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1 / 2)
那就是唱军歌唱出我们的气势,唱出我们的威风,唱他个地动山摇,唱他个胆战心惊唱跑那些危害老百姓的不正之风”
“韩参谋”
“到”
“出发”
“是”韩参谋立即转身来,大声命令道:“全体都有,立正,向右转按既定计划登车”
许师长还是忍不住的走上前来,吼道:“我是一个兵,唱起来”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我,立场更坚定”随着许师长的一声令下,操场顿时响起了雄壮的歌声。各单位官兵在运输股人员的引导下,一边唱着军歌,一边往主干道边的车队跑去。
王政委等人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鱼贯登上了考斯特客车。大校,全是大校白秀珍连忙扶着老太太站了起来,拘束不安的想说点什么。还没等她开口,一身飞行服的许师长率先给她敬了个礼军礼,然后一边紧握着她地双手,一边诚恳地说道:“白秀珍同志好样的,你没有给我们军嫂丢脸。”
王政委重重的点了下头,也恳切地说道:“空d师不但是小兰家,从今往后,也是你白秀珍同志的娘家。谁敢打击报复,你就立即回娘家,看他们能把你怎么样”
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等到这么一天了激动万分的白秀珍,拉着小兰就是深深一躬,泪流满面地哽咽道:“谢谢谢谢,谢谢首长们的关心,真真真,我真没有想到会还有这么一天,我我”
“白秀兰同志,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你。”王政委连忙扶起了二人,语重心长地说道:“跟爱人两地分居那么多年,你不但撑起了一个家庭,而且还能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小兰祖孙俩。最为可贵的是你不畏强权,冒着被打击报复的危险,坚持不懈地与那些位高权重的蛀虫们作斗争。你这位军嫂,这位人民教师,当得不容易啊”
老太太听不懂普通话,只能老泪纵横的看着众人。如果不是白秀珍和小辣椒搀扶着,她那双小脚很可能连站都站不住。还是那身旧校服的郑小兰,拘束不安的靠在椅背上流泪,时不时向田叔叔投去求助的目光。
田文建看了下手机上的时间,连忙走了过来,低声提醒道:“师长、政委,我们要出发了。”
王政委这才转过身来,拍了拍他的胳膊,诚恳之至的说道:“小田,祝你们马到成功”
“是,政委”
许师长不知什么时候从口袋里掏出了张证件,一边塞到田文建手里,一边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他们不给个说法,你就把这个交给他们。”
解放军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证这个如果拿出来,无疑是向龙江市委市政府表明空d师为郑小兰讨还公道的决心。同时也意味着空d师由摇旗呐喊的配角,走上前台成为与龙江市委市政府正面交锋的主角。尽管田文建并不认为刚刚上任的刘书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拼个鱼死网破,但还是郑重其事地收了下来。
“这是我的。”
王政委不但也递上了一张代表证,而且还多加了两枚一等功的军功章紧接着,刘副政委和周副师长也相继掏出了几枚象征着军人荣誉的军功章,一声不吭地轻放到田文建手上。代表证和军功章很轻,但田文建却感觉是那么地重沉甸甸沉甸甸的重。
男儿有泪不轻弹,田文建禁不住地流泪了,流下了感动地眼泪。
“敬礼”杨教导员反应了过来,眼泪都顾不上擦,就猛地命令道。
“唰”的一声,包括田文建在内的车内卫生队官兵们,对着正下车的许师长王政委等人,敬上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s:大戏即将开锣,请读者大大们也给田大记者点鼓励
正文 第五十三章 十面埋伏
车队驶经进入市区的长龙路大转盘时,早已等候在此的r集团军舟桥旅、雷达358团、东海舰队龙江仓库七十多辆军车,很有默契的跟上了车队,缓缓往市区方向驶去。
考斯特驶进龙江市区,田文建就见大清早就有园林工人在整理道路两侧的桂花带,各条道路上都有人在修整路面和扩充街道,市政建设全面开花。难怪说龙江领导换届,街道也跟着换届呢。
这次市区道路改造是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长马定文的主意,他还提出了个“桂花工程”,甚至还得到了省委柳副书记的肯定。现任龙江市委常委、龙江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高云天担任市委书记时,园林局就开始到处栽种桂花树。
田文建依稀记得,马定文副市长在接受省报记者采访时,曾眉飞色舞地宣传:人是活的,规划也应该是活的,如果把规划看死了,让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那么就会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阻碍开拓进取和奔小康的步伐
刘书记上任后,马定文仍然如此般地阐述市政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桂花工程”的必要性。也许是新官上任立足未稳,也许是马定文身后站着的是省委柳副书记。刘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桂花工程”极具超前意识,还把桂花确定为龙江市花,称龙江市为桂花城。
老百姓对载桂花树没什么意见,但对到处扒房子修路却很有意见。甚至还编了套顺口溜,讽刺龙江新一届领导:刘书记要致富,三天两头动干部;王市长要致富,号召征地迈大步;马市长要致富,到处扒房子修路高书记没见识,任由小人瞎摆布
很显然,龙江市民对市政建设和“桂花工程”并不感兴趣,并把扒房子修路和“桂花工程”的账记到了刘书记头上。而事实上这两项工程都是马定文提出的,然后得到了省委柳副书记的支持。吴副省长还带队到龙江来实地考察过,事后给龙江市政府批了一笔专款,具体方案由马定文组织实施。
现在的顺口溜特别多,人民群众心中有了不平的事,只能用民谣的方式来发泄。透过民间歌谣,可以解读一个时代。民风高雅淳朴,则国运昌盛。民风卑俗萎靡,则国运衰弱。古今中外,大抵如此。
一辆军车并不稀奇,但一百多辆军车就蔚为壮观了不但路边的园林工人和筑路民工,不约而同的放下手中工具,指指点点地议论张望。连上班族们也忍不住的停下了自行车,看着一辆接一辆的军车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