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仕官 > 分节阅读 199

分节阅读 19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来的竞拍。在拍卖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八楼与成功号的卖家签订合约。手续很繁琐,诸如废船销售目的只限于拆解、买方必须向卖方提供开始拆解和全部拆解完毕证明、拆解过程中派代表监督实船拆解等条款,高达一百多页

还好请了律师,要不这样的交易凭他们四人是绝不可能完成的。拍卖只是一个参考价,根据巴塞尔公约,吴总工向卖家提出了垃圾清理费从船款中扣除的要求。

卖家并不是航运公司,而是一家名不见正传的银行。身材矮小的银行家戴维斯先生,向随行的律师咨询了一番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个要求。

忙活了一个下午,交易才进行了一半。

吴总工还要根据卖方提供的盖有船级社认可印章的造船厂原始完工图纸文件;证明成功号无任何固定压载,证实轻吨数属实的造船厂证明信原件和船舶入级证书正本;成功号曾改装项目的船厂相应图纸文件;对停泊在斯塔腾岛的实船进行勘验核实,予以确认后才能完成整个交易。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囊中羞涩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囊中羞涩

交易进行了一半,废船采购团队更忙了。

安晓彬一大早陪吴华彬去斯塔腾岛码头勘验实船,田文建跟国内打了一夜的长途电话,先是给乐老书记、陆厂长等人通报这个好消息,然后嘱咐他们赶快开挖污水渠、石棉收集坑以及油泥储蓄池。

同时,请陶工等三名技术人员和江城大学的环保专家刘教授,立即办理护照签证,尽快赶赴纽约与吴工会合,以便利用油轮回国的这段宝贵时间,在船上制定拆解和环保方案。

交易成功不等于船就能回来,造船厂没有进出口权,必须通过市外贸公司来运作。海关、检疫部门一个都不能少,这些乱七八糟的手续田文建可没时间跑,干脆委托龙江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任然全权办理,毕竟拆解废船也是经济建设,不但会给开发区上交利税,还能提供近千个工作岗位。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已没有继续保密的必要了。田大书记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给赵老板和常书记打了两个电话,得意洋洋的汇报了这一激动人心地消息。长途太贵,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问题,至于他们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

安晓彬和吴工刚出发,田文建就黑着烟圈,跟肖凌一起去唐人街见东南亚华人船东。

“凌姐,黑工以后就别打了。你俩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真要是被移民局遣返回去多冤啊”

肖凌回头看了他一眼,扶着方向盘笑问道:“担心我”

“废话,我就你和安子俩交心的朋友,能不担心吗”

田文建放下手中的报纸,一边看着窗外哈德逊河两侧的景色,一边继续说道:“成功号的手续费不少,回去后我就跟你们结算,又不是过不下去,何必再冒那个险呢”

“那不是沾你便宜了”

田文建回过头来,不无感慨地说道:“拍卖信息是你们提供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我沾了你们的便宜。这还是公事,私事就更别提了。”

一生中能有这么个朋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肖凌暗叹了一口气,不无感慨地说道:“其实我们也不是过不下去,只是不想再花安家的钱而已。”

“我明白。”田文建点了点头,随即若有所思的问道:“房子是安家的吧”

“恩,是他二叔的。别人的房子住着别扭,安子一直想搬出去,可又”

见肖凌说到这里卡住了,田文建反应了过来,忍不住地笑道:“再收两条船就行了,不过得给我点时间。毕竟资金有限,不把拆下来的破铜烂铁卖完,就买不起第三艘、第四艘。”

提起工作,肖凌顿时来了精神,捋了捋耳边的秀发,好奇地问道:“前天的拍卖会那么顺利,按理说废船应该不难收啊,怎么你在国内收不着呢”

干一行爱一行,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学习,田文建也快成船舶专家了。见肖凌问了出来,便一脸苦笑着说道:“收购国内废船,我们只能像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一样,给卖家开具普通发票,而开不了增值税发票。这就意味着不能抵扣,也享受不到先征后补的退税政策。

17啊拆一艘废船总共才能赚多少钱所以就出现了国内废船卖国外,国内拆船厂去国外买废船的怪事儿。

再说国际废轮交易,一般都是通过废船经纪进行,很隐秘,你收到消息时人家已经卖完了。像前天那样的拍卖会,可遇而不可求,属于千载难逢的那一种。

同时,废船交易还有地区因素和季节因素,亚洲价高、欧美价低。3至5月份属于旺季,废船价格高。7至8月份台风频繁,欧美又是休假季节,价格较低。过几天就圣诞节,对老美来说马上就要过年,这价格自然也就高不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我说怎么那么顺利呢。”

“还是没本钱啊”

想到前天的拍卖会,竟然还有一艘十二万吨的箱船流拍,田文建一脸沮丧地说道:“如果有钱的话,我非得拍三艘回去。唉钱摆着眼前却赚不了,真他娘的难受。”

见田文建爆出了粗口,肖凌扑哧一笑,说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

说说笑笑,这路也短了,不知不觉间,二人便抵达了唐人街。

唐人街坐落在曼哈顿的下城,也就是南边,离世贸中心不远。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但数美国的两个最有名。一个是旧金山的唐人街,面积最大;另一个是纽约的,应该是挟纽约市的余威吧。

唐人街的英文名叫cha town,也有翻译成中国城的,但田文建还是觉得唐人街三个字儿最贴切、最传神,透着一股自豪感,暗想那时候咱多强大,万国朝贡啊

中国有四大喜事,其中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的确,当你身在异国他乡时,如能碰见个中国人,会无形中产生一种亲切感,会不由自主的上前用中国话交谈几句。

但在唐人街却没这个感觉

因为走进唐人街,跟回国没什么区别。路标上都有中文,街上走得都是中国人,商店都是中国店,饭馆都是中国饭馆,说的都是各种口音的国语。可以这么说,就算一句英语都不懂,也照样能在唐人街活下去,而且不会感到任何不方便,因为这里基本不上需要英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