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 / 2)
道,不带一点曲折,只是末了向下稍稍一弯,卷出一个不是十分明显的鹰钩,有点像洋人,深人中,下巴有点尖,鼻骨两侧的眼睛也是像洋人那样是往里凹陷的,双眼皮深得像刻出来一样,眼睛算不得大,眼睫毛不密却还挺长,整张脸轮廓分明,除了面皮不及西方人的白净和黑色的眼珠子,和欧洲人混在一起可能真是难以分辨。
但是这些旅人之所以经目光锁定他们,倒不是只因为看出了这两个少年是大清国的人,而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他们的头发,这些日本人印象中的大清国的人都是脑门锃亮,脑后一条大辫子,而且他们还确信这个印象绝对错不了满清当年入关的时候为了这个辫子,那可是没少对前朝遗民下杀手,当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大明国人,为了保住自己脑门上受之父母的头发而毅然千里迢迢地“下嫁”日本。可现在出现在神奈川的两个清国少年一身西装革履不说还是清一色新政府官员们那样的欧式短发,而且没觉得丝毫不自在,自顾自东瞧瞧西看看,不由的,让这些旅人们感叹自己从家乡出来真是个正确的选择瞧瞧西方文明真是先进,连天朝上国都跟着移风易俗了。
沈哲和萧冉出了神奈川的码头,按照他的记忆往横滨中华街走,沈哲前世上大学的时候是主修日本语的,有一口标准的日本关东话,大学期间还在日本神奈川大学当过一年的交流生,对于横滨也算是熟门熟路,虽然现在没什么标志性建筑物道指引,但他自认为还是摸得对大体方向,他们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在奥地利随着两队使节团合二为一又遇上的,到了考察完德国后,恭亲王一行继续往东走依计划访问俄国,他和萧冉则是按他的原定计划一样转了个方向去美国,这次恭亲王也学聪明了,关于沈哲离队已是根本就没往上报,直接一封电报发给李鸿章跟他告知这个情况,以防等到回去的时候太后如果问起他的干儿子,他什么情况都不了解,至于萧冉,一个考察团里和他一样的人多了去了,少一个没人会注意。
他们边走边大略算了算日子,这哥俩两大洋一横渡,一大洲一横跨,足足比恭亲王他们晚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过能去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转一圈,也是值了,至少那肯定比去俄国走一圈值。
沈哲和萧冉一路上没什么遇到过什么事,渡大西洋的时候也没有赶上啥风浪,太平洋更是一路顺风顺水的过来,谁承想,到了家门口竟给堵住了,萧冉有些担心,问沈哲:“你说,咱们要不要想法送个信儿回去,说是船遇到风浪晚了。”
沈哲边四处张望判断二人的方位,边向萧冉摆摆手:“咱们现在又不是在美国,一封电报立刻就能通知到,我们不过在这里停留八个小时,船上三个月都过来了这点时间何足道,就算是咱们写信,那送信的邮轮还不是得跟咱们走一条航线,怕是信还没到,咱们都到了。
萧冉想想也是,便就作罢。
此时的横滨刚刚当了十几年的自由贸易港口,远没有沈哲印象之中的派头,房屋最高也只有两三层,但到处已经充斥着洋腔洋调,日本在面对这个新时代的时候,转弯的确比中国要快很多,毕竟,他们以前信奉的那些也不是他们自己的,扔了不见得有多心疼,总管历史,先是中国的学生,后来是荷兰的学生,接着当了英国和德国的学生,最后师从了美利坚,不能不说日本人还是会学习的,只是光学不想那迟早是要出事的,以为以前的东西他们已经抛干净了,但其实仍然顽强地黏在血管壁上,新的血液已摄入,便开始暗地里发生反应,久而久之必然要发生病变,问题在于日本一病变,遭殃的不止是他本身,连同周围的邻国都要被他拖下水,实力够的顶多衣服上沾点水,不够的,必然就被他一起拉下水,曾经的中国,半个身子就被他拉下了水,好在,最后坚守住了。
沈哲来这个世界已经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但是还有些现代的时间观念,觉得八个小时时间充裕,是打算去东京的银座转转,但是下船之后才猛然想起来,现在这个年代横滨到东京连铁路也没通,一来一回不知要耗费多久,船可是不会等他们的,再者,在他的记忆里,1872年,银座会有一场大火,这火不知道现在烧没烧过,万一那么赶巧不巧地让他给赶上,那就亏大了,最终决定还是到中华街去转转比较保险。
但是很多时候,想着保险的事情,那未必就真的保险,太自信的错误沈哲同学那不是第一次犯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在横滨市里和萧冉边聊边转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找到地方,起初沈哲没在意,以前他在横滨进进出出大多都是搭地铁的,两点之间的时间感觉必然有误差,但在怀表的分针第二次走过同一点的时候,他也沉不住气了,终于找了个人问路,但是一连问了几个人,人家都说没听过什么叫“中华街”的地方,沈哲很清楚地记得以前看相关报道的时候说,中华街在1859年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他本来以为是自己许久没说日语发音没有以前那么标准了,特意放慢了语速,恨不得字字清晰地强调了一遍,但换来的答案,仍然是破浪鼓一般的摇头。萧冉劝他说,八成是当时跟沈哲说这个地方的日本人讲的时候讲错了,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人家讲怎么可能讲错,萧冉这么说必然是认为自己听错了。
无路可进,至少还有路可退,日后有机会再来日本的时候再去寻便是,要是真的没有,大不了自己建一个出来。
“沈先生”他背后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用有点怀疑的语气叫他。
沈哲听见这声音一愣,他对自己的日语听力还是拿得准的,觉得这大街上本来也没什么人,日本姓里面好像也没有“沈”这个姓,于是乎确定这个声音在叫自己,便站住脚转过身。
耳边已经传来来萧冉的神速反应;“这个人眼熟啊。”
他的面前是个有点黑的日本人,但那人正好站在东面,沈哲一转身,阳光就直面刺了过来,一时间他没看清楚那人的长相,但身形轮廓却如同萧然所说眼熟。
那日本人看沈哲可没有一点光线障碍,仔细打量一下一下他,立马确定了自己没认错人,大步走到沈哲面前,热情地大力拍打他的肩膀:“还以为我认错了,真的是你呀,几时到日本的”
这日本人一走进,沈哲把他的容貌算是看了个清晰,立马拍手一笑,指着来人:“东乡胜道。”
-
s:横滨中华街在1959年横滨开港时建成的便与外国人活动、聚居的类似于租借性质的地方,最初被称为唐人街,1912年改名为南京街,战后更名为中华街。现为亚洲最大的唐人街。
第十八章 横滨艺妓上
更新时间20101219 17:03:55字数:3163
第十八章横滨艺妓
东乡胜道二十岁上下,披着件从西洋带回的毛呢大衣,里面却仍是日本传统的武士服,领口松松垮垮,露出少许结实的胸膛,大冬天的,却赤脚蹬着一双木屐,日本人抗冻得很,尤其是腿脚,沈哲前世在日本当交流生的时候就深有感触,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那些个日本的小姑娘,一个个的仍然是恨不得短到大腿根的水手裙,将半截白生生的大腿暴露在寒风之下。现在,东乡胜道的穿着更是让他坚信了他的观点小日本抗冻那真是基因所致。
东乡是沈哲在普鲁士的时候,遇见的岩仓使团的成员,其实二人连这次见面算进去也不过是个三面之交,但这世上总是存在“缘分”这一玄妙的东西,两个人投缘,萍水相逢也能瞬间成生死之交,沈哲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一厢情愿,觉得和东乡胜道应该就是难得遇到的知己。