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首席外交官 > 分节阅读 33

分节阅读 3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觉罗子孙前进的步伐,登基大典照办不误,慈安太后心里是打定了主意,管他还是六月飞雪,只要这太和殿不倒,皇帝的大权,今时今日定要收回,

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载淳的手还没握住“同道堂”,这紫禁城第一大殿偏偏就出了问题,一道妖雷就从天空中直劈下来,不偏不倚直击太和殿,刹那间火光冲天,火势顺着仪仗队的黄帆一下子蔓延到左、右中门,又借着风势,掠过左翼门、右翼门瞬间就横扫了弘义阁和体仁阁

老天爷给了这样的脸色,便注定了同治帝的印章握不安稳,亲政大典的第二天,惊魂未定的同治皇帝颁下圣旨,除了嘱咐工部修缮太和殿外,还有则是一听就能听出来是储秀宫里传出的意思“由于皇上仍然年少而朝中有事多事之秋,圣母皇太后改归政为训政。”

钦天监的官员们自二十六日开始便是如履薄冰,虽然说天意难测,但搞砸了皇帝的亲政大典其罪与欺君无异,如今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判个斩立决则已别拖累了一家老小,可才不到半日的光景,圣母皇太后降下懿旨,说是如今大清正乃千古未有之境地,皇上刚刚亲政更加不宜再有血光之灾,徒增晦气,故此次失误便不再作追究,如此宽大慈悲的处理让钦天监的大人们感激涕零之余还有些惴惴不安,不明所以。

“归政”变“训政”的事迅速传开,两位太后,一个结结实实地归了政,一个却变成了“训政“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天下的大权已经转移到了圣母皇太后的手中。意外的感觉仅仅维持了片刻,很快人们便发现,这样一个结果似乎早就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而重修太和殿的事儿在群众看来也没有多少新意,反正修来修去也只能按照原来那样修,实在是没有什么看头儿,于是乎群众们敏锐的目光开始转向紧贴着圆明园旧址正在修建的万国公馆。

据有关部门透露,这二月初才正式开工的“万国公馆”,是朝廷从英国请来的设计师设计建造的欧式建筑,除此之外,与以往不同的是,整个工程几乎没工部什么事儿,而是由圣母皇太后新委任的国子监祭酒全权负责,。

万国公馆建成之后,则是作为清政府宴请外国使臣以及提供给外国使臣聚会的场所。清廷从坚决反对外使入京到被迫同意外使驻京再到如今的自己贴上去,转变之大,很难不引起国内各个阶层的注意。

京城的贵胄们从来以揣测朝廷的态度为乐,不管自己揣测的对不对,都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猜测付诸于行动,在他们看来“国子监祭酒”一职本来就是国家教育部门的高级官员,那就说明国家有那么点儿把西化政策灌输到下一代身上的意思,而“万国会馆”的选址虽然是已经化为一片废墟的圆明园,但好歹也是在皇家园林里选的地方,朝廷对其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

一时间北京城内外犹如当初欧洲盛行中国风一样,上至乡绅富商,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以拥有西洋之物为荣,思想开明之人,更是将自己的儿子洗脑,女儿放足,送去洋人的教堂受教。

而就如今备受瞩目的此项工程的负责人沈哲看来,这个“万国公馆”之所以可以动工与朝廷对西洋的态度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而是西太后有意给他的一点恩惠,说白了是慈禧注意到慈安太后一方也在笼络他,给他的一点预付款,毕竟在沈哲的众多建议中,盖一个万国公馆可是比要组建海军,架设电报线要便宜许多,至于由此会产生什么更深层的影响,清廷方面不负所望地未加考虑,沈哲觉得和清政府做交易似乎比想象中的要简单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两点原则:其一,所动用的财力在清政府的承受范围之内,至少不会和什么太后生辰庆典的用度产生冲突;其二,则是不影响如今大清朝和欧美各国的“和平”局面,能促进当然是最好不过。而修建“万国会馆”这一项提案无疑把这两点都占全了。

