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6(1 / 2)
人身上所具有的强大自信,“淮北的灾民。”
“嗯,这的确是我的一块心病,先生可有什么好办法”
“我前一阵子在铁路的工地上接触了几个外国人,其中有两个是美国人,我从他们那里知道了一件事,您知道在美国一亩小麦的亩产是多少斤”
“不知道,肯定比我们高很多吧”
“七百斤,大人可能不知道亩产七百斤代表着什么吧”
“唉,我也是苦出身,怎么会不知道亩产七百斤代表着什么。可是美国那一套咱们学不来,人家那里种地几乎不用缴税,可咱们这呢那么重的租税农民自然没办法把心思扑到地里去,收成少也是没法子啊。”
“哦这一点我倒没有想到。”
“那你都想到了些什么”
“在美国他们大量的使用牲畜和先进的农具,这节省了很多人工,这对我们应当有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不缺人工,所以这一点用处仍然有限,我要说的是另一个方面,如果学生没有猜错的话,他们的种子也应该比我们好。”
李富贵觉得这倒是十分有可能,如果那个著名的豌豆试验已经做过了的话,那么西方就应当已经知道杂交育种了,那样能培育出好种子也并不令人惊奇,当时工业上美国的确还不能与西欧各国相比,但是农业上它倒的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是学习的榜样。
“那么你认为美国的种子适合我们的土地吗”
“不试试怎么会知道,我还听说西方有一些作物产量很高,我们应当也可以引种一些。”
“太好了,我记得你好像对农业很在行是吧,有没有兴趣出洋去考察一番呢”
“这个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件事要做好了以后就不会再有灾民了,功德无量啊。”
“好,那学生就跑一趟,不过学生不通洋务。”
“这个没问题,我会找两个懂洋文的人陪你去。”
李富贵的确想组成一个有点规模的考察团到美国东部去,这不仅仅是针对农业,实际上集团的高层已经在筹划开辟中美之间的航线了,虽然在茶叶这个具有高利润的货物上集团由于船速比不上美国人而缺乏竞争力,但是对于像陶瓷、丝绸这样对时效要求不是太高的货物美国人的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李富贵目前的远洋策略就是外国人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有钱大家一起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美国的港口对中国的船只歧视要更少一些,这也是李富贵更看重中美航线的原因,另外据他所知过不了几年南北战争就要爆发了,在此之前摸清门路、打下人脉更是至关重要。
看到周光卓准备告辞李富贵急忙叫住他,“对了,你在铁路工地上也呆了几个月,有什么感想”
“大人这个工程的确非常庞大,不过就学生看来,这样一条路恐怕未必能运多少东西吧”
“噢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那条路太窄了,上面能跑多宽的车,而且对头开的车根本就错不开。”
实际上这种观点李富贵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还有比这更莫名其妙的观点,就有人根据铁轨上不能错车的特性断言将来在这条铁路上跑得一定是独轮小车,实际上这种观点还相当的有市场。机车的真实情况被封锁了起来,除了正在连云港接受机车培训的那一批人整个淮河两岸恐怕还真没有人见过火车是什么样子,所以这倒也不能说明周光卓没有见识。
“这次你去了美国你就会知道铁路究竟是干什么的了。”
“是。”
“对了,给你派个好帮手。”李富贵想起了那一批刚从美国回来的人,虽让他们只是在加利福尼亚那种蛮荒之地呆过两年,不过毕竟是在美国住过,对于风俗、地理什么的了解比起国内的人来还是要强上许多,“你到教堂去,哪里有几个小伙子就是刚从美国回来的,你去和他们聊聊,然后挑两个带上,上海的顺昌公司和美国人打过不少交道,和我也有些交情,我和他们打个招呼,到时候你就通过他们出洋,你们这群秀才里你要不要挑两个跟你一起去。”实际上李富贵对于把他看好的人才送出洋十分的热心,在这个时代可不存在出去以后不回来的事,倒是说服他们出去十分的困难。
“艾伯仁艾先生的见识学生一向十分的佩服,若是能得他相助那是最好不过了。”
“没问题,你去说服他。”
“那么学生就告辞了。”
“你走之前到账房领一千两银子,那是给你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