三国王者 > 分节阅读 82

分节阅读 8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同样的招术对上张绣的枪尖。

张绣越战越疑惑,忍不住停马旁问,“你是何人,为何懂得百鸟朝凰,莫非是师弟”大师兄张任他认识,当年还跟他一起学过艺。唯一可能会用百鸟朝凰而他不清楚的人,也只有在他们下山后,童渊另收的徒弟。

因此,他一开口就猜中了赵云的来历。

赵云一听,立刻明白,眼前的此人正是他的师兄,连忙抱拳道:“赵云见过师兄,师弟铠甲在身不便行礼,切勿见怪。”

张绣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连忙问道:“师弟,恩师,他近来可好”古人讲究至孝,大多古人,对恩师、双亲都非常孝顺的,张绣也不例外。

赵云见张绣如此关心恩师,好感大生,答道:“师傅老当益壮,此刻正在常上隐居,若有时间云可以带师兄前去探望。”

张绣点了点头,突然浑身一震,双眼露出惊诧之色,问道:“先前你说你叫什么可是常山赵云”他先前在意他师傅的安康,没有注意那么多,此刻一反映过来,就觉得不可思议,连忙询问。

“师弟正是赵云”赵云如实答道。

张绣脑中出现了一副噩梦般的景象。

到处都是血和尸体。在他的面前,鲜血浸透了每一寸土地,形成了一大片令人作呕的暗红色泥潭。血还向远处延伸开去,消失在眼睛的镜头,仿佛这里就是一片血海。无数残缺不全的肢体、碎裂的头颅横七竖八地散落在上面。

造成这一幕的就是当年丁原的义子吕布。

而他就是因为接住了吕布三招猛击未死,才令他得以保全性命。可是,吕布的神勇,却牢牢的记在他的脑海里,有些时候,他甚至还可以梦见那恐怖的一幕。

当时,他以为吕布举世无双,可是几年后,就传出了他败在赵云的枪下。有的说是赤兔的功劳,也有的说是赵云的马好。但无论怎么说,赵云确实胜了吕布。

张绣重新打量赵云,见赵云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心想:“师弟如此出众,若降了我。到时候师兄弟二人,并肩作战当世绝无敌手。”

想开口,刚就听赵云说道:“师兄,我主定远侯英明神武,仁义无双,将军不如归降我军,到时候你我师兄弟并肩作战,岂不美哉。”

张绣不屑道:“什么英明神武,还不是连续两次败给我军”

赵云辩驳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师兄帐下的贾诩先生固然出色,但他军中也有子静、文若、奉孝先生可以比得。更何况,我军战将无数,若真战起来,师兄恐怕凶多极少,还是早日归降,免去兵荒之灾。”

张绣大笑:“兵多将广,又当如何文和先生已经设下计策,将孙灿至于死地,不如师弟来我军中,吾立刻领你为军中的三军统帅,你看如何”

赵云一惊,立刻道:“子龙一身惟有定远侯一主耳,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背弃。”

张绣仿佛察觉自己说错了话,又因此自己不是赵云的对手立刻掉头离去。

赵云暗自说道:“对方究竟出了什么计策,这么严重,看来还需更主公商议才行。”

于是,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本来敌对的双方,战了十余合。突然间又如多年的兄弟一般,聊了会天,在各自散去。

孙灿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回到军营,赵云将张绣是他师兄,以及那句莫名其妙的话告诉了孙灿。

孙灿不以为意的笑道:“世上想取我性命之人,为数决不会少,但迄今还没有一个能成功的,这次也绝不会例外。贾诩固然出色,但只要我们小心提防,不中其诡计,我军定能取胜。”

郭嘉欲言又止,许久才道:“主公,以嘉之见,还是退军为好。有贾诩在,宛城恐难以取下,到是最好之法,就是退军,离间刘表与张绣的关系,只要他们关系破裂,宛城唾手可得。”

“恩”孙灿点了点头,道:“这不失为一个妙法,如果灿在离去前没有留下一手一定依照此计行事。

不过只要灿动用当年留下的士兵,宛城即可纳于手中,何必再去舍近求远。“

第六部 再战荆襄 第六章 孙子羽三打宛城

郭嘉见孙灿早已在城中安排了人手,也就认同的点了点头,认可了孙灿的想法。

遂然和孙灿商议起一切取城的细节。

就在此时,宛城中张绣也找上了贾诩问计,道:“文和先生,究竟何计才能破敌时间越长,恐形势有变。”

贾诩淡淡说道:“时机为到,事先出战,只会惨遭败绩,若非赵云留情,将你擒拿,此刻宛郡已在孙灿之手。”

张绣惊出了一身冷汗,以赵云的武艺本领,当时说要想擒他,决不费力。

贾诩看也没有再看张绣,道:“最近孙灿不会对宛城发起攻势,将军可多多休息。等时机一到,诩自然会将全盘计划告之,将军此刻知晓,对将军,对宛城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许都。

大将军府。

曹操正和一群心腹谋士商议以后的发展。

他率先开口道:“诸位,我军现已经掌控大义,奉戴天子,大汉的初步政权已经得到稳定。眼下我军应该如何发展为好”

堂下一人当先道:“豫州一地久经战乱,人口极少,发展建设的异常缓慢,再加之于吕布的数年大战,使得豫、兖二州,民不聊生。昭认为发展农业,稳定民心,领地殷实富足,才能征服天下。”

说话之人,姓董名昭字公仁,,原仕袁绍,多有功劳,因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献帝。曹操见他有才,便将他留住官拜议郎。

接着,他又分析道:“袁绍虽拥有以粮食富足而闻名的冀州,但军队仍需常以桑椹一种野果为食。而原寿春的袁术也需依赖淮南宝地,数百河流中的鱼峡贝类充饥,其余小诸侯更常见饱则弃余,饥则寇掠之事,使得名望大减。

因为没有粮食,而不战自溃的诸侯数不胜数。

现淮南孙灿,潜心两年发展,已经取得奇效。前车之鉴,主公当效仿之。“

曹操大喜。

这时,程昱提议:“臣下有一人选,可令我军粮食无忧。”

曹操问之。

程昱道:“此人名唤枣祗,是政务奇才,也为之大用。”

枣祗原为兖州地方官,张邈及陈宫叛变时,枣祗固守东阿,为曹操立下了大功。先听此人有如此才华,火速就找来枣祗,直截了当地谈如何经营粮食的事情。

枣祗提出军屯制度,又叙述了修河堤、建桥梁、疏川流、控沟渠等个大要事,共给曹操抉择。

曹操对每个计划都相当的满意,依次批准。

正当,曹操准备大肆休养生息的时候,驻扎在小沛的吕布,却时常率领骑兵攻打兖州一地。

吕布骑战之术,天下无对,当真来去如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