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仕官 > 分节阅读 161

分节阅读 1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田文建的话还是有一番道理的,毕竟钱又没落到个人口袋里。不管是控股的315厂,还是未来的蓝天集团,本质上还是国有企业。

赚了是315厂的,赔了就让蓝天集团破产,315厂并没有多大的风险。尽管如此,赵维明还是严肃地说道:“小田,这不是件小事啊,关系着十几亿国有资产的安全,以及近万名职工的利益。”

田文建重重的点了下头,一边递上份材料,一边微笑着说道:“赵总,事实上那几个厂还是有希望的。先说药厂吧,它拥有150多个普药品种,虽然其中一部分已经没有市场,属于退出流通的药品,但还有近百种可以继续生产销售。

之所以沦落到工资都发不出去的地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将绝大部分利润都上交给市政府后,还一味的盲目扩张。中成药做得好好的,却贪大求全,上抗菌素。才上了一条抗菌素生产线,又学人家搞大输液。

而且只上最后一个环节,原材料全控制在人家的手里,什么都得花钱采购。资金链一断,又遇上药监局的g认证,市政府拿不出钱,银行贷不到款,好好的一个厂,就这么陷入了困境。”

贷款对315厂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问题。事实上这几年来,龙江各大银行老总上赶着求赵维明贷款,可315厂一直以来只需要存款,而不需要贷款,只能一次又一次谢绝他们的好意。

其他几个厂的情况也差不多,问题都出在资金和管理上。如果下点功夫,一年之内扭亏为盈还是有希望的,赵维明沉思了片刻,喃喃自语道:“道理都明白,可隔行如隔山啊。”

尽管315厂吃的是部队饭,但维修厂和维修厂之间也有竞争。如果赵维明、常永泰等人没两把刷子,根本就不可能将一个小小的维修厂,发展成如今的部署一级国有企业。更别提能在那么多维修厂中独占鳌头,把飞行保障生意做到国外去了。

很多事情能劝,但也有很多事情不能劝。田文建将所有材料从公文包里掏了出来,轻放到他面前,说道:“赵总,一夜没睡,我该回去休息了。另外,社保局的王局长等会就来,您是不是安排人接待一下。”

“哦,去吧。”

田文建刚走出办公室,赵维明便抓起文件看了起来。研究了近两个小时,突然抓起电话,让秘书通知副厂长以上干部过来开会。

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当田文建接到通知再次返回办公室时,房间里乌烟瘴气,地上到处都是烟头,茶几上堆满了饭盒,真不敢相信这个一片狼藉的房间,是赵厂长的办公室。

见田文建走了进来,赵维明与常副书记等人对视了一眼,随即转过身去,紧盯着他的双眼,面色沉重地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小田你安排一下,我们想跟刘东川、梅雨婷以及任然谈谈。”

“好的,我现在就跟梅副市长联系。”

田文建并没有回避,而是当着众人的面,拨通了梅雨婷的电话,简简单单的说了几句后,便捂着话筒,问道:“赵总,梅副市长问是他们过来,还是我们过去。”

这也是有讲究的,大家都是厅级干部,谁去谁那都不好,常副书记权衡了一番,淡淡地说道:“机场镇的蓝天大酒店吧。”

田文建点了点头,在电话里说了几句,随即微笑着说道:“各位领导,他们四十五钟后就到。”

赵维明站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烟灰,环视着众人,若无其事地说道:“大家都回去换身衣服吧,我们二十分钟后出发。小田,去小车班把考斯特的钥匙拿来,今天你开车。”

“是,赵总。”

正文 第一百八十四章 政治盟友

第一百八十四章 政治盟友

刘东川放下梅雨婷打来的电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他上任龙江市委书记以来,没白没黑地干,却始终放不开手脚。谁都认为他是高云天的铁杆亲信,但又有谁知道他与的关系,始终紧张得一触即发。

高云天、王宏伟、童家和、马定文等人的相继落马,终于让他的处境得到了缓和,可下来是这本经怎么念,仍然是个重大的考验。

龙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为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交通便利,水路发达,还是j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从政治角度上来看,龙江更是j省干部的摇篮。从龙江出去的省长、副省长,比他任何一个地级市还要多。

历史进入了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远去的辉煌不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攀缘未来的云梯,附庸于旧体制上的车轮,更无法变成腾飞的翅膀。

“hiv感染事件”、“高、童、马贪污大案”的阴霾,以及刚刚过去的那场大洪水,让龙江的脚步不再从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这些年来,在高云天的主政下,龙江的楼高了,天蓝了,草绿了,大气中的工业粉尘减少了,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却在滑坡,大量的下岗工人使工业区变成了度假村,车间里的上岗工人在逐渐减少,而马路上的无照商贩却与日俱增,龙江在全国低级市的经济增长各项指标排位渐次后移,街头巷尾的言谈话语里平添了几许忧虑与惶惑。

国民党反动派不曾征服过龙江的者,日本鬼子也不曾真正的征服过龙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不曾征服龙江,眼下的困难就能征服龙江吗

想到温省长语重心长的话,刘东川如履薄冰。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只会阿谀奉承的庸官,能做到市委书记这个位置上,除了高云天的赏识外,与他在县市两级部门工作时的成绩,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他看来,龙江经济失重状态是经济结构、体制和机制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动态的大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调整中,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自然要为此付出代价,而且是沉重的代价。

调整一座失重的城市,必然抓住最关键的支点,要使龙江腾飞,必须为它插上强劲的翅膀,在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某些人的思考和作为可能会随着时间长河悄然流逝,也可能成为历史最光彩的记载。

决策的重要性就在于一计兴帮或一言丧帮,正因为如此,刘东川觉得自己这个八百万人口城市的决策者肩上,担的是历史的责任。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每走一步都有如履薄冰之感,忐忑不安的心绪郁积在胸,拂之不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