沈哲提出修建“万国公馆”的灵感是来源于日本的“鹿鸣馆”。

鹿鸣馆是明治维新后于明治十六年在东京落成的一处欧式会馆,供给当时的改革人物聚会之用,很多革新政策也出自鹿鸣馆,鹿鸣馆之名出自中国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樱州山人中井弘取“鹿鸣,燕群臣嘉宾也”之义而命名,意即迎宾会客之所。整个工程占地约145万平方米,历时3年,耗资18万日元。成为日本从各个全面效仿欧美的开端,但这一工程的重要倡导人日之一本当时的外务卿井上馨对于鹿鸣馆寄予的希望并非只是简单地要创造一个跳舞的交际场所,而是有着更深的用意修改不平等条约。在整个明治时代,日本对于不平等条约的修改与它的文明开化一样,一直是一项贯穿始终的国策,井上馨认为,要实现修改条约,必须先使日本成为“欧化新帝国”,只有这样,日本才能与世界先进国家立于同等地位,但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井上馨此举不但未能改变日本被欧美各国的歧视和压迫,其间还发生了“诺曼底号”事件英国货轮“诺曼顿”号在纪州大岛海面沉没,船长和26名船员乘救生艇全部脱险,而25名日本乘客全部溺死。经过英国的领事裁判,仅判处船长禁锢3个月,对日本乘客分文未赔。而井上馨的修改条约草案仅在名义上废除治外法权,方案公布后,舆论哗然。在舆论的反对下,次年7月末,政府宣布改约交涉无限延期。9月中旬,井上馨也被迫辞职。

当然沈哲并没有天真到指望这个西式建筑使欧美各国放弃对华的不平等条约,且不说上层统治者压根就没有西化的意思,就是有,英法美俄当年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那也不是欺负姓爱新觉罗的不信耶稣,最主要的当然是利益问题,况且井上馨也算是个前车之鉴。因此与井上馨寄希望于外国政策调整相背,沈哲所关心的则是“万国公馆”的建成对国内风气产生的影响,如果真能像日本的鹿鸣馆那样给这个社会下一剂猛药固然是最后不过,虽然副作用不小,但到底也算是除了病根,续了命。如果没有那样暴风骤雨的效果,好歹“江南的蒙蒙细雨”仍然是能“打湿衣裳”的,至少比什么都不做强。

一出正月,烟花楼的生意就开始日进斗金,宾客们前门进,后门出,不亦乐乎。

两个黑衣少年,坐在二楼临街的座位上,一壶花雕,几个小菜,比起周围桌上的莺莺燕燕显得有些冷清。

看似年纪稍张的少年眯着修长的凤眼,四处扑捉这些熟悉的倩影,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眼神中的贪婪,像饿狼一样盯着邻桌一个媚眼如丝的美人,喉咙干得难受,直咽了好几口口水,终于忍不住问:“我说,陈少爷,真的不招一个过来吗要不咱们去后面玩玩”

那个被称为“陈少爷”的少年,面目清秀,薄唇抿得发白,将自己手中的酒杯重重地砸在桌上,狠狠地剜了一眼坐在自己对面对周围的女色已是垂涎欲滴的发小。

少年被瞪了一眼,眼底不知为何竟泛起了隐隐惧意,只得收回自己视线,讪笑着赔不是:“不叫就不叫,随你。”

陈姓少年仍然一脸阴沉,沉默不语。

他受不住这么压抑的气氛,撇了撇嘴:“你说你好不容易出来了,不就是给自己找找乐子,消消怨气,你要是想闷着,费老大劲儿出来干嘛。我说,反正你也习惯了,就算你家老太太真的把账房钥匙交给你,你家的银票也未必那么好点。干脆愿者多劳,你眼不见心为静,舒舒服服当你的大少爷,你家铺子里的那些破事谁爱操心就让谁操心,谁愿意干就让她干去好了。”

陈姓少年闻言登时有些急,脸也涨得通红,争辩道:“谁说这谁说我不愿意了载澄我告诉你,要不是老太太死攥着那个东西不放,我”

载澄一挑眉毛,眼神里似乎透着一些嘲讽和同情:“你愿意你愿意能怎么样我还愿意换个阿玛呢,可能吗别再自欺欺人了,啥人有啥命,我说句实话你别不高兴,形势比人强,如今大清不是盛世的气数,康乾二帝在世也没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