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首席外交官 > 分节阅读 95

分节阅读 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清狗鞑子”,这个时候乔二恢复了视力,他透过围着他的层层人墙,勉强看见了那块被木板包裹的石墙,墙上挂着一幅油画,上面画的是一个似乎是半人半神的人物,他觉得有几分熟悉,片刻后才想起来,他前些年去上海走亲戚,在洋人的教堂里看见过一模一样的油画儿,而据他见多识广的上海亲戚说,这画中人可是凶神恶煞的洋人唯一敬畏的神明。

油画儿的正下方,还供奉这几个灵位,这些灵位上的字迹他看不大清楚,眯起眼睛才勉强看清楚,其中一个显眼位置的灵位上写着“石”“翼王”“达开”这几个字词。

翼王石达开

十几年前天平天国的名将。

乔二立刻明白这群怪异的反贼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这群人是翼王石达开手下当年在安顺场死里逃生的部将和太平天国的遗将的话,那么也不难解释,为何刚才抓他上来的两个人提到了山东前来投奔的“捻军”残勇,而这群太平天国的遗党所喋喋不休的那位“小王爷”也应当是当年太平天国时期某位王爷的遗孤。

虽然此时乔二已经可以断定自己是在一个反贼窝里,但是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镇定,因为,如果这真是太平天国余部的聚集地的话,他倒是还有一些活下去的希望。

天平天国的旧事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京城里喜新厌旧的老百姓们早已不再关心那段已经尘封了十年的“闹剧”,而地方上却远没有日日经历着“一封朝奏九重天,西贬潮州路八千。”的沧海桑田的京城那么善忘,这大清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一次造反,至今仍然被津津乐道着,尤其在太平天国曾经统治过的广大区域,老百姓说道起太平天国当年的种种可谓是如数家珍,让人历历在目,从意气风发的金田村起义,到太平军一路东进而取江宁,北上而直逼京师,气吞万里如虎,再到后期的乐极生悲。

当然无论太平天国是怎样混乱的终结,是人总有他们永远都改变不了的英雄情结,他们崇拜英雄,也会积极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竭尽全力去发现英雄,在晚年也能给他们的孙子、孙女们倚老卖老地述说一番“想当年”虽然这些英雄事迹除了在年代上就没有在其他的方面与他们大多数人都不存在任何的交集。

大清国建国两百余年,除了建朝初期的几十年中,有许多中原之人,时隔近三百年之后无法适应一个半开化的游牧民族的统治加之,今天这个太子,明天那个王爷的扇呼,以及台湾的郑皇帝永远提醒着中原移民他们的正主儿应该是姓朱的,反清复明的势力争先恐后地揭竿而起。到了康熙皇帝的中后期,台湾收复,平定三蕃,四海安泰,国强而民富,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愿意在去经历一遍战火纷飞的年代,固然有些高层势力的纠葛,紫禁城里面的皇子们争权夺利也从来没有消停过,但这些也仅仅是涉及到为数不多的掌权者的纷乱,影响民间的大规模动乱一只手也数的出来。

而天平天国的爆发也算是给这个在这个王朝零零总总,一直小打小闹的起义史上,添上了一记几乎是钱少雇人,后无来者的猛料,最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压轴节目登场,这场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农民暴动,虽已失败告终,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大手笔的收场。

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比方说瞎了眼的广东省考官没有给洪秀全这样的刻苦读书的好同志一个像样的功名,硬是把他逼成了“反面角色”,比方说身为少数民族的爱新觉罗家族,却没有做好安抚少数民族的工作,让紫荆山成了拜上帝教的温床,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当地官员也没有及时对金田村的“暴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过在许多的老百姓看来,太平天国之所以可以登上华夏的历史舞台,并且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与紫禁城里的皇族争夺第一主角的位子,是应为出了洪秀全、肖朝贵、杨秀清、冯云山这样一批足矣造势时的大人物。

而在这样一批“大人物”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除了天王洪秀全之外,便要数后期离开大部队单干的翼王石达开。

人类崇拜英雄,但是英雄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首先一条便是年轻,少年英雄,白马银枪地杀将过去,才能更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是以,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纵然英雄人物赵云长坂坡挤进挤出救阿斗的时候已经是五十几岁的一把老骨头,为了照顾读者的心里或者是罗老先生自己的心理定位,赵子龙在出场的时候还是被冠以了“少年将”的称呼,第二则是这个英雄必须得是一个悲剧英雄,不管他怎样风光无限,封侯拜相,但是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场,如西楚霸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让老百姓终于逮到一个机会对一个近乎是神的人物,可以居高临下地施舍一番同情。

而石达开十六岁被请出山,十八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拜将。而咸丰六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大伤元气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假借天父之名,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阴谋篡位,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刚奉天王洪秀全之命问罪杨秀清,灭其满门,翼王石达开奉命返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二人不欢而散,韦昌辉迁怒于石达开,欲借天京之乱,将位高权重的石达开也斩草除根,石达开获悉内情,连夜率军出城,虽是逃过一劫,但留于天京之内的家眷皆为韦昌辉所害。

天京之乱告一段落之后,由于洪秀全兄弟忌惮石达开在太平军中的呼声,百般制约,为了避免在一次内讧的爆发,石达开最终于咸丰七年率大军离开天京,避祸安庆。

石达开虽带走了太平天国的大批精兵,并没有就此倒戈,领军一路西行,继续与清兵对抗,知道四川安顺场因天公不作美而为四川总督骆秉章以其部下性命为筹码而诱降,石达开所部大部分兵勇皆被遣散,只有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遣送到成都之后,清军背信弃义,将石达开除以凌迟极刑,同时被处死的还有石达开年仅五岁的幼子,而据传闻,石达开受刑致死一时默然无声,监斩官员也为之动容,叹曰“奇男子”

这样一位少年得志,又一悲壮收场的英雄自然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论中,太平天国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